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39篇
  免费   1718篇
  国内免费   686篇
耳鼻咽喉   95篇
儿科学   139篇
妇产科学   250篇
基础医学   917篇
口腔科学   140篇
临床医学   10379篇
内科学   4262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835篇
特种医学   15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3879篇
综合类   16270篇
预防医学   2833篇
眼科学   266篇
药学   7199篇
  90篇
中国医学   3999篇
肿瘤学   805篇
  2024年   296篇
  2023年   1070篇
  2022年   983篇
  2021年   1363篇
  2020年   1298篇
  2019年   1398篇
  2018年   601篇
  2017年   1352篇
  2016年   1334篇
  2015年   1487篇
  2014年   2737篇
  2013年   2755篇
  2012年   3377篇
  2011年   3543篇
  2010年   3278篇
  2009年   3022篇
  2008年   3268篇
  2007年   3197篇
  2006年   2701篇
  2005年   3005篇
  2004年   2649篇
  2003年   2644篇
  2002年   1604篇
  2001年   1085篇
  2000年   826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293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波  赵玉峰  王爱民 《四川医学》2006,27(8):841-842
随着关节置换及脊椎手术的广泛开展,严重创伤及多发性骨折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在临床中逐渐增多,成为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Harris报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50%的患者出现深静脉栓塞,2%出现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过去认为DVT多见于欧美人种,亚洲人少见,但吕厚山等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62.5%,侯玉芬等报道311例外伤、骨折后52例发病,占16.72%。大多DVT无明显症状,为非症状性DVT,故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成为DVT临床报道低的主要原因。我科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行骨科手术2500余例,出现症状的DVT有30例,现将该病例综合分析,谈谈我们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在肺癌大剂量化疗中的作用,避免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和组织产生不良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方法对100例肺癌患者采用不同历史时期对照方法,2001年1月~2002年2月采用传统的头皮针或普通留置针法进行静脉输液50例,2002年3月~2005年1月采用改良的深静脉置管术进行静脉输液50例,对两种输液途径所产生的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深静脉置管在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留置时间明显优于传统的头皮针或普通留置针,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深静脉置管术代替传统的头皮针或普通留置针在肺癌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能有效保护血管,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和静脉炎的产生,避免渗漏性损伤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树立病人坚持化疗的自信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总结和探讨减少卵巢冠囊肿的术前误诊率的方法.方法 对156例卵巢冠囊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术前误诊率高达96.1%.妇科检查、B超、临床医师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合并或并发有其他疾病与其有关.结论 卵巢冠囊肿术前诊断率低下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术前诊断的重视,提高临床医师诊断水平以及B超技术是改善此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病因、危险因素与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改善母儿预后.方法 对1998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的10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妊娠合并脑血管病的病例,确诊脑出血5例,上矢状窦血栓3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羊水栓塞致脑栓塞1例.脑出血患者中重度子痫前期(子痫)3例,脑血管畸形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孕妇死亡2例,其余保守治疗好转出院.8例围生儿全部存活.结论 妊娠合并脑血管病好发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脑血管畸形,血液高凝状态与上矢状窦血栓有关.当出现神经症状及体征时,临床医生应考虑到脑血管病的可能,及时诊治,多数孕产妇可取得较好结局.  相似文献   
995.
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明确每项危险因素所起作用大小。方法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螺旋CT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病人71例为病例组,性别、年龄匹配的部分住院病人及门诊健康体检者71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文献上提及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部分因素进行了控制。两组入选者均查血常规,在空腹12h后抽静脉血测血三酰甘油、胆固醇、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等生化指标,利用SPSS进行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形成(OR 44.427,95% CI 10.105~195.317,P〈0.05),手术(OR 3.407,95%CI 1.042~11.136,P〈0.05),纤维蛋白原(OR 1.717,95%CI 1.250~3.567,P〈0.05),胆固醇(OR 1.678,95%CI 1.287~3.672,P〈0.05),纤溶酶原(OR 1.022,95%CI 1.000~1.121,P〈0.05),吸烟指数(OR 1.003,95% CI 1.001~1.006,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高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纤溶酶原、吸烟是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肺栓塞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骨科手术病人焦虑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为常规术前护理加术前访视,均进行术前STAI和术后SAI问卷调查。结果1)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的中、重度焦虑程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前病人均存在焦虑状态,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2)术后两组病人中、重度焦虑程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访视能降低骨科手术病人术后的焦虑,还可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997.
白茹娣  袁宁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40-94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其中手术证实6例,X-ray造影证实10例,其余4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后确诊。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声像图特征是静脉管腔内出现实性回声。探头加压管腔不能被压瘪,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处缺乏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消失;脉冲多普勒显示频谱不随呼吸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检查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白血病病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白血病病人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凝血系统的变化与白血病并发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86例初发白血病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并与4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白血病病人血浆D-D、GMP-140、vWF:Ag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9.208~10.782.P〈0.001).且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病人各指标变化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ALL)及慢性白血病病人(t=5.237~31.598.t〈0.001).而ANLL病人AT-Ⅲ活性明显低于ALL、慢性白血病病人及对照组(t=9.857~19.963.P〈0.001).慢性白血病病人除了vWF:Ag含量高于对照组外(t=2.534,P〈0.05).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01~1.889.P〉0.05)。白血病病人血浆GMP140、vWF:Ag、D-D、AT-Ⅲ活性水平之间呈明显的相关性(r=0.759~0.915,P〈0.05、0.01)。结论 白血病病人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表现为血小扳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抗凝活性降低及继发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999.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14例植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16例植入临时性腔静脉滤器;27例分别行单纯静脉溶栓或切开取栓+静脉置管溶栓;全部病例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全部成功,症状体征完全消失7例,明显缓解18例,部分缓解5例。滤器植入期间未发生肺栓塞。临时滤器在体内留置时间26~40d,1例取出后2d出现复发性肺栓塞;2例永久性滤器植入者于6个月和14个月出现下腔静脉堵塞。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临床措施,临时性和永久性滤器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00.
丹参片在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后应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兆安  于首元 《上海医学》2006,29(5):280-282
目的观察丹参片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后血栓等术后冠状动脉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支架植入成功的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服用支架植入术常规用抗血小板药,治疗组加用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采用双缩尿法、激光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30 d时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 和血小板膜糖蛋白((3P)Ⅱb/Ⅲa、P选择素(CD62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浆CRP显著下降 (P<0.05),GPⅡb/Ⅲa和CD62P也有降低的趋势。经6个月临床随访,治疗组心绞痛复发5例(11.9%),未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对照组心绞痛复发21例(52.5%),支架术后再狭窄9例,心肌梗死3例;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片与抗血小板药联合应用能预防冠状动脉支架血栓等术后冠状动脉事件,且疗效优于单用抗血小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