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86篇
  免费   3578篇
  国内免费   2346篇
耳鼻咽喉   642篇
儿科学   692篇
妇产科学   968篇
基础医学   2721篇
口腔科学   629篇
临床医学   16782篇
内科学   5661篇
皮肤病学   368篇
神经病学   1268篇
特种医学   28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8篇
外科学   17331篇
综合类   35152篇
预防医学   7397篇
眼科学   2033篇
药学   14383篇
  214篇
中国医学   5948篇
肿瘤学   3081篇
  2024年   610篇
  2023年   2225篇
  2022年   1936篇
  2021年   2525篇
  2020年   2647篇
  2019年   2658篇
  2018年   1257篇
  2017年   2364篇
  2016年   2814篇
  2015年   3124篇
  2014年   5895篇
  2013年   5755篇
  2012年   7204篇
  2011年   7500篇
  2010年   6835篇
  2009年   6642篇
  2008年   7359篇
  2007年   6986篇
  2006年   6397篇
  2005年   6777篇
  2004年   4505篇
  2003年   4293篇
  2002年   3469篇
  2001年   2834篇
  2000年   2067篇
  1999年   1792篇
  1998年   1596篇
  1997年   1527篇
  1996年   1340篇
  1995年   1295篇
  1994年   1060篇
  1993年   715篇
  1992年   594篇
  1991年   524篇
  1990年   404篇
  1989年   422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8年12月-2005年5月,对15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行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THA,所有患者髋臼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颗粒骨均取自体骨,术后24h后开始被动活动,3个月后开始全负重锻炼。临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SS)系统评分,对任何原因引起髋臼假体翻修均视为临床失败。根据Conn等影像学评价法观察颗粒骨长人情况,根据DeLee的三区法测量臼杯、骨水泥与移植骨间的界面宽度,臼杯的移位程度则依据其相对于泪点间线的距离而定。结果14例患者获得平均4.3年(1.0-7.5年)随访,HH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10-62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平均84分(58-98分)。1例髋部有轻度疼痛,无患者行翻修手术。大部分髋部恢复了其正常的旋转中心,仅有2例高出对侧0.8 mm。大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稳定,2例在Ⅰ区和Ⅲ区出现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在Ⅲ区出现非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臼杯假体在术后7年出现明显移位(6 mm),但并没有行翻修手术。结论颗粒骨压紧植骨技术作为一种生物学髋臼重建方法,其联合THA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伴髋臼缺损的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02.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参与脊柱侧凸治疗的医生越来越多,矫形器械不断进步,矫形手段不断增多。在脊柱侧凸的诊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对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是行前路手术还是行后路手术?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芳式和入路?怎样使脊柱侧凸微创技术健康发展?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等等。为此,本刊特邀了有关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3.
1995年Picetti与其同事首次采用电视辅助胸腔下外科技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脊柱胸椎侧凸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内固定术,1999年在欧洲脊柱外科会议上报告50例,2001年在美国脊柱杂志上发表。笔者于1997年开展扩大操作口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外科技术(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矫正脊柱胸椎侧凸,2001年采用VATS技术矫正胸椎侧凸。  相似文献   
104.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直径〉3cm的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病人40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及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后路侧块固定,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5例。结果本组25例经7 ̄30个月随访,未见颈椎内固定及植骨块松脱移位,植骨在3 ̄4个月内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对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具有减压彻底、稳定性好、利于脊髓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确诊为门静脉高压症的患儿行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随访患儿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儿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无再发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表现,无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出现。结论保留脾脏的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症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7.
2002年7月-2005年7月,浙江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0例。检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以观察与脑梗死的关系。病例资料脑梗死组:400例,其中男242例,女158例,年龄27~83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诊断标准,此次发病为首次发病  相似文献   
108.
Heike  A.  Bischoff-Ferrari  Waiter  C.  Willett  John  B.  Wong  苗峥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4):248-248
背景:对于脊椎以外的骨折而言,补充口服维生素D的预防作用和用量仍无定论。 目的:评估补充维生素D在预防老年髋骨骨折和非脊椎骨折方面的效果。 数据来源:使用MEDLINE、Cochrance对照试验记录(1960~2005年)以及EMBASE(1991-2005年),对英文和非英文文章进行系统回顾。通过与临床专家接触,通过检索美国社会骨和骨矿研究协会提供的参考文献和摘要(1995~2004年).进一步寻找更多的研究。检索词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临床对照试验、随机分配、双盲法、维生素D3、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骨折、人类、老年、摔倒和骨密度。 研究选取:纳入的研究仅限于口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3、维生素D2、补钙或不补钙)与补钙或安慰剂比较的双盲RCTs。试验于检查髋部骨折或非脊椎骨折的老年人(年龄≥60岁)中进行。数据提取:两位作者根据预先规定独立提取相关数据,其中包括研究质量指标。 数据综合:所有的汇总分析均以随机效应模型为基础。5项有关髋部骨折的RCTs(n=9294)和7项有关非脊椎骨折危险的RCTs(n=9820)符合我们的纳入标准。所有试验均使用了维生素D3。对髋部和非脊椎骨折预防研究的异质性亦进行观察,用低剂量(400IU/d)和高剂量(700~800IU/d)分别合并RCTs后异质性消失。与补钙或安慰剂相比,每天服700~800IU的维生素D可使髋部骨折的相对危险(relative risk,aa)下降26%(3项RCTs共计5572人;RR,0.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0.88),使非脊椎骨折的相对危险下降23%(5项RCTs共计6098人;RR,0.77;95%CI,0.68~0.87)。每天服400IU的维生素D(2项RCTs共计3722人;髋部骨折RR,1.15;95%CI,0.88~1.50;非脊椎骨折RR,1.03;95%CI,0.86—1.24)未见明显获益。 结论:口服补充维生素D(700~800IU/d)可以降低尚能活动的老人或慈善机构收容的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和脊椎以外骨折的危险,每天口服400IU维生素D并不足以预防骨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估增强减影在脊椎转移瘤MR 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脊椎转移瘤病人进行MR I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0.1 mmol/kg),然后用T1W I增强后的图像与增强前的图像进行减影。通过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以及肿瘤边界清晰程度的比较,对MR I减影与否进行评估。结果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显示更清晰、更直观。所有脊椎转移瘤图像MR I减影的CNR和SNR比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和SNR高。MR I减影CNR为155.05±24.73(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为11.11±14.26(t=35.65,Ρ<0.001)。MR I减影SNR为192.82±32.89(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SNR为46.03±28.22(t=23.95,Ρ<0.001))。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椎转移瘤的边界和侵犯情况(2χ=29.34,Ρ<0.005)。结论MR I增强减影为探查和评估脊椎转移瘤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心理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从1999年至2005年共收治喉癌晚期病人35例,现报告我们对这些病人所做心理调查及心理护理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为晚期喉癌病人,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49~78岁,平均68岁。所有病例均行全喉切除术,术后Ⅰ期愈合29例,Ⅱ期愈合4例,并发症2例。2喉癌患者的心理调查2.1恐惧期:我们通过与病人及家属的交谈,了解到喉癌患者确诊后心理上都会经历恐惧期、绝望期、求生期3个阶段[2]。当病人获知自己所得的是喉癌时,大多会表现出心慌意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