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3篇
临床医学   662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17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257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84篇
  4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ISO 7206标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 建立肌骨数值模型,对正常行走步态进行仿真,以获得下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建立对应的全髋关节假体有限元模型,应用步态载荷进行计算,并对比ISO标准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结果 正常行走步态下,髋关节力分别在20%和54%步态周期出现峰值,以此作为有限元计算的步态载荷,得到20%步态周期时假体应力最大;松动模型中假体柄上最大应力大于无松动模型中假体柄上最大应力,且应力分布趋势存在差异;分析对比ISO测试和不同体重人体步态载荷下的假体最大应力,得到ISO测试中最大应力水平对应108~142 kg体重载荷下的假体最大应力。结论ISO测试中合格的假体可满足100 kg体重人体正常步态下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改善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步态障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2例中重度LA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用一般治疗,两组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Tinetti 步态和平衡测试、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MMSE、Tinetti 步态和平衡测试、 ADL 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 有助于脑白质疏松患者改善步态障碍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从采集的步态数据中寻找对步态类别识别具有可分性判据最优特征子集,评估各个步态特征重要性及其对异常步态的分类识别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医院采集到的异常步态类别的数据60例和200名健康人群的信息,且均为自愿参加。本实验采用三维步态捕捉系统获取被测者的步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然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获得各个步态特征的权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再用不同算法所得的分类的准确性对特征选择的效果加以评定。结果:应用随机森林算法给出各个步态特征的权重评分,并依照其评分大小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名,去掉对步态分类识别相对而言几乎不起作用的特征,发现经过特征选择后的步态特征子集,相比于特征选择之前,其步态分类识别的效果要更好,各个分类算法的多项评价指标均有所提升。结论:应用随机森林算法能够对步态特征在步态类别的识别中进行权重打分,从而进行步态特征选择,提高对步态类别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对COPD稳定期患者平衡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稳定期Ⅱ级(中度)COPD患者60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膈肌功能情况、肺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IP)、膈肌厚度、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出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比例(MVV)、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单腿站立测试(OLS)、起立—步行测试(TUG)、5次坐立试验(FTSST)、步速、跨步长、左侧步长、右侧步长、双腿支撑时间及步态周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IP、膈肌移动度差值、FEV1%、OLS、ABC量表得分、步速、跨步长、左侧步长及右侧步长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UG、FTSST、双腿支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膈肌运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步态维持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85.
安定类 服用三唑仑、劳拉西泮或氟西泮期间,口服奥美拉唑可致步态紊乱,停用一种药即可恢复正常。服用奥美拉唑1周后,可使地西泮的清除率降低54%(代谢酶抑制),血药浓度升高。大剂量奥美拉唑(40毫克/天)可抑制苯妥英钠代谢,使其清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86.
<正>步行是一个周期性的重复过程,其基本要求是身体保持平衡并完成位置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步态启动阶段、中间的双足交替移动阶段和步态终止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连贯不可分割的整体。步行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身体  相似文献   
87.
针刺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瘫患者步行质量与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家庭照顾的程度紧密相关,恢复步行能力是偏瘫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方法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以缩短步态训练的疗程,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可以帮助病人行走[2]。笔者应用针刺疗法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偏瘫患者的步态与平衡,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斜坡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斜坡在治疗脑卒中患者因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导致膝过伸的效果。方法58例伴有膝过伸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均进行20。坡度的“斜坡训练”。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周。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膝过伸评定。结果3周后,治疗组膝过伸患者纠正24例,5例无效,对照组纠正14例,15例无效。结论康复治疗能够不同程度的纠正脑卒中患者因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导致的膝过伸状态,加用斜坡训练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9.
选择性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剪刀步态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献花 《中国针灸》2008,28(2):101-103
目的:观察选择性穴位注射对小儿脑性瘫痪剪刀步态的效果。方法:将60例剪刀步态患儿根据肌张力高低及股角大小分为肌张力增高型与肌张力低下型,分别采用下肢外侧穴位与下肢内侧穴位及内外侧穴位混合使用3种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肌张力增高型选择下肢外侧穴位者总有效率87.5%,肌张力低下型选择下肢内侧穴位者总有效率100.0%,内外侧穴位均注射者总有效率80.0%。结论:对脑瘫患儿剪刀步态的形成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原因不同,选择穴位不同,疗效不同。  相似文献   
90.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手术,可解除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帮助患者纠正畸形关节,恢复正常步态,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但因为全髋置换手术以老年患者占多数、手术创伤大、出血及骨水泥毒素对身体的副作用,因此手术有较大难度和危险性,精心护理尤为重要[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