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6篇
  免费   1207篇
  国内免费   1056篇
耳鼻咽喉   256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931篇
口腔科学   228篇
临床医学   3863篇
内科学   891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1570篇
特种医学   8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720篇
综合类   7709篇
预防医学   1744篇
眼科学   180篇
药学   3299篇
  74篇
中国医学   1287篇
肿瘤学   275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715篇
  2022年   674篇
  2021年   891篇
  2020年   911篇
  2019年   928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650篇
  2016年   769篇
  2015年   878篇
  2014年   1492篇
  2013年   1516篇
  2012年   1820篇
  2011年   1846篇
  2010年   1649篇
  2009年   1524篇
  2008年   1694篇
  2007年   1624篇
  2006年   1307篇
  2005年   1464篇
  2004年   1174篇
  2003年   1066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618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前瞻性比较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治疗78例腰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前瞻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组36例(采用后方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组42例(采用自体髂骨块)。男33例,女45例;年龄35~59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39例,Ⅲ度滑脱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年~3年7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融合器组优良率为88.8%,自体骨组为83.2%(P=0.99)。术后1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为86.1%,自体骨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最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融合器组平均减少1.7 mm,自体骨组平均减少2.6 mm,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8,P< 0.005)。结论采用自体骨为植骨材料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均可以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2.
随着脊柱融合固定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以及脊柱手术的逐渐开展,脊柱的固定牢固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邻近节段病(ASD)就是其中之一。自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作者采用腰椎融合术配合激光汽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桥小脑角血管走形异常并压迫三叉神经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1]。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已经成为公认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但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可能性[2]。我们采用锁孔手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疗效,在预防手术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一定  相似文献   
94.
小骨窗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附6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基底节区最为常见,当出血量较多时,需要手术开颅清除血肿,减轻高颅压及脑疝,过去常用颞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后去骨瓣减压,自1999年来笔者采用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脊柱后路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02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按不同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切除一侧或两侧椎板、椎弓根或部分关节突行侧前方环状减压AF内固定者40例,为直接减压组;体位复位结合AF器械矫正复位36例,为间接减压组。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中晚期并发症,根据是否有腰背痛,下肢根性痛、麻木无力,两便功能障碍进行评定。生活能力按FIM评定。结果两组病例获6个月~5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前脊髓完全性损伤,术后均无恢复;术前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直接减压组高于间接减压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间接减压组好于直接减压组。结论间接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不失为一种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6.
近二十年来,在胸腰椎骨折治疗方面出现许多技术:如:椎管减压加卢格氏棒、CD、DISK技术等。近年来,由邹德威教授研制成功的脊柱三维复位固定系统(tri-axes fixalort-AF),具有三维可调整功能,短节固定,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准确有效,使植入手术大为简化。减少了副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损伤脊髓的恢复,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7.
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很少见,来自残留的胚胎细胞或间质细胞化生。肿瘤含肉瘤和癌两种成分,又称癌肉瘤。包含恶性上皮及恶性间质成分。占所有宫体恶性肿瘤的1%~6%,发病率为每年8.2/百万妇女。癌肉瘤进一步分为含有同源性或异源性间质来源者。同源成分包括内膜间质,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异源性成分包括那些原来不属于苗勒系统内的组只,如  相似文献   
98.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2006年本科收治的63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A组(同种异体骨移植组)32例,10~15岁,平均12.2岁;Cobb's角38°~113°,平均62°;B组(自体髂骨移植组)31例,年龄9~14岁,平均12.4岁;Cobb's角41°~105°,平均54°.所有患者均选择中华长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经后路矫正,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2个月即开始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6个月;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较B组患者减少,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操作、及时术后处理的前提下,同种异体骨移植能够有效替代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99.
深部毛霉菌感染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47岁,因急性混合细胞型白血病接受VDAP(VCR,DNA,Ara C,Pred)方案化疗后,外周血WBC<1.0×109/L,持续了18d,化疗后6d患者发热,双肺可闻湿性口罗音,至化疗后21d患者右肺大片致密影,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沿支气管壁见大量白色串珠样膜样分泌物。支气管灌洗液、尿、痰培养均为毛霉菌生长。尽管用二性霉素B治疗,患者在化疗后25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例2,男,26岁,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月余作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用环孢素A加骁悉预防和治疗GVHD。移植后137d…  相似文献   
100.
腮腺混合瘤(mixed tumor)是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但本例为高龄患者,且肿瘤重达4 600 g,国内外少见报道[1,2],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86岁,农民(住院号69133)。主因“左颌面部渐进性增大肿块40余年,”于1999年8月20日上午8时入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