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卓  孔繁荣  刘涛  李永军 《河北医药》2012,34(19):2951-2952
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治疗上存在困难。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治疗方法 ,它是在影像引导下,将半液态的骨水泥经皮肤——椎弓根途径注入椎体,聚合成固态后起到稳定椎体、缓解疼痛的作用[1]。通过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病变椎体行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椎体压缩骨折病例83例,其中保守治疗41例,椎体成形术(PVP)42例,分析其疗效、并发症。结果 PVP组JOA评分及Cobb角均优于保守组;PVP组于保守组比较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症明显少于保守治疗组。结论椎体成形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能更有效的使老人恢复健康及行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椎体成形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5例.常规治疗组采用保守常规疗法,椎体成形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痛疼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和压缩椎体高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椎体成形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成形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前缘高度有所升高,中央、后缘略有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成形组治疗后前缘、中央、后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成形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更快的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针对保守治疗无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经DR、CT、MRI检查,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明确诊断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经超过八周保守治疗,疗效差的病例,共涉及40个椎体,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型臂监视下,经皮穿刺,对伤椎注入骨水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联合即时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96例(126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X线透视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结果 96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化  贺元茂  熊万波  唐光耀   《贵州医药》2003,27(10):934-934
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最常见的继发性疾病,随着中国人人口老龄化,POP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VCFs也可由肿瘤侵犯引起,随着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延长了人们的寿命,原发病治愈率的提高增加了VCFs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包括止痛药、卧床、理疗、支具等,但其并发症多,且不能即时解除患病者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微创技术,能固定椎体,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的强度和硬度。作者应用PVP治疗2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波  张美心等 《贵州医药》2001,25(4):322-323
目的 观察应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器(Bagby Kuslic,BAK)治疗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对6例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下椎失稳症病人行后路双BAK椎间融合术。结果 经术后6-12个月随访。腰腿疼痛症状全部缓解,X线片示已出现椎体间骨性融合,未见BAK变形、滑脱及椎间塌隐、骨吸收现象。结论 BAK是治疗下腰椎下不稳平的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药物治疗、药物镇痛、支架外固定等效果不佳;而开放性手术治疗也受患者的骨质疏松和全身情况差而限制。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克服了保守治疗和开放性手术的缺点,如经皮椎体成形术有增加椎体强度、防止塌陷、稳定骨椎、迅速止痛等作用[1]。我院骨科自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症状性椎体肿瘤等多种椎体骨病11例,共16个椎体,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观察与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2例、…  相似文献   

9.
张吉先  黎和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62-1762
自2003年8月份以来,我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48例(59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结果:48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C臂实时监测下适量的骨水泥注入,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r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转移瘤等椎体疾患,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使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为充填材料,在透视监视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治疗22例,压缩性胸腰椎骨析的椎体,近期疗效满意,现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随访60例接受PKP治疗的患者,通过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康复训练、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对患者疼痛、日常生活能力等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疼痛缓解46例、明显减轻12例、减轻不明显2例,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提高,成功率96.67%。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积极有效的方法,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规范化护理对PKP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椎体血管瘤19例,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型和临床表型以及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为10例单纯疼痛患者,其中8例行椎体成形术,2例行放疗;B组为9例神经损害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随访3~72个月,平均(30±8.4)个月,根据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定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10例单纯疼痛患者分别给予椎体成形术与放射治疗后疼痛均缓解;9例神经损害患者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神经症状部分缓解。A、B两组患者均获全程随访,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不同影像学表现及不同临床症状的椎体血管瘤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r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1984年由Galibert等首先用于治疗颈椎血管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椎体转移性肿瘤和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自2005-08,笔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开放式手术中椎体成形术在治疗椎体血管瘤中的手术方法、疗效分析。方法对11例患椎体血管瘤的13个患椎,9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例采用开放式手术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11例均成功治疗,疼痛缓解,未出现临床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能正确的应用此技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常规复查X线及CT,提示骨折复位均满意;疼痛立即缓解3例,24h缓解5例,24h后缓解4例。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缓解术后疼痛,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近8年应用病灶清除疗法治疗难体结核专并截瘫对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1例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77岁,以14-40岁居多,计54例,占76%,截瘫最长者为一年,最短者二天,损害椎体最多为四节,最少为一节.1.2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71例截瘫患者术前均卧硬板床,抗结核化疗.一般在人院一周左右施行病灶清除术和脊髓减压术,术后化疗六个月至一年,截瘫完全恢复67例,占90%,部分恢复3例,占2%,未恢复1例,占0.5%。其中经胸病灶清除术加脊髓减压术6例,经胸胸膜外病灶清除术加脊髓减压水…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y,PV)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它通过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内注入填充物(如骨水泥等),来增强稳定压缩骨折的椎体,减轻疼痛,是1987年法国Galibert等。首先报道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Deramond等将此技术用于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我科在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12例16个椎体进行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9年2月椎体成形术后568例相邻椎体发生再次骨折24例,询问病史并查体,重视首次治疗资料的保管,认真与原有资料对比,常规应用MRI和CT检查进行诊断,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为4.23%,全部发生在手术后1年内。发生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的程度、穿刺注射方法和不规范手术后管理有关。常规做MRI和CT检查,可以提高相邻椎体骨折的诊断率。再次椎体成形术疼痛缓解满意,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5例。结论椎体成形术后可以发生相邻椎体的骨折,改进穿刺注射方法,加强手术后管理,正规康复训练和规范的全身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骨质疏松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老年人群较为多发,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脊柱疼痛,目前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而临床上对于该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手术创伤大,且术后并发症多。本文通过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近年来的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