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1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49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20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1512篇
内科学   26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44篇
特种医学   442篇
外科学   3686篇
综合类   3752篇
预防医学   479篇
药学   1431篇
  34篇
中国医学   715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1031篇
  2011年   1128篇
  2010年   906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680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01.
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进行尸体骨骨盆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评估该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开发的一种基于术中X线图像的手术导航系统。在该系统辅助下对4具尸体骨骨盆进行骶髂关节螺钉置入,共12枚空心钉,均置入S1。作为对比,由同一位医生操作,应用传统方法在C型臂透视控制下对模型骨盆进行骶髂关节螺钉置入,同样为12枚空心钉。记录从采集图像到置入空心钉导针所需透视的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及操作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后,通过目测、透视和锯开骶骨直接测量的方法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置入一枚导针的平均透视次数是2.5次,平均透视累计时间为1.5s,平均操作时间为253s;12枚骶髂关节螺钉均在安全区内。在透视控制下徒手操作,置入每枚导针的平均透视次数是20.3次,平均透视累计时间为13.7s,平均操作时间为246s;12枚骶髂关节螺钉中,两枚螺钉误置。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操作的透视次数和透视累计时间少于徒手操作,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操作时间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为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而这一切都在短短的数分钟之内完成,具备极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并使患者和医生受到的X线照射量显著减少。目前的应用结果鼓舞我们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应用。  相似文献   
102.
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10%~15%,以往对需要手术治疗者多采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我科2004~2006年对3例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颈前路直接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断钉断棒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128例,其中断钉断棒9例,内固定折断发生率为7%,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4.
金捷  王度  毛文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6):397-397
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区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68~89岁,平均72岁。粗隆间骨折15例,粗隆下骨折6例。其中15例粗隆间骨折根据改良Evans分类法[1]:Ⅰ型10例,Ⅱ型3例,Ⅲ型2例;粗隆下骨折6例,按Stinshei mer分型[2]: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2例。2.手术方法:患者采用连硬外麻醉或全麻下手术,平卧位于牵引床上,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牵引复位。首先取大粗隆外侧切口,长约3~4cm,显露股骨粗隆隆尖下部,用DHS导向器在大粗隆下2~2.5cm…  相似文献   
105.
自2004—2005年3月,我院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潘明翠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31-1031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是由于髋部骨质疏松引起。往往是人生最后一次重病,死亡率极高,现一般采用手术治疗。自1999年3月~2004年8月,我科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颈椎损伤,往往合并寰枢椎脱位,累及寰枢关节稳定性,如果处理不当时.往往会造成枕颈畸形及颈脊髓受压等严重后果。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疗效不理想;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易伤及周围血管、神经。目前开展的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日短的优点,并能达到早期功能恢复的目的。本院自2001年3月至2004年6月.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伴脱位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8.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3月用DHS共治疗患者29例.骨折按Evans分型,本组Evans ⅠA2例,Evans ⅠB 10例,Evans ⅡA 3例,Evanslib12例,Evans Ⅲ2例.结果 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9例,中3例,差1例。结论 如能及时手术良好复位,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9.
CT重建椎弓根轴线投影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椎弓根螺钉最佳入钉点,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高速螺旋CT共扫描检查40例国人的200个L1~L5脊椎。重建后测量400个椎弓根的入点坐标(x,y),即椎弓根轴线在椎骨后表面的投影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x)及与横突中线的垂直距离(y)。结果:x坐标从L1~L5逐渐增大,男性大于女性(P<0.05);y坐标从L1到L4逐渐下移,在L4与横突中线接近重叠,但L5突然上升,与L2节段水平相当,L1~L5y坐标基本上都在横突中线以上,但每组数据变异较大。就y坐标而言,椎弓根轴线投影点与传统入点比较均有差异。结论:横突中线是椎弓根螺钉置入的重要参照标志,但椎弓根轴线投影点并不在横突中线上,不同个体、节段之间y坐标存在的较大差异是高误置率发生的重要原因。对个体而言,术前常规通过CT测量椎弓根轴线在椎骨后表面的投影点数据对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1995年1月~2002年1月,我们对所选的60例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均采用螺丝钉骨圆针石膏内外复合固定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