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95篇
  免费   3956篇
  国内免费   2189篇
耳鼻咽喉   899篇
儿科学   772篇
妇产科学   462篇
基础医学   3570篇
口腔科学   2250篇
临床医学   11828篇
内科学   4705篇
皮肤病学   630篇
神经病学   1612篇
特种医学   30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13342篇
综合类   28103篇
预防医学   5656篇
眼科学   3150篇
药学   10757篇
  193篇
中国医学   11853篇
肿瘤学   2028篇
  2024年   621篇
  2023年   2474篇
  2022年   2029篇
  2021年   2399篇
  2020年   2401篇
  2019年   2212篇
  2018年   1096篇
  2017年   1822篇
  2016年   2134篇
  2015年   2761篇
  2014年   4777篇
  2013年   4686篇
  2012年   5951篇
  2011年   6380篇
  2010年   5762篇
  2009年   5534篇
  2008年   6359篇
  2007年   5971篇
  2006年   5603篇
  2005年   5717篇
  2004年   4525篇
  2003年   4103篇
  2002年   3500篇
  2001年   3129篇
  2000年   2593篇
  1999年   2021篇
  1998年   1572篇
  1997年   1389篇
  1996年   1245篇
  1995年   1060篇
  1994年   794篇
  1993年   500篇
  1992年   384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312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目的观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中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对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6-06,于我院接受TESSYS手术的339例LDH患者,术后均行腰椎CT及三维重建,根据上关节突磨除程度将之分为三组:少量磨削组278例,中量磨削组49例,大量磨削组1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和腰椎不稳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2年,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但中度和重度磨除组术后2年VAS评分1年3个月,术后2年的JOA评分1年3个月(P0.05)。此外,术后1、2年,大量磨削组的VAS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大量磨削组的JOA评分中量磨削组少量磨削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磨削组的总有效率(92.1%)中量磨削组(75.5%)少量磨削组(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不稳发生率相比,大量磨削组(66.7%)中量磨削组(34.7%)少量磨削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ESSYS手术中进行椎间孔成形操作时,对上关节突进行轻度磨削不会对其预后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磨削程度的增加,患者术后腰椎稳定性会逐渐下降,对其疗效也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旨在研究宫颈癌手术及术后放化疗上尿路梗阻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治疗。方法:对2005年6月~2012年11月就诊的25例宫颈癌术后行常规放、化疗所导致上尿路梗阻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25例患者中19例在局麻膀胱镜下成功置入D-J管,并每3~4个月更换1次;6例失败的患者5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而解除梗阻,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并于6个月内死亡。结论:宫颈癌术后及放化疗常是导致上尿路梗阻的常见原因,因此此类患者应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早期缓解积水、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77.
78.
背景与目的:外泌体是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其中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的mRNA携带了大量肿瘤细胞遗传信息,因此对外泌体中特异性mRNA的分析,有望找到肿瘤诊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高通量筛选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外泌体mRNA的表达特征及其潜在功能。方法:采集3例HCC患者及3例正常人的静脉血,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外泌体,用Magen试剂盒提取外泌体RNA,对血清外泌体mRNA进行纯化、行反转录形成cDNA、PCR扩增、测序,最后将对所得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后与参考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外泌体mRNA,并采用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与通路注释。结果:与正常人比较,HCC患者有397个外泌体mRNA表达上调,192个外泌体mRNA表达下调;其中,NRGN、PF4、RGS18等17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CXCL8、MORF4L2、SYCP1等14个基因显明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表达上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胞外囊泡、细胞外细胞器、应激反应等有关,表达下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嗅觉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中间丝、中间丝状细胞骨架等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30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9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其中,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血小板激活、Rap 1信号通路、吞噬体、病毒致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与抗原处理和呈递等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基础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分别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结论:HCC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外泌体mRNA表达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与HCC发生、发展、转移可能密切相关,这为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干预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而对照组则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95.92%,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47%,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75.51%,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恢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有显著效果,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临床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