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15篇
  免费   4062篇
  国内免费   1381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492篇
妇产科学   275篇
基础医学   1703篇
口腔科学   220篇
临床医学   8796篇
内科学   6993篇
皮肤病学   268篇
神经病学   966篇
特种医学   20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3篇
外科学   5680篇
综合类   20725篇
预防医学   3940篇
眼科学   1196篇
药学   8598篇
  128篇
中国医学   9127篇
肿瘤学   3161篇
  2024年   416篇
  2023年   1632篇
  2022年   1308篇
  2021年   1827篇
  2020年   1671篇
  2019年   1767篇
  2018年   903篇
  2017年   1620篇
  2016年   1824篇
  2015年   1885篇
  2014年   3644篇
  2013年   3534篇
  2012年   4378篇
  2011年   4461篇
  2010年   3915篇
  2009年   3751篇
  2008年   4236篇
  2007年   3920篇
  2006年   3677篇
  2005年   3615篇
  2004年   3184篇
  2003年   3271篇
  2002年   2922篇
  2001年   2501篇
  2000年   1784篇
  1999年   1226篇
  1998年   1091篇
  1997年   907篇
  1996年   918篇
  1995年   706篇
  1994年   605篇
  1993年   301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青年及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95例年龄≤ 3 9岁的青年肝癌和 112例年龄≥ 60岁的老年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青年组HBV感染率为 92 .63 % ,其中HBsAg(+ )为 84.2 1% ,明显高于老年组的 62 .5 0 % ,P <0 .0 1。 (2 )青年组合并肝硬化者达 72 .63 % ,高于老年组的 5 4.46% ,P <0 .0 1。 (3 )青年组肝区疼痛症状明显高于老年组 ,前者以弥散型和巨块型多见 ,而后者则以单个局限为主。 (4)青年组甲胎蛋白 [AFP(+ ) ]为 67.3 7% ,老年组为 46.43 % ,P <0 .0 5。 (5 )老年组AKP、γ GT明显高于青年组 ,心脑血管合并症亦多于青年组 ,P <0 .0 1。结论 :青年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 ,应对这些患者长期追踪观察以早期发现和诊断。老年肝病患者AFP阳性率低 ,当其出现AKP、γ GT值升高时 ,应高度警惕肝癌。  相似文献   
992.
原发性附睾肿瘤罕见,我院1958年1月~1999年4月有病 理诊断的234例附睾疾病中仅有12例附睾肿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病理资料   1.1 腺样瘤 5例,良性4例,恶性1例。年龄30~58岁,平均41.3 岁, 病程3个月~10年。4例表现为偶发性附睾肿物,1例以双侧附睾肿物伴局部隐痛入院。肿瘤位 于尾部4例,头部1例。3例位于左侧,1例位于右侧,另1例位于双侧。瘤体多呈圆形,体积0 .5 cm×0.5 cm×0.5 cm~1.0 cm×0.8 cm×0.8 cm,质地较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 织不粘连。2例以附睾肿物待诊,2例误诊为精子溢出性肉芽肿,1例误诊为附睾结核。肿瘤 大体标本如同前述。病理(光镜)改变:上皮细胞排列成腺管状,部分腺管扩张,被覆以扁平 上皮,形似淋巴管。部分排列成实心条索并相吻合成丛状。恶性者仍呈腺样排列,但曲细精 管被破坏,有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核分裂相及异型性。4例行肿瘤单纯切除术,1例行附睾切 除术。良性者有3例随访3~7年,均健在,1例恶性者术后未继续治疗并失访。   1.2 平滑肌瘤 3例,年龄30~43岁,平均37岁,病程1~5年。均以 阴囊 内无痛性肿物来诊,肿瘤均位于尾部,左侧2例,双侧1例。瘤体呈半圆形或圆形,表面较光 滑,质硬实,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体积0.5 cm×0.5 cm×0.5 cm~0.8 cm×1.0 cm × 0.8 cm,睾丸、输精管均正常。术前1例明确诊断,余误诊为慢性附睾炎和附睾结核。均行 附睾切除术。2例随访7~21年,均健在。  相似文献   
993.
