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74篇
  免费   2040篇
  国内免费   2159篇
耳鼻咽喉   154篇
儿科学   540篇
妇产科学   300篇
基础医学   2544篇
口腔科学   387篇
临床医学   6592篇
内科学   4420篇
皮肤病学   621篇
神经病学   785篇
特种医学   16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271篇
综合类   13308篇
预防医学   2125篇
眼科学   401篇
药学   5502篇
  46篇
中国医学   4851篇
肿瘤学   1008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734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932篇
  2020年   1077篇
  2019年   989篇
  2018年   498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1045篇
  2015年   1232篇
  2014年   1905篇
  2013年   1998篇
  2012年   2733篇
  2011年   2966篇
  2010年   2826篇
  2009年   2744篇
  2008年   3187篇
  2007年   2969篇
  2006年   2763篇
  2005年   2985篇
  2004年   2165篇
  2003年   1945篇
  2002年   1598篇
  2001年   1555篇
  2000年   1156篇
  1999年   1075篇
  1998年   928篇
  1997年   847篇
  1996年   744篇
  1995年   557篇
  1994年   453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临床荟萃》2006,21(18):1313-1313
瑞典Bennet等对1213例心肌梗死(MI)后患者及156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男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可增加MI发病的风险。肥胖者TNF—α水平亦升高,更大程度地增加了MI的发病风险。Bennet等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逆行转移治疗距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治疗距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4月~2004年9月收治15例距骨骨折患者,其中6例伴距下或胫距脱位,7例伴内踝或外踝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逆行转移治疗距骨骨折,术后石膏托外固定踝关节3~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获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缺血性坏死。踝关节平均背伸20°,跖屈35°,内翻300°,外翻17°。1例患者术后9个月行走仍感疼痛,另1例伴胫距、距下关节脱位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中度畸形,外翻肌力仅达3级,踝关节功能按照Hawkins评定标准:优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带血管蒂的腓骨瓣血运丰富,不需内固定,是治疗距骨颈、体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影响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应用空心螺钉治疗的1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外伤至手术时间与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例患者获平均(3.2±2.5)年(1~11年)随访。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骨折内固定失败6例,骨折周围再骨折2例,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年龄是引起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还与骨质情况及内固定技术有关。本组16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坏死率为13.8%。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因素主要是骨折类型,其次为骨折复位情况。结论①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对多。②对于骨折移位严重的高龄患者,建议行人工关节置换术。③内固定术应尽可能解剖复位、坚强牢靠,以减少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途径在人肝细胞缺氧/再给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建立肝细胞H/R模型,模拟肝脏的缺血再灌注。H/R处理后,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外源性TRAIL蛋白,噻唑盐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DR5mRNA的表达。结果:以正常人肝细胞为对照,H/R使人肝细胞的DR5 mRNA的表达上调,再给氧2小时达峰值,此后直至再给氧20小时维持在相对高的水平。单纯缺氧6小时不能引起肝细胞的大量凋亡。TRAIL诱导H/R处理后的肝细胞发生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H/R大大增强TRAIL的肝毒性。结论:H/R使DR5在人肝细胞的表达上调,增加TRAIL的肝毒性。TRAIL/DR5途径可能在IRI诱导人肝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患者男性,28岁,因电锯伤右手1h于2006年2月10日急诊入院,术前检查:右食指自远侧指间关节处完全离断,创面不整齐,离断指体挫伤较重,入院诊断:右食指完全离断。急诊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右食指清创再植术,吻接动、静脉,修复双侧指神经。术后常规“三抗”治疗。术后血运好。术后第7d出现血管危象,给予相应处理。术后12d右食指末节指腹及中节指背皮肤部分坏死。术后第39d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右食指坏死组织清除、中指桡侧指固有动脉串联皮瓣修复术。术后皮瓣存活,术后10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6.
不同输血方式对肺鳞癌患者围术期TNF—α和IL—l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种输血和自体输血对肺鳞癌患者围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和相互关系。[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对31例肺鳞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术,将其分为两组,同种输血组(A组)17例,自体输血组14例(B组)。测定两组围术期血清中TNF-α和IL—10的浓度。[结果]A组输血后d1与输血前相比血清中TNF-α、IL-10浓度增高,以IL—10变化尤为明显,输血后d5TNF-α降低并接近输血前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IL—10仍明显高于输血前的水平。B组中不同时问IL—10无显著变化,TNF-α于ds明显高于输血前。[结论]肺鳞癌患者围术期同种输血后血清中TNF-α降低与IL—10升高有关,IL—10升高可能是同种输血后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自体输血可减轻或去除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油酸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beagle犬血浆及肺泡灌洗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方法12只英国纯种beagle犬,静脉注射油酸0.15mL/kg,在注射油酸前、后1h,出现ARDS的典型表现时,抽血测VEGF、sICAM-1、IL-8、TNF—α,并对此时相作肺泡灌洗液VEGF、sICAM—1、IL-8、TNF-α的测定。结果beagle犬静脉注射油酸后1h血浆TNF—α升高(P〈0.05),血浆反肺泡灌洗液IL8、sICAM-1和VEGF在1h较油酸前没有明显变化(P〉0.05),beagle犬油酸型ARDS模型建立后血浆及肺泡灌洗液VECF、sICAM-1、IL-8、TNF—α均显著高于建模前(P〈0.05)。结论VEGF、sICAM-1、IL-8、TNF~α在beagle犬油酸型ARD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均起重要作用,其水平的高低可能与ARDS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8.
1992年1月~2000年1月我科共对115例乳腺病人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治疗。前5年病人术后皮瓣坏死及愈合不良的占57%;后5年经过手术方法的改进及采用的防治措施,术后皮瓣发生坏死16%。现报告如下。1乳腺手术创面的特点①乳癌根治性手术,因手术切除范围较广泛,因而游离的皮瓣范围面积较大,常规剥离皮下脂肪范围4~5cm,有些大大超过这个范围,致使皮瓣坏死。②当肿瘤与皮肤表面有粘连时,切除的皮肤较多,术中缝合伤口时张力较大,易产生局部血运障碍,造成以后皮肤切口难以愈合。③由于游离皮肤面积大,损伤组织多,创面渗出较多,容易出现积液,增加死腔使…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CR,CT,ECT和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23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符合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标准Ⅰ期-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CR,CT,E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检查结果。结果CR诊断早期ANFH11髋,阳性率为47.8%,CT诊断早期ANFH14髋,阳性率为60.9%,ECT诊断诊断早期ANFH21髋,阳性率为91.3%,MRI诊断早期ANFH22髋,阳性率为95.7%。经统计学处理,X2=19.38,P<0.01,CR,CT,ECT和MRI四者敏感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学诊断而言,CR诊断敏感性较低,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ECT和MRI的敏感性高于CT及CR,MRI可准确地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50.
护骨素基因C1217T多态性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皮质激素(GO)在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器官移植等领域应用广泛,其长程治疗相关的骨质疏松也逐渐成为肾科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仅次于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而居第三位。护骨素(OPG)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OPG基因是调节骨量的一个候选基因。我们对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OPG基因内含子C1217T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骨量、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