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6篇
临床医学   266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657篇
综合类   574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233篇
  8篇
中国医学   25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32.
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8):1685-1689
[目的]应用椎体成形改进装置,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施行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的经单侧及双侧椎弓根注射的椎体成形术相比较,评估椎体成形改进装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成年猪胸腰段五联椎体60具,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5具,A、B、C组均制备成中央椎体OVCFs模型,其中A组应用椎体成形改进装置行椎体中央成形术(AVP),B组行经单侧椎弓根椎体成形术(UVP),C组行经双侧椎弓根椎体成形术(BVP),D组为无骨质疏松组。术后CT观察骨水泥位置分布。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压缩试验,比较各组骨折椎体在充分复位和定量骨水泥强化后脊柱单元的极限抗压强度、刚度,并比较各类型手术操作所需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结果]A、B、C组骨水泥注射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行椎体成形术后,A组和C组在脊柱单元极限抗压强度S2与刚度R2恢复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A、C组骨水泥椎体中央分布率显著高于B组;A、B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C组,X线暴露时间方面,A、B组低于C组。[结论]椎体成形改进装置实施的椎体成形术能够将骨水泥填充在强化椎的中央区,显著提高脊柱单元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且在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影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探讨个案管理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12月84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其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2011年1月—2012年5月84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试验组,启用个案管理模式。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影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对疾病和治疗的了解、文化程度、对治疗的信心、经济状况。试验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比较多,实施个案管理,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5.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以前常采用平卧硬板床6~8周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保守治疗,但存在卧床时间长、疼痛不能有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研究L1椎体压缩骨折后,AF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了解伤椎变化情况。方法选择L1椎体压缩骨折无神经损伤,并且术后无内固定失效,无感染的38例病例进行随访,对比术后与最后一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结果经过平均1.3 a的随访,L1椎体高度、Cobb角均有不同的变化。结论 AF内固定系统可有效的复位和固定伤椎,但随着患者下床负重,其伤椎高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37.
胡自强 《西部医学》2015,27(2):270-272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本院收治的36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的方法分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79例和传统骨水泥椎体成形系统治疗组18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压缩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传统骨水泥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与传统骨水泥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瞬间高黏度、骨水泥渗漏风险小、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便、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比初次和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保 守治疗的生存质量,了解再次骨折对此类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治疗OVCFs后出现再骨折 的患者30名(再骨折组)和同时期行保守治疗OVCFs后未发生再骨折的基本条件相似的患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出 院后3个月时SF-36简明健康健康状况调查表的调查结果。结果:再骨折组治疗后的8个维度均不同程度较对照组变差 (均P<0.01)。结论:再骨折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预期、情绪和社会活动 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方法在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15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支柱块"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4 h疼痛目测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方法均对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小,且二者各具优点,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单节段压缩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记录2组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2个月时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对照组术前测量Cobb角较术后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Cobb角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Cobb角组间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在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有效恢复伤锥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