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24篇
  免费   1538篇
  国内免费   991篇
耳鼻咽喉   144篇
儿科学   247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1069篇
口腔科学   165篇
临床医学   6062篇
内科学   3344篇
皮肤病学   487篇
神经病学   2505篇
特种医学   14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397篇
综合类   10001篇
预防医学   1454篇
眼科学   171篇
药学   4025篇
  47篇
中国医学   2710篇
肿瘤学   1419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728篇
  2022年   590篇
  2021年   757篇
  2020年   739篇
  2019年   812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835篇
  2015年   930篇
  2014年   1709篇
  2013年   1765篇
  2012年   2160篇
  2011年   2339篇
  2010年   2076篇
  2009年   2130篇
  2008年   2375篇
  2007年   2176篇
  2006年   2070篇
  2005年   1955篇
  2004年   1529篇
  2003年   1453篇
  2002年   1231篇
  2001年   1018篇
  2000年   651篇
  1999年   556篇
  1998年   530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431篇
  1995年   341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药葛根、酸枣仁制剂治疗多发性室性早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室性早搏是各种心脏病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除针对各种心脏病基本病因病理变化的治疗外,对心脏病表现的多发性室性早搏治疗的措施是大同小异的。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用纯中药制剂治疗多发性室性早搏是十分有前途的方法。现将我院心肌病门诊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发性室性早搏,用纯中药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背景 胰激肽原酶是一种糖蛋白,作用于激肽原,使之裂解生成激肽,激肽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与前列腺素I2(PGl2),引起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发挥降压、保护肾脏、心脏等生理学作用.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功能的影响,探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高血压及肾脏保护方面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周龄SPF级雄性SHR 12只随机分成高血压对照组(B组)与高血压治疗组[C组,给予胰激肽原酶800 U/(kg·d)灌胃治疗12周],每组各6只.另有年龄匹配的雄性WKY大鼠6只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A组).治疗前、后,观察3组大鼠血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NO、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及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肾皮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mRNA的表达.结果 胰激肽原酶治疗后C组血压较B组明显下降(P<0.01);MAU、β2-MG、NAG定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NO、6-K-PGF1a水平升高(P<0.05);肾皮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个别小球硬化;胰激肽原酶治疗后肾小动脉结构正常,未见小球硬化.结论 胰激肽原酶能显著减少尿微量蛋白、逆转肾小动脉硬化改变,保护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血压下降,血清NO、6-K-PGF1a水平及肾脏组织激肽释放酶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automicneuropathy,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组由自主神经功能和(或)结构受损引起的症候群。文献报道其患病率为17%~78%不等,起病隐袭,病情逐渐进展,甚少自行缓解,可先于糖尿病症状发生等临床特征,常与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伴发,并可广泛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全身各系统,使病人病死率增加。近年来,DAN在糖尿病胃肠病变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现就DAN与胃食管及直肠肛门动力障碍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4.
张秀清  刘莹莹 《山东医药》2006,46(31):81-82
自1969年McCull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有关的观点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Hcy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对其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低剂量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包括3例髓外浆细胞瘤患者.其中沙立度胺剂量50~200 mg/d口服,同时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静脉滴注,连续4 d,间隙5 d,治疗3个月.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例,进步2例,无效4例,其中3例为髓外浆细胞瘤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轻度便秘多见.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低剂量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短期内安全有效,而对髓外浆细胞瘤患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96.
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称甲减 )可致血清肌酶增高 ,以肌痛、肌无力为首发表现 ,现将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甲减报道如下。患者 :男性 ,70岁。因四肢肌肉酸痛 ,肌无力 0 5年 ,加重 1个月 ,于 2 0 0 3年 1月 1 0日入院。患者 0 5年前反复出现四肢肌肉酸痛 ,肌无力 ,以双下肢为主 ,行走拖地 ,不稳 ,下蹲后起立困难。伴眩晕、怕冷、纳差、乏力 ,声音嘶哑、吐字不清、动作缓慢 ,大便干结。无发热、关节痛 ,无呼吸及吞咽困难 ,无饮水呛咳。在当地查肌酸激酶 (CK) 1 4 2 0U/L ,乳酸脱氢酶 (LDH) 5 35U/L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75 3U/L ,诊断…  相似文献   
997.
多发性硬化伴发记忆障碍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中青年非创伤性神经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记忆及信息处理速度、执行功能等多种认知领域障碍。MS伴发记忆障碍(MSMI)因发病隐匿而常被忽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神经功能影像学的快速发展,MRI已成为观察和诊断MS的重要手段,可为诊断MSMI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就MSMI相关临床及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间相关生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 采集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检测全套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经多元统计学分析得出临床常见证型,比较不同证型间检测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肝肾阴虚型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均值最高,其次为肾虚气滞型。肾虚气滞型APOB均值最高,其次为肾虚痰浊型。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无组间差异性(P >0.05).[结论] 各证型间VLDL-C、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收治的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40例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肺功能、炎症指标及COPD严重程度(观察组),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CFR值)与外周血液中炎症指标、FEV1占预计值%及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CFR值、FEV1%pre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FR值与外周血白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FEV1%pre呈正相关,与COPD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COPD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发的炎症反应及气流受限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3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2~4周治疗,肌力增加到III级,下床拄柺活动,肌力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时皮肤完整无并发症发生,肢体活动自如。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卧床期间生活能基本自理,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保持呼吸道通畅,痰稀少且能咳出。患者保持体重或增加,能配合促进康复或能适应疾病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