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00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8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两种消毒剂对层流综合重症监护病房(G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抑菌效果,为层流GICU选择合理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提供临床依据;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档、床头桌的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前),采集样本做细菌培养、鉴定,以了解层流GICU物体表面菌群分布。分别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常规组)、伽玛TM消毒湿巾(对照组)对层流GICU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比较两种消毒方法在消毒后的抑菌率和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结果常规消毒前共采集200份物体表面样本,分离细菌87株,细菌污染率43.50%。检出革兰阳性菌68株(78.16%),以棒状杆菌(18株,26.47%)、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23.53%)、表皮葡萄球菌(16株,23.53%)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9株(21.84%),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2株,63.16%)。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后10 min的抑菌率,常规组为(94.89±7.72)%,对照组为(96.33±12.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定期对层流GICU住院患者床单位周围物体表面进行检测、消毒,并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手卫生执行力,是切断细菌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循证综合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MDROs)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1-3月ICU执行传统的物体表面清洁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常规监测,不作反馈;2013年4月-2014年3月制定有循证依据的干预措施指导临床进行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使用荧光标记、拭子培养监测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持续提高病区的环境卫生清洁质量。结果 通过持续干预,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改善明显(P<0.05),由干预前的39.17%上升至72.03%,其中医疗设备物体表面、高频接触卫生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上升36.13%、33.81%;MDROs感染患者床单位终末消毒后MDROs阳性率从干预前的4.12%下降至1.08%,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Os每千住院日分离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ICU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医院环境清洁策略和制度,并应用到实践中,可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s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采用指印(定量)法及物体表面采用直接划线法的采样方法,以方便临床医护人员操作,减少人为污染。方法分别采用指印(定量)法及直接划线法对医务人员手及临床科室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同时进行病原菌检测,比较两种采样方法细菌检测结果,数据采用SPA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结果医务人员手在消毒前用两种方法采样合格率分别为46.67%、45.00%,细菌菌落数分别为(42.67±31.30)、(43.18±29.96)CFU/cm2,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41.38%、43.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物体表面在消毒前用两种方法采样合格率分别为55.00%、51.67%,细菌菌落数分别为(51.07±36.20)、(52.33±34.76)CFU/cm2,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42.86%、39.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指印(定量)法及直接划线法可替代传统采样方法,特别适合临床医护人员采样。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YCbCr相邻帧差法检测头部运动及眼睛位移、定位眼睛位置的算法,使之能在基于眼睛状态的疲劳驾驶监测中真正发挥作用。方法:利用YCbCr颜色空间改进相邻帧差法,并依据相邻帧差法对运动物体检测的原理,建立眼睛位移检测的模型。运用该模型检测出后一帧相对于前一帧的眼睛位移量,参照前一帧眼睛所在的矩形区域,框选出后一帧图像中眼睛的候选区域,再利用形态学方法处理,最终得到后一帧图像眼睛的精确矩形区域。结果:本算法的眼睛定位处理速度为14帧/s,较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的9帧/s提升了55%,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且正确率与传统眼睛定位算法相当。结论:本研究的眼睛定位算法大幅提高了眼睛检测算法的速度,能确保实时检测到人眨眼瞬间(0.20.4 s)的时间间隙,提高疲劳监测指标PERCLOS的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生活与平衡     
琚峰 《家庭健康》2014,(11):12-12
印象中,物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是说当一个物体所受的几股力量相互抵消时,这个物体就达到了受力的平衡状态。将此概念更换到人生哲学的角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实现生活的平衡并不简单,我们往往需要做一番努力,抵消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对比三种消毒剂对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后不同时间段的抑菌效果,从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物体表面消毒剂、规范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擦拭频率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一次性无纺布+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以及一次性无纺布+500mg/L含氯消毒液三种方法对ICU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在擦拭前、擦拭后5min、擦拭后4h及擦拭后8h进行细菌采样,比较不同消毒剂在消毒后不同时刻的抑菌率、相关物体表面细菌合格率以及消毒成本。结果三种消毒剂消毒后即刻合格率均为100%,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后4h合格率和消毒后8h合格率高于其他两种消毒剂(均P<0.05);含氯消毒液灭菌率对涂有多重耐药菌MRSA的物体表面消毒后灭菌率最低,为99.28%,其余两组均为100%;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单次使用成本最低,为0.81元。结论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一种物体表面新型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低、消毒效果可靠,腐蚀性小,且消毒成本较低,可在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冠肺炎患者所在负压病房的物体表面核酸检测实际价值及其消毒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评估某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入住的负压病房物体表面核酸检测及其消毒有效性。结果 消毒前住有新冠肺炎患者的负压病房内多处物体表面检出新冠病毒核酸,经采用有效氯浓度为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所在负压病房物体表面存在病毒污染,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可有效清除污染,提示消毒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38.
39.
背景:Mini-SG(R)附着体是一种冠外精密附着体,具有固位作用强,稳定性好,美观舒适,保护基牙等优点.但在常规CT三维建模中,由于其结构精密细小,很难建立精确的附着体模型,虽然利用Micro-CT可达到1 μm的精度,但建模工作量庞大,费时费力,更造成了检测对象的X射线辐射.目的:建立Mini-SG(R)附着体三维实体模型.方法:通过网络查询结合游标卡尺测量获得Mini-SG(R)附着体阳性部件与阴性部件的实际精确尺寸数据,利用3DMAX软件处理,在计算机中还原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结果与结论:通过测量以及现有的Mini-SG(R)附着体精确数据,利用3DMAX软件建模功能,巧妙运用布尔运算可以进行精确Mini-SG(R)附着体实体模型的建立,结合3DMAX软件强大的渲染功能,形象地体现了Mini-SG(R)附着体的三维实体模型.以此类推,只要能够获得附着体,种植体等口腔修复体的精确数据,就可以通过3DMAX软件的建模功能和渲染功能建立精确完整的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40.
黏(nián):黏是指像糨糊或胶水等具有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的性质,常作名词性词素。如黏土、黏性(黏性土)、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