纵隔内胚窦瘤(MEST)又名卵黄囊瘤,来源于生殖细胞,好发于卵巢和睾丸。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与畸胎类肿瘤、胚胎类癌、绒毛膜癌同属于纵隔非精原细胞肿瘤。原发于纵隔者临床罕见,本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纵隔内胚窦瘤。手术加术后化疗,仅存活9个月后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邓兵  王宏保  戚秀卿 《现代医学》2001,29(5):295-297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的降压效应、耐受性、谷峰比值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安慰剂2周后,对随测舒张压在95~114-mmHg(1-mmHg=0.133-kPa)的16名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药物治疗,给予拉西地平4-mg*d-1口服,治疗第2周末随测舒张压未能降至90-mmHg以下者,则剂量增至6-mg*d-1.于安慰剂导入期末和拉西地平治疗期末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药后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总血压负荷、24-h、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均大于50%,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拉西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用CT检查直肠癌的报道较多 ,但方法各异 ,且对其敏感性、分型尚存在争论[1] 。本组 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并结合标本密切观察 ,作出术前分期、分型及病理基础。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4例中男 6例 ,女 8例。发病年龄 37~ 75岁 ,平均 6 0 .5岁。1.2 方法1.2 .1 充水法  30 0~ 5 0 0ml生理盐水由侧卧位导尿管注入。扫描前 15min肌注山莨菪碱 10~ 15mg ,口服1%~ 2 %乏影葡胺加入稀释桔汁液 80 0~ 10 0 0ml充盈小肠。仰卧位 3~ 5mm层厚 ,平扫后 ,接着增强扫描。1.2 .2 充气法 也是先取侧卧位导尿管插…  相似文献   
996.
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方法 本文应用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例,并应用无创性光电容积描记(PPG)结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前后静脉返流时间(VRT)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股浅静脉戴戒术是治疗下肢深静静脉瓣膜功能轻度不全的有效方法,PPG检查结合临床改善程度是判断手术疗效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肾脏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发焕 《重庆医学》2001,30(6):562-563
1 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系统性血管炎 (systemicvasculitis,VS)是一组以血管壁坏死性炎症为共同病理基础 ,以多器官受累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系统性疾病。根据病因 ,将系统性血管炎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大类。继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约占系统性血管炎的 30 % ,常见的病因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冷球蛋白血症等。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约占系统性血管炎的70 % ,病因不明。根据病变累及血管的大小 ,可将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见表 1)。表 1  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受累血管有肉芽肿无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葛根总异黄酮(TIP)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0月龄SD大鼠,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7d,每天igTIP100和20mg/kg,并设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OVX)和尼理论联系实际是性组(E3),在给药4和7个月时,测定大鼠全身骨矿总量(BMC)和骨矿密度(BMD)及骨生物力学强度等。结果(1)和OVX组相比,TIP大剂量组在给药4个月时BMC和BMD分别提高14.6%和12.1%,7个月时分离提高6.8%和14.2%;小剂量组4个月时分别提高7.8%和6.9%,7个月时分离提高8.65和14.95。(2)TIP大、小剂量组股骨相对体积质量分别提高3.8%和3.4%;胫骨相对休整质量提高6.8%和6.3%,股骨Ca盐密度均提高15%以上。(3)TIP大、小剂量组股骨最大负荷分别提高16.1%和9.1%;结构强度分别提高19.4%和12.5%,(4)TIP使大鼠子宫重量明显增加。结论TIP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和它的弱雌激素样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9.
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腰穿及头颅CT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上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2例初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60例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1例为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Jackson癫痫)的临床,要穿及CT检查,结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SF异常在发病后10天内的阳性率为100%,11-15天为89%,21-30天为45%,CT检查的阳性率,发病48h内为100%,3-5天内的为80%,5天以后的阳性率很低,结论:腰穿与CT检查对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各有利弊,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及每小时心率变异时域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心室肥厚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域分析各项指标均下降(P<0.0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rMSSD、pNN50进一步降低(P<0.01),昼夜节律消失。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减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平衡失调。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迷走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