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1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6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43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科学   357篇
综合类   764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91篇
  16篇
中国医学   43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51.
目的探讨ADP-核糖聚合酶(PARP)、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84例SLE患者为SLE组,另选取同期8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蛋白印迹法测定PARP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CD_4~+CD_(25)~+调节T细胞百分率、叉头蛋白P3抗体(FoxP3~+)调节性T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结果 SLE组患者FoxP3~+调节性T细胞、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09±1.24)%比(6.23±1.01)%、(21.77±2.36)mg/L比(12.98±2.02)mg/L],而PARP、补体C3、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TGF-β_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24±1.02)mg/L比(7.84±2.11)mg/L、(0.84±0.22)g/L比(1.26±0.36)g/L、(3.21±0.34)%比(5.83±0.58)%、(3.62±0.52)ng/L比(4.89±1.56)ng/L,P<0.05]。重度活动性SLE组患者FoxP3~+调节性T细胞、IL-10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及稳定组,而PARP、补体C3、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TGF-β_1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及稳定组(P<0.05)。SLE合并肾功能损害者FoxP3~+调节性T细胞高于SLE肾功能正常者[(12.60±0.48)%比(10.08±0.50)%],而补体C3水平、PARP、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显著低于SLE肾功能正常者[(0.72±0.24)g/L比(0.94±0.32)g/L、(4.22±0.78)mg/L比(5.94±0.82)mg/L、(2.48±0.34)%比(3.69±0.26)%,P<0.05]。FoxP3~+调节性T细胞、IL-10与SLE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458,0.725,P<0.05),而PARP、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补体C3、TGF-β_1水平与SLEDAI呈负相关(r=-0.412,-0.522,-0.623,-0.522,P<0.05)。结论 PARP、补体C3及调节性T细胞与SLE活动度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SLE病情发生及进展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屈伸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行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转入康复科的两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松动术结合牵伸技术与传统推拿按摩治疗交叉韧带术后功能障碍。结果:松动术结合牵伸技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屈伸功能障碍的有效率为100%,传统推拿按摩治疗的有效率为80%。结论:经过对比,前者效果优于后者(P>0.05),治疗效果显效。  相似文献   
53.
患者,女,4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两月入院。体检右乳外上象限扪及一肿物,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乳头无内陷,乳腺皮肤无橘皮样改变,右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54.
张扬 《中国康复》2018,33(4):327-329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正骨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测定2组腰部活动度及疼痛评分,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腰部前屈、后伸、侧屈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温针灸联合中医正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部活动度及降低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的EB病毒DNA载量及病毒衣壳相关抗体(包括IgA及EBV-VCA-IgA),探究SLE患者体内EB病毒感染情况及EB病毒再次感染对SLE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SLE患者、80例非SLE风湿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标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EBV-DNA的载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B病毒相关抗体。比较各组EB病毒抗体抗体滴度。结果 PCR测定EBV-DNA载量:SLE组与非SLE组的EBV-DNA检出率分别为29.0%(29/100)、11.3%(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异常组的SLE患者的SLE疾病活动度(SLEDAI)为(15±3),病毒载量正常患者SLEDAI为(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常病毒载量患者与正常者的SLED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组的病毒相关抗体EBV-IgA与IgG的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EBV抗体及DNA表达较高,提示EB病毒与SLE关系密切,但EBV-IgA或DNA载量对SLE疾病活动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在膝关节内翻畸形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3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是初次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对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HSS平均评分、膝关节平均屈曲挛缩度、平均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内翻平均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3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内翻角度、关节活动度以及HSS平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也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根据HSS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的患者60例,效率高达95.24%。1例患者在治疗后26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就医治愈。结论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关节内翻患者疗效优,患者后期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索研究应用DHS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均应用DHS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均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法进行治疗,将两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肿胀度、活动度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完成1周及2周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轻度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完成手术后,观察组第1、2、3个月髋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HS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可以促进髋关节肿胀程度以及活动度的有效改善,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正骨十四法联合舒筋定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与对照组(5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正骨十四法联合舒筋定痛散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正骨十四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功能训练开始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以及腕关节功能? 结果 观察组患者功能训练开始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 =6.809、4.761、4.859,P 均 <0.001); 治疗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腕关节旋前、旋后、掌屈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t =20.384、22.656、20.190,P 均 <0.001);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为优者7例、良者23例、可者17 例、差者3 例,与对照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为优者4例、良者19例、可者18例、差者9例无明显差异(Z = -1.800,P =0.072)。结论 正骨十四法联合舒筋定痛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促进肿胀消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对进展期胃癌与胃良性病变在螺旋CT上胃活动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区别,以提高对进展期胃癌与胃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的52例进展期胃癌CT图像,研究病变部位在平扫及增强延迟期CT图像上位置的改变,得出横向、纵向移动和其总和值的大小,用以代表病变部位胃活动度,并与62例胃良性病变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进展期胃癌组患者病变部位横向移动、纵向移动和总移动均值分别为1.23mm、1.13mm和2.37mm,均明显低于胃良性病变组(6.23mm、5.79mm、12.02mm)。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胃病变部位横向、纵向移动和总移动值与胃病变良恶性显著相关(P<0.01),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各移动值在胃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动值越大,良性可能性越大,良恶性病变二者的移动值之间有一定的重合,良恶性病变的总移动值重合较少。总移动值>6mm患者均为良性,<6mm则均为恶性。结论:进展期胃癌破坏胃平滑肌,导致胃活动度降低,与良性病变有差异(P<0.01),尤其是总移动值,可以利用这一征象,辅助进展期胃癌的CT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0.
陈亚林  张丽卿  张进荣 《武警医学》2022,33(10):834-83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疾病活动的关系及其在骨侵蚀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08至2021-02在山西省汾阳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RA患者10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PI值,根据GPI滴度分为GPI阳性组和GPI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如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计算28个关节计数法疾病活动度评分即DAS28评分;同时完善影像学检查,包括双手X线正位片和骨密度,计算Sharp评分。给予所有患者规范治疗并定期随访,在治疗3、6、9、12个月后评估疾病活动度,记录DAS28评分,于治疗1年后复查双手正位片和骨密度。结果 GPI阳性组SJC[5.00(4.00, 6.00)]、TJC[6.00(5.00, 8.75)]、ESR[(58.70±23.40) mm/h)]、CRP[21.82(13.55, 31.90) mg/L]、 DAS28评分(5.44±0.69)高于GPI阴性组[4.00(3.00, 5.00)、 5.00(5.00, 7.00)、(48.72±19.87) mm/h、14.37(6.49, 26.56) mg/L、(5.05±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I水平与SJC(r=0.317, P=0.046)、TJC(r=0.389, P=0.013)、ESR(r=0.331, P=0.037)、CRP(r=0.324, P=0.042)、DAS28评分(r=0.404, P=0.010)呈正相关。治疗3个月后GPI阳性组DAS28评分(3.27±0.68) 高于GPI阴性组(3.00±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Sharp评分、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PI可作为反映RA疾病活动度的一项指标,可能具有评估预后的作用,对骨侵蚀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