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back pain,DLBP)是指腰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以其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无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椎间盘源性腰痛属于中医学的“痹证”的范畴,保守疗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应用中医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作用。本研究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7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CIDP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itis,CIDP)和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CIDP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8~58岁,平均49.1岁.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为2个月~2年8个月,平均10.6个月.通过对16例误诊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CIDP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表现、物理检查、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和四肢电生理检查结果,归纳其临床特点,并与颈、胸和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比较.结果16例CIDP患者都存在肢体感觉障碍或异常,行走困难,上肢和(或)下肢同时受累,呈对称性;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四肢肌肉萎缩不明显.X线片示16例患者脊柱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变;MRI显示脊柱不同部位存在椎间盘膨出或硬膜囊轻度受压.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CSF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平均为479.9mg/L(449~523mg/L),与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生理检测发现部分患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脑脊液蛋白含量和四肢电生理检查,能够准确区分CIDP与脊柱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CT定位,使腰椎椎旁神经注射治疗更准确有效。方法通过与CT室医生共同合作,在腰椎椎旁神经注射治疗前做好进针点的定位、穿刺角度、穿刺途径和长度的测量,并按定位和测量结果进行穿刺及封闭注射。结果通过CTY定位,使得一次穿刺注射准确性大大增加,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提高疗效。结论结合CT定位,使腰椎椎旁神经注射治疗的注射部位更为准确,疗效也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54.
兔膈神经移位术后早期轴浆流转运的核素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体核素显像检测膈神经移位术后早期再生轴浆流转运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131I-酪氨酸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通过计算机图像融合,在兔动物模型中分别对正常坐骨神经及移位后膈神经进行轴浆流核素显像。结果 正常兔坐骨神经内轴浆流转运速率为30mm/d。膈神经移位术后1个月即可在再生良好组中测出^131I-酪氨酸通过吻合口向远端转运,转运速率为40mm/d。在瘢痕组中发现^131-酪氨酸不能向远端转运。^131I-酪氨酸在神经内的转运可用于在体示踪显像,与^99Tc-MDP图像融合可对转运图像进行定位。结论 该方法可在术后早期直观检测轴浆流通过神经吻合口的能力。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电针腰椎夹脊穴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式将91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1组(电针治疗组)、治疗2组(电针加扶他林治疗组)和对照组(扶他林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在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和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方面的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组和治疗2组在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方面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JOA评分方面,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中医症候改善方面,寒湿型、瘀滞型的疗效显著优于肾虚型(P0.05)。结论: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56.
<正>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不伴有神经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或节段活动过度的放射学证据,可引起功能的丧失[1]。近年来,微创、安全、无痛苦的介入治疗方法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中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方法[2]。我院采用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26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10只。采用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用热痛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模型复制前后缩爪潜伏期;模型复制后第8天,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IL-6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缩爪潜伏期差值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IL-6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IL-1、IL-6含量明显减少(P0.01)。针刀组大鼠神经根的髓鞘、轴突和雪旺细胞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针刀疗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机制与其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临床疗效.方法:募集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行神经根管减压术后第3天开始复现根性疼痛症状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给予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对照组不进行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疼痛的严重程度.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VAS评分下降(1.65±0.81),明显大于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1.2(P<0.05).术后第5、6天,观察组VAS值均较术后第4天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VAS值均较术后第4天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2个时间点VAS值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均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手法是康复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良好治疗选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