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23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91篇
综合类   1329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2篇
  5篇
中国医学   167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Ⅲ-Ⅳ度痔已为大家所认同,我们采用PPH结合血栓取出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3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至2008年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行保肛手术,1例发生亚临床微小瘘,保守治疗痊愈,无吻合口出血,无局部复发,两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14个月死亡.结论 弧形切割吻合器有利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开展,可提高保肛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吻合口位置高低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痔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组.A组吻合口在齿状线上1.5~2.0 cm处,B组吻合口在2.0~2.5 cm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近期内A组疼痛程度高于B组(P<0.05),但在肛门坠胀感方面优于B组(P<0.05),而两组脱垂率以及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A组患者在痔核脱出方面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 吻合口的位置高低与手术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吻合口在齿状线上1.5~2.0 c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4.
肛门狭窄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肛门或肛管直径变小、缩窄,失去弹性,出现排便困难,便时、便后均有疼痛,和肛门挛缩感觉,大便形状变细,肛门不能顺利通过一食指为特征,甚至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的疾病.严重的瘢痕性肛门狭窄因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减退,常有分泌物溢出肛门外,因而并发湿疹、皮炎.造成肛门狭窄主要有创伤、先天畸形、炎症、肿瘤、滥用泻药等[1].传统外剥内扎术后并发肛门狭窄的概率报道差异很大,国外有学者报道约2.9%的发生率[2].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术后肛门狭窄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生率大概是0.8%~2.5%[3-5].本文主要研究由于后天手术操作不当所致的瘢痕性肛门狭窄,也称医源性肛门狭窄.  相似文献   
9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01-3403
对我院2012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7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或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患者,分对照组和研究组进行吻合,研究组35例胃切除术后行胃空肠吻合的改良,行大弯侧最低位用小口径吻合器与空肠进行吻合。对照组35例行经典的用吻合器在胃体后壁与空肠端侧吻合。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胃切除术后小口径吻合器低位胃空肠吻合技术是可行的,是胃空肠吻合手术的一种改良,对防止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溃疡等有一定帮助,而且对比经典的后壁吻合,减少吻合口出血,特别是继发性迟发性出血,减少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57-3159
探讨祼花紫珠片马应龙痔疮膏在混合痔PPH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从2015年1月~2016年6月选择80例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马应龙痔疮膏涂抹于患处,2次/d。口服祼花紫珠片,3次/d,2片/次。比较两组用药后一周内的创面疼痛情况和肛缘水肿情况、治疗有效率、伤口愈合时间。(1)用药后第2d,两组创面疼痛和肛缘水肿无明显改善,用药前和用药后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第4d,治疗组创面疼痛和肛缘水肿明显获得改善,并且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6d,治疗组创面疼痛和肛缘水肿明显获得改善,并且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0%)明显比对照组(40%)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28.8±2.5d)对比,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19.9±2.8d)明显更短,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祼花紫珠片马应龙痔疮膏在混合痔pph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缓解肛缘水肿和肛周疼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97.
当前,管状吻合器在食道癌颈部吻合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常用的吻合治疗相关的手术方式所带来的颈部吻合并发症概率很高,因此仍有许多医生习惯于手工缝合。为了降低吻合口瘘、吻合狭窄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概率,提高管状吻合器在食道癌颈部吻合中操作上的应用价值,笔者对某医院271例采用两种管状吻合器使用方法在食道癌颈部吻合中的患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新方法各方面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方法(P〈0.01),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环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1年9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重度混合痔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吻合器痔环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痔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24小时内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吻合器痔环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5例重度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改良组(n=50)和传统组(n=45)两组。传统组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改良组通过PPH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VAS评分情况,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改良组手术耗时(14.7±2.3)min、术中出血量(83±11)mL,均低于传统组的(22.9±2.6)min和(97±13)mL,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传统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25.4±3.9)d及住院时间(18.8±2.8)d,明显长于改良组的(8.3±2.6)d和(7.7±1.1)d,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改良组术后VSA评分(1.0±0.7)分,明显低于传统组(2.6±0.9)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组总有效率86.00%较传统组64.44%明显高(P〈0.05);4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例),明显优于传统组的15.56%(7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PPH具有术程短、愈合快等特点,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直肠内脱垂性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28例直肠内脱垂性的便秘患者行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同时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结果经手术和3个疗程的中药口服,总有效率为96.88%,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为81.25%。结论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既能纠正病变部位形态学上的改变,又能遵循治病求本的理念,从病因入手整体调理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