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7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1篇
口腔科学   157篇
临床医学   438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69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科学   488篇
综合类   775篇
预防医学   23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56篇
  7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摘要】 目的 探讨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颈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颈部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研究组(n=10)。研究组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照组常规实施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比较两组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及实际粒子植入数目、粒子植入优良率、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9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 两组间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显著少于计划粒子植入数目(P<0.05);研究组粒子植入优良为9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P<0.05);研究组总有效为8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个月及9个月疾病复发分别为1例,2例,低于对照组的3例和5例,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颈部转移瘤,实际粒子植入数目与计划数目较接近,粒子植入优良率较高,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技术下微波消融与手术治疗小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实时超声造影和融合影像导航下微波消融治疗,给予对照组实施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采用酶速率法测定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结果 在术后3个月,观察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3.8%,对照组完全切除率达100.0%(P>0.05);两组血清AFP、AFU和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肺部感染、胆漏、皮肤切口感染、腹腔或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3%(P<0.05);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18个月),观察组累积生存率为73.2%(52/71),对照组为71.8%(51/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0.086,P=0.763)。结论 在实时超声造影联合融合影像导航技术支持下行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患者,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当,但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积极开展和验证。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针对骶髂关节螺钉手术设计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完成空间定位和路径导航,开展精度测试实验,检测系统定位的位置误差和角度误差.方法 本文开发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利用基于透视视觉的双平面定位算法完成空间定位,利用串并混联结构的机器人完成路径导航.使用模型骨和尸体骨共完成模拟手术实验16例,通过术前规划与术后结果图片的重叠来评价手术导航机器人的系统精度.结果 本机器人系统最终测得的位置误差为(1.91±1.15)mm,角度误差为1.88°±0.915°.结论 本文开发的手术导航机器人可提高手术精度和手术安全性,并减少术中透视的使用.系统的平均误差能够满足骶髂关节手术的要求,但误差的标准差较大,需在后续研究中通过算法和系统优化来改善.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大脑神经元胞外单细胞动作电位(即锋电位)的检测与分类,是研究神经系统处理信息机制的关键.常用方法是实验完成后对记录到的数据进行离线检测与分类,然而当需要在短时完成大量数据的处理或无线传输时,则需实现锋电位的在线检测与分类.方法 为实现在线分类,本文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K均值分类法对一定量数据进行预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使用PCA结合Fisher判别分析的方法,并与基于距离的模板匹配法、BP神经网络分类法进行了分类效果和算法复杂度的比较.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其它两种方法在分类效果和算法复杂度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此方法是实现锋电位在线分类的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利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建立种植导板精度的非放射学评价方法,评估体外全程导航手术的种植精度。方法: 利用3Shape Implant Studio软件,在15个相同的缺牙树脂模型中设计2颗平行种植体位点,生成并打印相应的数字化种植导板并在导板全程导航下植入2颗种植体。术后分别以传统放射学方法及数字化印模杆、口内扫描仪、通用逆向工程软件构成的数字化评价方法检测每组种植体偏移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以数字化评价方法得到的全程种植导板平均精度为肩部偏差0.447 mm,根尖部偏差0.557 mm, 角度平均偏差1.134°。与传统放射学评价方法相比,2种评价方法在距离偏差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角度偏差分析中,数字化评价方法更优(P<0.05)。种植体偏差多集中在冠根方向,且根尖偏移较颈部偏移更明显。结论: 与放射学评价手段相比,数字化非放射学评价方法可准确评价种植精度,有效减少患者辐射暴露。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可视化护理思维导航模式在宫颈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宫颈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19年3月(可视化护理思维导航模式实施前)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19年6月(可视化护理思维导航模式实施后)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病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宫颈癌手术护理,试验组实施可视化护理思维导航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各项术后恢复时间评价指标(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护患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宫颈癌病人各项术后恢复时间评价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患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可视化护理思维导航模式对宫颈癌手术病人施加干预,可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护理人员与病人对该护理模式的认可度较高。  相似文献   
98.
目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神经导航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对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的辅助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岛叶胶质瘤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MRI组39例和DTT组31例,MRI组为MRI与神经导航联合辅助手术,DTT组为DTT与神经导航联合辅助手术。比较两组的切除程度、病理类型及并发症。结果MRI组全切除率低于DTT组,次全切除率高于DT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DT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病理类型以星形细胞瘤WHOⅠ级、少突胶质瘤WHOⅡ级为主,MRI组分别占51.28%、25.64%,DTT组分别占41.94%、35.48%。结论DTT与神经导航联合应用于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手术切除程度高,神经功能损伤较少,相对于MRI与神经导航联合应用于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导航下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分为导航内镜组(n=32)和显微手术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航内镜组手术时间(112.1±14.5) min,术中中位失血量100.0 (92.5,140.0) mL,血肿清除率(93.6±3.7)%,术后24 h中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0 (8.0,12.0)分,较术前的9.0 (8.0,11.8)分明显升高(Z=-3.50,P=0.000),血肿周围水肿体积(14.9±5.2) mL,无术后再出血患者,ICU中位入住时间0.0 (0.0,0.0) d,ICU入住率15.6%,住院时间(12.4±2.5) d,气管切开率6.3%,肺部感染率9.4%,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中位数为4.0 (4.0,5.0)分,与显微手术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航下神经内镜基底节血肿清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防止正常脑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