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3篇
临床医学   662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117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257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84篇
  4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疼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有效镇痛手段。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能充分控制顽固性疼痛,主要归结于疼痛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实验室动物痛行为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疼痛的相关机制。经典刺激诱发痛行为学检测,如vonFrey痛阈实验、甩尾实验、热板实验哈格里夫斯实验等,已用于大鼠和小鼠动物研究多年,且在检测镇痛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急需新的可靠的行为学检测助力痛觉机制研究和镇痛策略研发。本文对动物痛行为学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8种检测方法:鬼脸量表、自主行为、转轮跑步行为、挖洞行为、筑巢行为、家庭笼监控、步态分析以及条件性位置偏爱/厌恶。每种检测方法均给出其优缺点,以帮助研究者选择最合适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假肢是以聚合物为材料从接受腔到假腿一体成型的新型下肢假肢,它比传统型假肢更经济、美观、轻便,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与制作及少量的临床研究方面。由于一体化假肢与传统型假肢在结构上的差异,有必要对其进行应力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展内骨架一体化假肢的生物力学研究,本研究基于内骨架一体化小腿假肢的真实几何构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该模型在模拟Heel OH步态时相的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在保持该模型的几何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了三个不同壁面厚度的一体化小腿假肢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壁面厚度对一体化小腿假肢应力分布的影响;通过分别赋予模型四种不同高分子聚合物的材料力学特性值,分析不同材料的一体化假肢的应力分布特点;分别对模型施加与正常步态的五个典型时相对应的载荷,分析一体化小腿假肢在各步态时相的应力分布特点。本研究结果对一体化假肢设计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先证者(Ⅰ),男,26岁。已婚,生有一男孩,已往体健.但近一年来自感双下肢无力,步履不稳,双手微颤,讲话较以前不清,症状日渐加重,并同其已病故的母亲、兄长等生前病状类似,自恐同患一种病前来就诊。临床检查,四肢肌肉萎缩不明显,肌无力,行走时体偏右倾,步态不稳;手颤抖,指鼻等动作准确度较差;尚无眼球震颤,视力正常;无感觉障碍.骨骼正常.吞咽如常,智力正常。CT扫描诊断为:小脑萎雅。  相似文献   
14.
人行走时骨盆上下运动参数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正常人行走过程中骨盆在垂直方向的运动特征,提出了一种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建立骨盆运动参数数学模型的新思想。介绍了基于跑步机的骨盆运动轨迹测量系统,并对30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了获取骨盆运动参数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受试者分别以不同速度行走时的骨盆在垂直方向的多组运动轨迹,以及运动幅值、周期、初始相位等与行走速度和受试者身高的关系曲线。通过对曲线拟合,建立了各参数及骨盆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一步完善,可使其对康复评定、类人机器人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节律性听觉刺激(RAS)通过一定的外部节律刺激(如音乐、节奏)激活听觉中枢和大脑运动区,控制下肢肌肉配合节奏训练、调整步态模式,从而达到改善步态的效果。RAS是一种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的新兴康复治疗方法,其机制假说包括夹带机制、运动听觉机制和动机。RAS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步态参数(步速和步长)、增加患儿下肢关节活动度,且不同频率和训练时间均会对其干预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步态分析是临床医师分析肌肉骨骼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结合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是决策治疗此类患者所选择适当方法的有用工具。sEMG几十年来一直应用于评估运动过程中的神经肌肉反应并制定康复方案。为了保证sEMG采集数据准确、充分及有意义,本文对噪声控制、波频、串扰、电极放置方案以及肌电信号的时序、强度和标准化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人体步行运动的关节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角度传感器和步态测力板,本文观察了人体的步行运动,采用Fourier数字滤波拟合出各关节的运动规律,依据多刚体动力变分原理建立了适合作实时计算和模型修改的人体步行动力学方程。对于步行中双脚着地时出现的闭环结构,作者借助测力板测出的脚底反力曲线,提出了由力——位移组成的混合求解法。用文中计算方法编制的软件可用于人体下肢疾病的临床医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模型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抗体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8周龄雄性SPF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其余20只行右膝关节单碘乙酸 (monoiodoacetate,MIA) 注射,制备骨性关节炎疼痛模型。造模成功后,再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抗NGF 腹腔注射),每组10只。所有动物右膝关节进行荧光金 (fluorogold,FG) 逆行神经示踪剂注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使用猫道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步态。治疗后3周,从L3-L5水平切除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进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 免疫染色,并计算DRG数量。结果:在使用猫道系统的步态分析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占空比、摆动速度和触地面积比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占空比、摆动速度明显改善(P<0.05),触地面积比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FG标记的DRG神经元数量高于治疗组和空白组(P<0.05);对照组CGRP表达上调,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抗 NGF抗体抑制了步态损伤和 DRG 神经元中CGRP 的上调。这些发现提示抗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能对治疗膝关节疼痛有价值。NGF可能是治疗KOA疼痛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同时干预对丙烯酰胺(ACR)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丙烯酰胺、褪黑素与褪黑素干预组,丙烯酰胺2.3 mmol/L溶液日常饮用;褪黑素腹腔注射2.5 mg/kg1,次/d,连续9周。每周进行步态评分,试验结束后取出大脑、小脑检测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烯酰胺组与褪黑素干预组第3周开始步态分值明显升高,丙烯酰胺组大脑皮层SOD活性降低9.89%,小脑SOD活性、GSH含量分别降低7.49%1、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烯酰胺组比较,褪黑素干预组第4、5周步态分值分别下降22.92%、15.85%,大脑皮层SOD活性升高14.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烯酰胺能导致大鼠步态改变,脑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降低。褪黑素对丙烯酰胺毒性早期有一定缓解作用,后期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步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00名健康老年人依据个人意愿分组,观察组50名(男25名,女25名),愿意开展为期12个月的太极拳锻炼;对照组50名(男25名,女25名),未开展太极拳锻炼。两组追踪调查12个月,用BIODEX步态仪评估步态稳定性。结果观察组男性锻炼后步长明显较女性更长(P0.001);男性与女性步频、移动指数、单脚支撑时间、相关变异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性步长、移动指数、相关变异值(左脚)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与女性步频、单脚支撑时间、相关变异值(右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长、移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两组步频、单脚支撑时间、相关变异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男性、女性步长距离更长,移动指数较低,男性相关变异值(左脚)和女性相关变异值(右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两组男性、女性步频、单脚支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行太极拳锻炼可有效增强步态稳定性,促进平衡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