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05篇
  免费   1857篇
  国内免费   849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儿科学   445篇
妇产科学   135篇
基础医学   799篇
口腔科学   178篇
临床医学   12585篇
内科学   6884篇
皮肤病学   211篇
神经病学   1265篇
特种医学   22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3281篇
综合类   16511篇
预防医学   3040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6927篇
  137篇
中国医学   1762篇
肿瘤学   1039篇
  2024年   298篇
  2023年   1115篇
  2022年   1087篇
  2021年   1391篇
  2020年   1371篇
  2019年   1481篇
  2018年   623篇
  2017年   1247篇
  2016年   1361篇
  2015年   1597篇
  2014年   2895篇
  2013年   2872篇
  2012年   3518篇
  2011年   3825篇
  2010年   3482篇
  2009年   3366篇
  2008年   3278篇
  2007年   3124篇
  2006年   2829篇
  2005年   2787篇
  2004年   2314篇
  2003年   2117篇
  2002年   1988篇
  2001年   1598篇
  2000年   1280篇
  1999年   1004篇
  1998年   864篇
  1997年   724篇
  1996年   590篇
  1995年   411篇
  1994年   354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期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139-3140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急诊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尿激素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HI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与对照组84.44%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1、10d NIHSS评分分别为17.36±4.07、11.32±2.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6±4.38、16.36±2.58分,观察组治疗后1、10d Barthel分别为73.25±12.05、86.58±12.47分,与对照组60.34±11.58、71.36±10.43分比较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脑梗死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急诊就诊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急诊就诊心肌梗死病患作为对象,在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为其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对患者心肌梗死改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加以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经早期溶栓治疗,33例显效,22例改善,2例无效,1例死亡,总体有效率为94.83%(55/58)。治疗期间,8例休克,14例心律失常,21例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43/58)。结论:为急诊就诊的心肌梗死病患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治疗期间的并发症需加以针对性控制。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对比地诺前列酮栓和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对羊水偏少足月孕妇的引产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该院就诊的88例羊水偏少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药物组和球囊组,分别使用欣普贝生和双球囊引产,监测并对比两组产妇相关引产方法使用情况、促宫颈成熟疗效情况、分娩方式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地诺前列酮栓的使用成功率为97.7%,高于宫颈扩张双球囊导管使用成功率的9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球囊组(P0.05),药物组阴道分娩率高于球囊组,药物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球囊组(P0.05);从引产到分娩时间药物组比球囊组短(P0.05),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健康状况球囊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两种引产方法均对羊水偏少足月孕妇的引产有显著效果,各有自身优势,地诺前列酮栓使用成功率高,可有效促宫颈成熟、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缩宫素使用、缩短引产到分娩时间,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围产期健康产生影响较大,具体效果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将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并行介入封堵术的8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双色球平均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一组采用心血管造影检查,另一组则采用超声诊断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与心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均为100%,超声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6.01±1.61) mm、(4.12±2.12) mm,心血管造影诊断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病变的直径测量值度分别为(5.37±2.32) mm、(3.16±1.24) mm,检查结果要明显大于心血管造影术检查结果,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术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技术进行术前筛选与术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更加明显,且诊断结果更加准确,而心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则对确定病变的直径和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两个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预见性服务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12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净化中心常规服务,研究组在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源量表(HS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焦虑自量表(SAS)、抑郁自量表(SDS)评分。结果 (1)研究组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服务,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显著降低患者压力水平和因疾病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4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95-99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对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8月收治的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药学知识制定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用药方案,对患者实施全程药学监护。 结果 溶栓治疗期间,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血小板未见明显下降趋势;8例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轻微牙龈出血后自行止血,1例出现血尿,停止溶栓治疗后改为口服抗凝药,血尿现象消失。患者预后改善明显,血栓完全溶解,静脉恢复畅通,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结论 临床药师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监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