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03篇
  免费   2554篇
  国内免费   1532篇
耳鼻咽喉   189篇
儿科学   1192篇
妇产科学   352篇
基础医学   2194篇
口腔科学   207篇
临床医学   7060篇
内科学   5450篇
皮肤病学   199篇
神经病学   1170篇
特种医学   16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2311篇
综合类   14866篇
预防医学   5085篇
眼科学   1039篇
药学   6696篇
  73篇
中国医学   5685篇
肿瘤学   856篇
  2024年   361篇
  2023年   1230篇
  2022年   1070篇
  2021年   1384篇
  2020年   1370篇
  2019年   1263篇
  2018年   687篇
  2017年   1042篇
  2016年   1254篇
  2015年   1459篇
  2014年   2406篇
  2013年   2394篇
  2012年   3231篇
  2011年   3240篇
  2010年   3059篇
  2009年   3157篇
  2008年   3909篇
  2007年   3434篇
  2006年   3151篇
  2005年   3299篇
  2004年   2399篇
  2003年   2017篇
  2002年   1577篇
  2001年   1440篇
  2000年   1095篇
  1999年   948篇
  1998年   838篇
  1997年   694篇
  1996年   636篇
  1995年   560篇
  1994年   425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陈科第 《传染病信息》2022,35(2):135-140
[摘要] 目的 探究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血清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122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B1, 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BV-ACLF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6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miR-122、HMGB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miR-122、HMGB1水平分别与TBIL、PA、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the 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 MELD)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iR-122和HMGB1水平对患者的死亡预测价值,获得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患者在3年随访期间的生存率。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并发症、病情分期、MELD评分、ALB、球蛋白、TBIL、ALT、AST、LDH、PT、PTA、HBV DNA、miR-122、HMGB1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并发症、病情分期、MELD评分、TBIL、PT、PTA、miR-122、HMGB1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122、HMGB1水平分别与TBIL、MEL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TA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miR-122和HMGB1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1.42和14.56 μg/L。A组患者预后3年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均<0.05)。结论 miR-122和HMGB1水平与HBV-ACLF患者的病情和死亡预后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在HBV-ACLF的诊断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气道高反应性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且将其分组治疗,即干预组(孟鲁司特钠+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均有50例患儿。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气喘消失时间、哮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LTE4、ECP、IL-12、IL-10。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儿的气喘消失时间、哮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儿的LTE4、ECP、IL-12、IL-10等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理想,可有效缩短气喘、哮鸣、咳嗽等症状时长,安全指数高,此药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4.
35.
36.
目的:集中探讨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较健康新生儿在婴幼儿时期智力发育的差别。方法:随机选取经临床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0例标记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样数量的在此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标记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智力水平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回忆性分析中,对照组的正常新生儿较观察组患儿,在入院和随访的1年时间中,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和神经评分均明显优于优势;同时在智力评分方面的比较中,在出院后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对比中,对照组的正常新生儿明显优于观察组患儿;以上各项的对比中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可严重危害其系统的健康,同时造成认知和社交能力方面的低下。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对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诊治的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25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患者均采取白细胞单采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计数比较无差异,P>0.05,而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取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将医院诊治的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成两组,采用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定为对照组,55例,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的患儿定为观察组,55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8.18%和87.27%,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和1周,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5.12±1.21)d,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7.21±1.22)d,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蓝光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散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收的最终确诊为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10例,另选取同时期内急性CO中毒患者1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浆HMGB1水平进行检测。另外,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分析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浆HMGB1水平变化及与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期血浆HMGB1水平为(14.23±10.32)ng/m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7.93±4.9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P<0.05);CO中毒迟发性脑病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浆HMGBl水平与HDS以及ADL评分呈现显著正相关(r=0.610;r=0.605;r=0.607;r=0.610,P<0.05)。结论HMGBl参与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炎症反应前过程,且与HDS以及ADL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