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4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53篇
综合类   323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13篇
  1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 通过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多孔钽颗粒复合,制备生物活性多孔钽修复材料,并观察该材料的促骨生长作用.方法 6只Beagle犬,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单纯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对照组)、TGF-β1+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和无干预组(空白对照组).于材料植入后30、60、90 d处死动物,取下颌骨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甲苯胺蓝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检测、CD31相关抗原抗体染色.结果 30 d时实验组新骨生成面积及新生微血管数目显著大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60 d时对照组新骨生成面积及新生微血管数目显著大于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90d时3个时间点成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复合多孔钽生物材料具有高促骨活性,能加速多孔钽与周围骨组织的早期生物性结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硬通道多孔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n=39)。试验组采用硬通道多孔微创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的临床手术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期死亡率(7.69%)显著低于治疗组(25.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比较,试验组术后肺炎、应激性溃疡、颅内残留骨碎片的例数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多孔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以及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多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初日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盆腔积血量、术后24h内肛门排气、术后止痛药使用、术后血WBC变化、HCG转阴时间等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符合适应证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疗效理想,微创、安全,且具美容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升温速度对多孔生物陶瓷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9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中心和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在保温时间为2 h,烧成温度为850 ℃条件下,有机泡沫微球与骨料质量配比为0.25时,粘结剂的添加量为20%,升温速度分别为30,60,90,120,150和200 ℃/h条件下,采用有机泡沫微球作为成孔剂的热压铸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制得不同样品.②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孔道和表面形貌;根据GB/T1964-1967.1996和GB/T1969~1970-1996测量显气孔率、容重;用自制水渗透率测定仪测定水渗透率;用体积法测定收缩率;用ASTM材料强度测试机测定压缩强度.结果:①升温速度变化对孔径>100 μm大孔的影响明显,对孔径<50 μm小孔的影响不明显,对晶体的长大影响也明显.②随着升温速度从30 ℃/h提高到150 ℃/h,显气孔率从72%增加到82%,容重从0.89×103 kg/m3下降0.52×103 kg/m3,水渗透率从12×10-3 cm2增加到25×10-3 cm2,收缩率27%从减少到23%,抗压强度从17.3 MPa降低到1.59 MPa.结论:升温速度对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抗压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成品有较好的孔结构、较高的显气孔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升温速度选择在120 ℃/h左右较佳.  相似文献   
65.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多孔中空纤维膜的结构特点、微萃取装置以及萃取模式,对影响其萃取效果的因素加以分析,同时介绍了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和生物体液等样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人工肺研制的目的,是为制造有生理气体交换功能的人工肺。膜型人工肺的出现,向此目的前进了一步,多孔质膜中空纤维的出现,又引起了巨大变革。因此,理解现用的膜型人工肺,对展望人工肺的未来十分重要。藉助先进的高分子化学、生物工程学,终会制出更接近生物组织的人工物质,从而有可能出现功能更高的小型膜型肺,甚至出现能装入体内的人工肺。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制备聚乙烯醇-盐酸普萘洛尔多孔水凝胶,并研究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方法:采用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多孔水凝胶,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以凝胶外观、致孔效果和累积渗透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水凝胶的处方和工艺。结果: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比例为1:3(W/W)时,凝胶具有较均匀的孔洞结构,平均孔径为10~50 μm,多孔凝胶的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均高于普通盐酸普萘洛尔凝胶。结论:所选处方工艺合理,制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经皮渗透性和皮肤粘着力,相较于普通凝胶,更适合婴幼儿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68.
文题释义:快速成型:是一种材料加工方法,它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不同,但基本原理都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 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延展性,但其机械强度不足,且降解后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常与其他一种或多种生物材料复合使用,以增强骨生物活性或生物力学强度。 背景:将多聚物材料与生物陶瓷材料复合制成有机/无机复合三维支架材料,可赋予支架骨传导所必需的理化特性,同时强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大多数骨替代材料无法预防缺损部位的感染。研究发现由于镁的降解可产生局部碱性环境,使镁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目的:探讨含镁多孔支架材料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细胞相容性。 方法:应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β-磷酸三钙/镁多孔支架材料,其中β-磷酸三钙与镁的质量比分别为2∶1和1∶2,分别设为PTM(2∶1)组、PTM(1∶2)组;同时应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与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材料,分别设为P组、PT组。检测4组支架的表面形貌、孔径、孔隙率及压缩模量。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35923)接种于4组支架表面24 h,通过涂板计数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抗菌活性。将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与4组支架材料共培养,通过CCK-8法分析材料对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①4组支架材料表面都形成相对均匀的多孔结构,4组支架间孔径大小和孔隙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PTM(2∶1)组和PTM(1∶2)组压缩模量明显高于P组、PT组(P < 0.05),PTM(1∶2)组明显高于PTM(2∶1)组(P < 0.05);③涂板计数实验显示,PTM(2∶1)组、PTM(1∶2)组菌落形成单位明显低于P组、PT组(P < 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培养6 h,PT组、PTM(2∶1)组、PTM(1∶2)组黏附细胞数量多于P组(P < 0.05),PTM(2∶1)组和PTM(1∶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培养1 d时,仅PT组细胞增殖优于P组(P < 0.05);培养4,7 d时,PT组、PTM(2∶1)组、PTM(1∶2)组细胞增殖均优于P组(P < 0.05),PTM(2∶1)组和PTM(1∶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结果表明,聚乳酸/β-磷酸三钙/镁多孔支架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且具有优良的细胞相容性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ORCID: 0000-0002-3367-674X(马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9.
该文运用增材制造技术快速制备三维重建的缺损颅骨植入体,通过对骨植入体材料对比分析,选择多孔羟基磷灰石材料应用于颅骨植入手术中。运用Mimics 10.0软件对临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数据重建三维植人体模型,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颅骨植入体,与颅骨贴合度好,表面光滑平顺,而多孔羟基磷灰石能够引导和诱导骨的形成,大大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增材制造技术快速制备的特点促使个性化颅骨修补植入物成为可能,个性化医用三维模型用于植入手术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效果好,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纳米胶原基骨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牙周炎伴垂直骨吸收患者35例,共39颗患牙。均行牙周翻瓣术,分别植入纳米胶原基骨(观察组)和Bio-Oss多孔骨(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12个月记录两组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退缩(GR)、牙龈指数(GI),并行X线片检查。结果两组术后6、12个月PD、AL、GI较术前均明显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GR手术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PD、AL、GR、GI相比,两组间术后PD、AL、GR、GI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所用纳米胶原基骨费用是230元/牙,对照组所用Bio-Oss多孔骨为850元/牙,两组相比,P<0.05。结论纳米胶原基骨治疗牙周病骨缺损与Bio-Oss多孔骨疗效相当,但所需费用较低,可作为Bio-Oss多孔骨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