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4篇
  免费   984篇
  国内免费   469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409篇
基础医学   1136篇
口腔科学   1316篇
临床医学   3009篇
内科学   794篇
皮肤病学   384篇
神经病学   465篇
特种医学   7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299篇
综合类   6971篇
预防医学   1563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2376篇
  29篇
中国医学   3212篇
肿瘤学   515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685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675篇
  2019年   705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605篇
  2015年   721篇
  2014年   1217篇
  2013年   1172篇
  2012年   1514篇
  2011年   1524篇
  2010年   1423篇
  2009年   1376篇
  2008年   1496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289篇
  2005年   1378篇
  2004年   1000篇
  2003年   1042篇
  2002年   830篇
  2001年   763篇
  2000年   595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422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352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患者,男性,71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10年、间断左前臂肿胀半年加重2月余入院;左腕部内瘘使用10年,血液透析期间血流充足通畅.查体:BP160/90 mm Hg,心肺无异常,左腕部内瘘震颤明显、杂音响亮,头静脉增粗隆起、距瘘口约10 cm处塌陷变硬,左手及前臂肿胀、皮肤青紫如冻疮.化验:血色素99 g/L、血肌酐791 μmol/L、尿素氮13.4 mmol/L.320排CTA: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瘘口通畅,头静脉瘤样扩张,距瘘口约10.7 cm处头静脉及贵腰静脉狭窄闭塞,远端手掌深浅静脉逆行充盈,尺桡深静脉通畅(图1、2).临床诊断:肿胀手综合征、尿毒症.于瘘口处结扎头静脉,留置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术后两周,左手及前臂肿胀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后韧带止点撕脱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6例三踝骨折中下胫腓后韧带止点撕脱后踝骨折,先行内、外踝骨折内固定,再行后踝骨折固定。结果本组均获平均15(10~24)个月随访,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X线片未见内固定失败、断裂。踝关节骨折均于术后3~4个月愈合,平均3.5个月。结论后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后韧带止点撕脱后踝骨折操作方便、复位精确、固定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RDP)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髌股韧带(MPFL)与髌外侧支持带分层松解术治疗RDP 37例。结果 37例均获5~38个月随访,无复发患者,倾斜试验及恐惧试验阴性,膝部疼痛消失或缓解,活动功能改善;术后Lysholm评分明显增加,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半腱肌腱重建MPFL与髌外侧支持带分层松解术治疗RDP简便有效,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经小腿前外侧单一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小腿前外侧单一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46例。结果 46例均获平均9.5(8~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4~20周,平均17.1周。疗效评价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3例,良18例,可5例,优良率89.1%。结论对大部分胫腓骨远端骨折而言,采用经小腿前外侧单一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术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15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1例行Frey手术,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1例发生胆瘘和坏疽性胆囊炎;另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余1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多于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12例为慢性胰腺炎,3例为胰腺癌.结论 本病主要症状为腹痛;CT是首选检查方法,术前难以判断胰头肿块性质;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尽可能地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一种安全可靠、简单通用的全新的胰腺吻合方法——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PPJ)。方法总结泰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02年5月至2012年6月间47例应用PPJ行胰肠吻合(端端吻合6例,端侧吻合41例)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设计理念是手术时把胰腺切断看作是一个实质性器官(而非空腔器官),用胰腺切断全层(而非切缘)与空肠进行吻合。一针贯穿缝合胰腺切断全层和空肠后、前壁全层,间断缝合6~8针同时完成胰腺切面与空肠前、后壁的吻合。主胰管内放置短的支架管,端侧吻合时对应的空肠壁全层切开。结果 PPJ的平均手术时间12(8~18)min。术后胰瘘(POPF)发生率29.8%(14/47),其中A级胰瘘21.3%(10/47),B级胰瘘8.5%(4/47)。无胰肠吻合口出血,无再次开腹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门诊随防34例,3个月后CT或MRI检查胰管未见明显扩张。结论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操作简单、吻合可靠,可适用于所有的胰腺切断,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报道完全腹腔镜下Roux—en—Y吻合术的手术方法,探讨腹腔镜下Roux—en—Y吻合术在胆系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其中多次手术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再发合并胆管狭窄2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3例,胆总管囊肿24例,肝门部胆管癌36例,胰头癌及壶腹癌12例。所有手术均采用5个Trocar进行操作。首先在腹腔镜下处理胆道病变,即切开胆总管、取净结石;修整并切开损伤胆总管;切除扩张的胆总管;切除肿瘤部位胆管或者纵行切开恶性黄疸患者胆总管引流等;同时为胆肠吻合前做好肝管断端的准备。然后更换腹腔镜位置,于镜下切断空肠及其系膜,行空肠间侧侧吻合。将腹腔镜位置复位,镜下将Roux—en—Y胆支空肠襻牵拉至肝门处行胆肠侧侧或者端侧吻合。最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结果全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残余胆(肝)管直径0.4~3.2锄,平均0.9Gin。术后胆汁漏3例,经腹腔引流1周~1个月治愈。2例胆道损伤伴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均出现应激性溃疡及腹腔内出血,1例腹腔内出血经再次腹腔镜手术止血治愈,另1例经腹腔引流、抑酸及止血药物治疗2d后治愈。9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92.2%(95/103),随访时间4~93个月,平均48-3个月。胰头、壶腹癌及上段胆管癌患者,随访期间14个月内因转移及消耗死亡,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于术后2、3、5年发生反流性胆管炎,来院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胆道、胆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疾病需行胆肠吻合手术治疗的最佳、首选术式,但术者需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为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参数,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安全、准确地暴露手术靶区.方法 应用10%甲醛固定的汉族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及寰枢椎10例20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并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拍照.结果 寰枢段椎动脉在颅颈交界区形成比较恒定的五个生理弯曲,平均直径(4.3±0.5) mm,角度多变.寰椎后弓外侧半距(19.3±4.7)mm.结论 熟悉寰枢段椎动脉五个生理弯曲的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膝板股韧带附着区外侧半月板后角(PHLM)撕裂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6月因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在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就诊的35例膝板股韧带附着区PHLM撕裂患者作为观察组,搜集同期30例ACL损伤但非PHLM撕裂患者作为对照A组,另选取同期例行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B组。3组受试者均行膝关节MRI检查,观察3组受试者的MRI表现。分别应用χ 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膝关节MRI征象的发生率、膝关节周围结构的损伤情况及膝关节线状高信号影显示的层数和长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鉴别诊断PHLM真、假性撕裂的效能。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MRI矢状面和横断面图像上均表现为明显的PHLM周缘部线状高信号,矢状面上可连续检出(5.75±1.38)层(称“连续线征”),横断面上自内向外延伸(15.06±5.02)mm(称“拉链征”),与对照A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231、36.113,均P<0.05)。以“连续线征”和“拉链征”作为阳性标准,MRI诊断膝板股韧带附着区PHLM撕裂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5.00%、准确率为91.58%。 结论 膝板股韧带附着区PHLM撕裂在MRI上有明显的征象,辅以“连续线征”和“拉链征”进行鉴别诊断,可明显提升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