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7篇
  免费   997篇
  国内免费   928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067篇
口腔科学   472篇
临床医学   1767篇
内科学   55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45篇
特种医学   3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922篇
综合类   3601篇
预防医学   961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6000篇
  16篇
中国医学   1953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67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696篇
  2012年   914篇
  2011年   1028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1279篇
  2007年   1029篇
  2006年   889篇
  2005年   982篇
  2004年   719篇
  2003年   737篇
  2002年   597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516篇
  1999年   476篇
  1998年   361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311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石进超 《中草药》1996,27(3):152-154
添加剂二元醇-酰胺系列或二元醇-氨基酸系列对茵栀黄注射剂的稳定性有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前一系列效果更佳。经加热老化实验,UV-可见光谱、显微镜观测、超离心实验、室温放置实验,其稳定性远超出按传统配方制作的注射剂,能确保实现在室温下放置两年不产生浑浊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考察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分别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A组)、5%葡萄糖注射液(B组) 和10%脂肪乳注射液(C组)中。采用显微镜法检测3组配伍溶液中乳粒粒径;观察静置6 h内配伍溶液有无分层、破乳及颜色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组配伍溶液6h内的维生素A、E、K1含量的变化。结果 3组配伍溶液静置6h内,未见外观变化,乳粒粒径及B组、C组的维生素含量基本稳定。结论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脂肪乳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能满足临床用药要求。  相似文献   
993.
采用九洞仪和投篮命中率实验,测试了安静状态、次大强度、大强度时的手动稳定性指标。结果当身体负荷从安静状态下渐增时,手动稳定性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次大强度和大强度身体负荷时,手动稳定性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对安静状态和不同运动负荷下,投篮命中率的实验与使用九洞仪进行的手动稳定性测试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与2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对配伍液进行pH值、微粒数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剂量红花注射液配伍液的含量、pH值无显著变化,微粒数有显著变化,与剂量、时间有关。结论20ml红花注射液与250ml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纵向比较男女孩之间自然头位(NHP)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方法:根据Bjork前颅基底稳定结构重叠法,头影测量30名男孩和30名女孩在NHP状态下6岁、9岁、12岁、15岁和18岁时拍摄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各样本的NSL/VER角,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孩NSL/VER角在各阶段显著大于女孩,男女孩NSL/VER角度随年龄增长而轻度增大.②男女孩之间在10个年龄段的NSL/VER角的平均变化值、标准差、Dahlberg值及变化值大于5°的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男女孩在6岁时与其他各阶段之间的平均变化值、标准差、Dahlberg值及变化值超于5°的计数(P<0.01)都明显偏大于9~18岁期间的各值.结论:男孩NHP要比女孩轻度前倾,但男女孩之间NHP在远期可重复性及稳定性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均表现为随着生长发育,自然头位出现轻度前倾.  相似文献   
996.
胰激肽原酶油相制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胰激肽原酶油相制剂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无水反胶束法制备胰激肽原酶油溶液,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胰激肽原酶的效价,测定了油溶液含药量,并考察了胰激肽原酶油相制剂的稳定性。结果:胰激肽原酶在2~10 IU·mL-1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8.0%~104.0%。所得胰液肽原酶油相制剂在常温下较稳定,其效价为(116.64±8.58)IU·mL-1。结论:该制剂制备简单,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997.
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3因素3水平(碳酸钠的含量0,5%,10%;黏合剂的种类MC,HPMC和PVP;浓度2%,5%,8%)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片芯处方筛选,并参考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考察了制剂的稳定性。结果:确定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黏合剂、10%碳酸钠为稳定剂的处方,恒温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试验6个月,含量及有关物质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法制备肠溶片的处方工艺简便,易于控制和操作。  相似文献   
998.
奥硝唑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RP-HPLC法考察4℃、25℃、37℃下24 h内奥硝唑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Shimpack ODS色谱柱(4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0.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294 nm。结果:含奥硝唑50μg/mL和头孢噻肟钠100μg/mL的配伍液在4℃8 h、25℃4 h、37℃1 h内,外观及pH值无明显变化,奥硝唑的含量变化在5%以下,头孢噻肟钠的水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规律。结论:奥硝唑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配伍液在配伍后4℃8 h内、25℃4 h内、37℃1 h内可使用。  相似文献   
999.
梁小庆 《药学进展》2006,30(3):126-130
目的:选择适宜制备注射剂的加替沙星盐。方法:将加替沙星的8种盐冻干粉针剂配制成20g/L的注射液,对其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及动物肝肾毒性试验,通过比较选择出最适宜制备注射剂的加替沙星盐。结果:加替沙星盐酸、乳酸、酒石酸和甲磺酸盐注射液较稳定;8种加替沙星盐注射液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毒性,其中盐酸、枸橼酸、硫酸和谷氨酸盐的毒性较小,磷酸二氢钠、甲磺酸、乳酸和酒石酸盐的毒性较大。结论:最适合制成注射剂的加替沙星盐为盐酸盐。  相似文献   
1000.
头孢尼西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考察头孢尼西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头孢尼西钠的含量。考察混合液的外观性状和pH值变化,测定配伍后头孢尼西钠的含量。结果头孢尼西钠与4种输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和外观性状无明显变化,头孢尼西钠的含量稳定。 结论头孢尼西钠和4种输液配伍后在5 h内稳定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