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7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0篇
口腔科学   234篇
临床医学   591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820篇
综合类   1331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450篇
  8篇
中国医学   28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87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标准单侧大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 d、3 d、7 d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7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有助于控制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与FS-LASIK术治疗中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6/12分别行ICL植入术和FS-LASIK术的近视患者58例116眼(ICL组)和48例96眼(FS-LASIK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屈光度、视力和视觉质量情况。

结果:术后3mo,ICL组患者球镜度数高于FS-LASIK组(0.19±0.22D vs 0.09±0.29D,P<0.05),但两组患者视力、柱镜度数和等效球镜度数无差异(均P>0.05); ICL组患者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和OV9%均明显优于FS-LASIK组,而SR较FS-LASIK组降低,且与术前相比,ICL组患者MTF cut off明显增高,SR、OSI值降低,FS-LASIK组患者SR值降低(均P<0.05)。

结论:ICL植入和FS-LASIK术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屈光度,对于中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 Ⅱ)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12/201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26例52眼,所有患者均行ICL植入术。随访获取所有患者术前BCVA以及术前和术后1wk,1、3mo的UCV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和100%、20%及9%的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等一系列参数。

结果:与术前BCVA相比,术后1wk,1、3mo UCVA情况均优于术前且日渐改善(P<0.01)。与术前OSI、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相比,术后1wk,1、3mo情况均好转(P<0.01)。

结论:ICL植入术能够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提高裸眼视力。通过OQAS Ⅱ分析,ICL植入术后OSI比术前减小,术后的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比术前均有提高,高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得到良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4.
探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测量圆锥角膜眼与正常角膜眼之间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正常角膜屈光不正患者32例(32眼)作为对照组,圆锥角膜患者27例(27眼)作为圆锥角膜组。采用OQAS测量每组在3、4、5 mm的人工瞳孔直径下的视觉质量参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Strehl比、不同对比度下的OQAS值(OV-100、OV-20、OV-9),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圆锥角膜组在人工瞳孔分别为3、4、5 mm时的MTFcutoff、Strehl比、OV-100、OV-20、OV-9均低于对照组(3 mm:t=6.658、6.695、6.660、6.493、6.778;4 mm:t=7.106、6.567、7.109、6.802、6.788; 5 mm:t=6.148、7.254、6.158、6.446、7.210;P均<0.001)。对照组及圆锥角膜组内MTFcutoff、Strehl比、 OV-100、OV-20、OV-9 在不同人工瞳孔大小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42.205、 28.335、42.559、32.621、30.372;圆锥角膜组:F=15.732、11.533、15.625、13.870、10.495;均 P<0.001)。结论:双通道OQAS测量结果表明圆锥角膜的视觉质量较正常眼明显下降,圆锥角膜及正常眼的视觉质量均随着瞳孔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SBL-3新型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的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59例(87只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40只眼)植入SBL-3新型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为多焦组;29例(47只眼)植入Softec HD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为单焦组。术后随访3~12个月,记录术后裸眼远距离(5 m)、中距离(80 cm)、近距离(40 cm)的裸眼视力,矫正远视力及术后等效球镜屈光度;利用VF-14量表行主观问卷调查;对术后眩光的发生率、日常生活老视眼镜依赖与否进行问卷记录;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尔比值(SR)、对比度视力(包含100%、20%及9%三种)及调节幅度等指标。单焦组和多焦组两组患者各个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单焦组与多焦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距离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9,-13.382;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术后等效球镜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0,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距离视力分别为(0.87±0.17)与(0.8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9,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矫正远距离视力分别为(0.91±0.13)与(0.91±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1,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裸眼中距离视力分别为(0.70±0.17)与(0.54±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88,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裸眼近距离视力分别为(0.71±0.20)与(0.28±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40,P<0.05)。单焦组与多焦点组患者采用VF-14表评分分别为(75.39±10.30)与(97.50±4.50),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7,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对老视眼镜的依赖程度分别为5%(2/40)与93.6%(4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04,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后眩光的发生率分别为7.5%(3/40)与4.26%(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5,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的MTF cutoff分别为(24.17±7.68)c/deg与(27.00±10.98)c/d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8,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的OSI分别为(2.0±0.7)与(1.7±0.8),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t=-2.139,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的SR分别为(0.13±0.03)与(0.15±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在100%、20%及9%对比度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5,1.886,1.968;P>0.05)。多焦组与单焦组患者术眼调节幅度分别为(2.30±0.80)D与(1.60±0.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0,P<0.05)。 结论SBL-3新型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提供较好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对比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双切口双钢板组与单侧锁定钢板组,每组42例,双切口双钢板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单侧锁定钢板组采用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中及手术后情况。结果: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双切口双钢板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单侧锁定钢板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均不错,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能够缩短患者下床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曲安奈德配合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单侧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ALHL)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5—2016-09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收治的78例单侧ALHL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曲安奈德+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0d。疗程结束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功能指标(IgM、IgG、CD3~+、CD4~+)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gM、IgG、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gM、IgG、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3/39),与对照组10.26%(4/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曲安奈德配合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单侧ALHL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听力水平,且对改善其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植入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后路单侧椎弓根,将同种异体骨进行植入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按照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将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进行结合来治疗,通过两组治疗方式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后,进行随访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中,锥体前缘高度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中Cobb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Cobb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达到46.67%、66.67%、93.33%,而对照组患者植骨融合率达到20.00%、33.33%、4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通过分组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方式对患者作用非常明显,能有效增强植骨融合率,降低骨植入造成的缺损,缩小Cobb角度,以及椎体前缘高度有重要作用.对临床推广应用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Dyke-Davidoff-Masson(DDM)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DDM综合征的认识并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及MRI诊断的5例DD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诊断依据.结果 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发病年龄9~55岁,平均(32±15)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面部不对称及对侧肢体无力.影像学均表现为左侧大脑萎缩,患侧侧脑室扩大,中线结构向患侧偏移,患侧颅窝缩小,颅骨增厚.1例合并患侧丘脑、豆状核及大脑脚萎缩,1例合并脑实质软化灶,1例合并脑穿通畸形囊肿.结论 DDM综合征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0.
耿宾宾  张希明 《江西医药》2021,56(8):1201-1203
目的 分析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年龄>60岁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接收的年龄>60岁男性单侧腹股沟疝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组43例行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B组43例行开放式无张力腹沟疝修补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状况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胃肠激素水平[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结果 A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1 d、3 d、7 d A组VAS评分少于B组(P<0.05);术后3 d A组血清MTL、GAS水平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8%(3/43)较B组30.23%(13/43)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年龄>60岁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可优化手术整体效果,减轻疼痛,减少对胃肠功能干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