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0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61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401篇
预防医学   49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46篇
  5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G5振动排痰机辅助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97例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7例采用G5振动排痰机排痰,B组29例采用传统手法扣背排痰,C组31例采用超声雾化方式排痰,观察3组每日排痰量、患者症状、胸部特征、胸部影像学、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记录体温、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结果:在观察的10d内,前3dA组排痰量明显多于B、C两组,与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第9天后A组排痰量明显少于B、c两组,与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胸部体征、PaO2和PaCO2改善明显优于B、C两组(P〈0.05),体温、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短于B、C两组(P〈0.05);住院明显少于B、C两组(P〈0.05);护理人员工作强度低于B组(P〈0.05)。结论:G5振动排痰机对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期患者协助排疾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72.
汤春菊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99-3301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仪在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住院治疗时间超过7 d同时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体外振动排痰仪促进排痰,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手叩背法促进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排痰护理第1、4、7天的日均排痰量及在吸氧2~3 L/min情况下第1、4、7天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排痰后第4天日均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第7天日均排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排痰后第4天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振动排痰仪的排痰效果优于传统手叩背法,并能提高护理成效,促进肺部感染的控制,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的理论与方法,构建脑瘫儿童青少年全身振动训练的健康和功能结局研究架构,系统综述脑瘫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全身振动训练的干预方案以及振动干预的健康和功能结局。方法 基于WHO-FICs方法,构建系统综述的PICO架构,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关于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与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篇,其中英文7篇,中文1篇,分别来自5个国家,主要来源于临床康复、神经康复、物理医学与康复等相关领域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0年以后,涉及227例参与者(3~12.3岁)。纳入文献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评分平均6分。诊断ICD-11编码涉及08神经系统疾病、8D20痉挛型脑瘫、8D20.1痉挛型双侧脑瘫、8D20.10痉挛型四肢瘫脑瘫、8D2Z未特指的脑瘫。主要功能障碍在身体功能方面表现为肌肉痉挛、骨骼发育异常、关节畸形和肌肉无力,选择性运动控制下降以及步态异常;在活动和参与方面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机辅助患儿排痰的效果。方法根据辅助排痰方法的不同,将5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振动组,对照组给予手动叩击排痰,振动组给予机械叩击排痰,观察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振动组平均住院时间(6.44±0.8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87±1.44)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7.81±0.9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12±1.52)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动组住院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结论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优于传统叩击排痰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振动排痰机对尘肺患者临床应用的排痰效果。方法了解患者病情,年老体弱者应从较低频率15 cps开始,逐渐增加到25 cps,对有肺部感染者,常规应用抗生素,同时增加振动排痰机的使用次数4-6次/d,振动频率选择25-35 cps,适当延长叩击时间30 min。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及痰量、性质、颜色的变化。结果振动排痰机的临床治疗中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排痰效果。对于尘肺患者康复、改善肺功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结论振动排痰机治疗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使人工叩背所达不到的深部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76.
张红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51-52,55
目的 探讨振动排痰机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曾在本院(科)进行治疗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4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雾化吸入,然后对其行人工翻身及拍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后行振动排痰叩背,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5.2%,对照组为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照组中有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经雾化吸入治疗后,利用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能够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预防以及减少肺部感染,安全性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自我保健》2014,(11):37-37
[振动声桥]近十年来,一种新的耳聋治疗方法——振动声桥植入,为耳聋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振动声桥属于“中耳植入式助听设备”,主要针对中耳炎手术后听力恢复效果不佳的传导性或者混合性耳聋患者。振动声桥的助听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78.
晕车是由于乘坐车、船时经受振动、摇晃的刺激,人体内耳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调节机体的平衡,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眩晕、呕吐等。因此,预防晕车可以从做锻炼平衡能力的运动入手。例如打篮球时有许多上下跳跃、左右晃动的动作,能够减少人体对晃动的敏感程度,使内耳和视觉讯号一致,减少眩晕症状。此外,还可以尝试"单腿闭眼站立":双手叉腰,闭上双眼,单腿着地。对于爱晕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扶住大人的腿或树慢慢转圈,每天锻炼1次,每次15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旋转振动排痰仪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旋转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手动方式排痰,比较两组患儿的排痰量、治疗效果和临床效果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第1天、第3天、第5天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显效率为6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x^2=4.0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15±1.39)天,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30±1.94)天(t=3.05,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的疗过程中使用旋转振动排痰仪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N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振动排痰机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肺部感染痰积患者50例,每组各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振动排痰机其排痰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排痰方式。结论部感染患者在振动排痰机中能有效地预防深部肺部痰液潴留,降低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有效预防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同时可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氧浓度。它不仅缩短了患者的病程,而且降低了治疗成本。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翻身的劳动强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