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3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324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36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1081篇
综合类   1038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347篇
  7篇
中国医学   42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左手动脉异常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分布于手的动脉来源于尺、桡动脉的分支:桡动脉发出掌浅支与尺动脉的终末支吻合形成掌浅弓,掌浅弓发出小指掌侧动脉和三条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总动脉分别发出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分布于2~5指相对缘;桡动脉穿第一掌骨间隙处发出拇主要动脉(其分三支分布于拇指两侧和示指桡侧  相似文献   
72.
正中神经掌皮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预防腕、掌部手术损伤正中神经掌皮支和掌皮支损伤后修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40侧成人上肢标本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来源、走行、分支与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40侧标本均有掌皮支,在掌长肌腱桡侧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45.6±20.3)mm处发自正中神经桡侧,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19.3±11.6)mm处穿出前臂深筋膜,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8.2±3.5)mm处浅出掌腱膜。掌皮支长(49.4±24.8)mm,起点处宽(1.2±0.8)mm。掌皮支分3支者22例(占55%),分2支者12例(占39%),1支者6例(占15%)。掌皮支主要分布于鱼际区和掌中区。结论:掌皮支的来源、行程较恒定。腕、掌部手术应在掌长肌腱桡侧作纵行切口,可避免损伤掌皮支。  相似文献   
73.
掌指关节的三维解剖及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测掌指关节关节面的几何形态,为人工关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只成人手标本,解剖掌指关节,测量侧副韧带起点距掌骨头关节面的直线距离,三维数据检测仪获得关节面三维坐标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成像。结果:掌骨头有双髁结构,桡侧髁略大,第1掌骨头形态特殊;各掌骨头高度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掌侧关节面大于背侧,第2、3掌骨头关节面面积明显较大。近节指骨底在形态、高度和面积方面各序列相似;各序列侧副韧带起点桡侧较尺侧距离掌骨头关节面远。结论:手指人工关节的设计应符合解剖形态,并根据各序列形态的差异进行个体化设计,尤其拇指更应区别对待;手指人工关节的设计和应用中应注意软组织保护,关节的切除范围应注意保留侧副韧带的起止点。  相似文献   
74.
颅脑损伤手术,特别是急性脑肿胀。为达到去骨瓣减压之目的,常留有颅骨缺损。我院自1990年以来,有选择性地将开颅患者取下的骨瓣埋藏于手术野边缘帽状腱膜下,最长2个月内再行颅骨修补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5.
掌跖角化症 (palmoplantarkeratoderma ,PPK)是一组以掌跖部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过度的先天性遗传病 ,包括十几种类型 ,可见于人类各种族或民族[1] 。弥漫性掌跖角化症 (diffuseepidermolyticpalmoplantarkera  相似文献   
76.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证者Ⅱ7。男68岁。出生后7岁时开始,掌跖皮肤逐渐变硬。有轻微的弥漫性角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掌、足底均出现对称性皮肤角化,并且越来越严重。在20至40岁这段时间,患者因要从事重体力的田间劳动,自觉最厉害。至40岁以后,随着参加重体力劳动时间减少。患者自觉征状减轻。检查:整个手掌、足底发生对称性大片角化过度性皮损,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77.
在一具约40岁男性尸体上,发现双侧掌腱膜变异并掌长肌缺如。为积累国人体质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双侧前臂前面正中线部位无掌长肌,桡侧腕屈肌与尺侧腕屈肌相邻,其深面为指浅屈肌。双侧掌腱膜较正常有掌长肌腱和腕横韧带相连的掌腱膜更为发达,甚为坚韧,直接连于腕横韧带。双侧掌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为桡侧腕屈与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及第 1腕掌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 ,分别对桡侧腕屈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 :桡侧腕长伸肌腱性部长 ( 17.8± 2 .6)cm ,肌腱的上、中、下段宽分别为 ( 13 .7± 3 .1)、( 5 .6± 1.1)和 ( 4 .6± 0 .5 7)mm肌腱的上、中、下段厚分别为 ( 1.5± 0 .5 )、( 2 .0± 0 .3 )和 ( 2 .4± 0 .3 )mm。桡侧腕屈肌腱性部长 ( 14 .3± 1.1)cm ,肌腱的上、中、下段宽分别为 ( 9.11.4)、( 5 .5± 0 .9)和 ( 4 .0± 0 .4) ,肌腱的上、中、下段厚分别为 ( 2 .4± 0 .6)、( 2 .2± 0 .4)和 ( 2 .6± 0 .5 )mm。结论 :采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转位 ,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 ,适用于桡尺远侧关节或第 1腕掌关节脱位的修复 ,临床应用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9.
掌浅弓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ObjectiveTo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for repair of the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with transplanted superficial vein when the operations of vessel repair and replantation of severed palm are performed.MethodsThe origin and branches of ulnar of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on 30 cases of hand specimens.ResultsThere were 4 types of branches arising from the ulnar side of superficial palmar arch.If the center of pisiform bone was regarded as point O,the origin of the proper palmar digital artery of little finger as point A,the origin of common palmar digital arteries of the 3rd2nd1st fingers were regarded as point B,C,D respectively;then the distance was as followO-A 30.1±5.6 mm;A-B 8.1±4.7 mm;B-C 9.2±6.0 mm;C-D 6.2±3.9 mm.The diameters of the origins of branches followedA1.24±0.34 mm;B1.50±0.34 mm;C1.78±0.42 mm;D1.54±0.38 mm.ConclusionsThe branches of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on ulnar side are constant.The anatomical data will benefit the repair the repair of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相似文献   
80.
第1骨间掌侧肌firstPalmarin-terosseous,有的作者称为拇短屈肌深头deepheadofflexorpolllclsbrevis[1]或拇短屈肌深层deepstratumofflexorPollicisbre-yis,或拇深屈肌[2],意见不一致。国内早在1964年就有人报导了有关第1骨间掌侧肌的调查结果[3],但教科书和有关手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