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2篇
  免费   572篇
  国内免费   303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444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2717篇
内科学   1002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952篇
特种医学   7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650篇
综合类   5744篇
预防医学   1061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2451篇
  37篇
中国医学   1067篇
肿瘤学   384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515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888篇
  2012年   1084篇
  2011年   1184篇
  2010年   1107篇
  2009年   1012篇
  2008年   1444篇
  2007年   1453篇
  2006年   1107篇
  2005年   1421篇
  2004年   1078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急性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中毒多系药物或毒物所致,是临床上多见的急危重症,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患者的治疗包括:阻止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的排泄以及拮抗毒物的毒性。1955年血液净化技术首次成功地用于抢救阿斯匹林中毒患者。20世纪70年代首次使用被包裹的活性碳行血液灌流。在当前应用于中毒的血液净化治疗除血液透析外还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连续血液净化、血浆置换、腹膜透析。血液净化对中毒患者的治疗作用包括:清除毒物,减少毒性;维持及替代重要脏器功能,特别是肾脏功能;维持内环境平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探讨多巴胶羟酶(DDC)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并为胃癌腹膜转移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RNA提取和RT-PCR方法检测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同时做腹腔冲洗细胞学(PLC)检查;10例良性疾病的腹腔冲洗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有57例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62.0%),其表达阳性率与胃癌腹膜转移的PS因素密切相关(P〈0.05);且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水平还与胃癌浸润深度、浆膜类型、PLC检查结果以及是否存在肉眼腹膜转移有关,浸润深度深、浆膜受侵程度重、PLC检查结果阳性及存在肉眼腹膜转移病灶者的DDCmRNA表达相对值明显升高(P〈0.05);而10例良性疾病腹腔冲洗液均未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结论:胃癌腹腔液中DDCmRNA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通过RT—PCR来检测DDCmRNA适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  相似文献   
43.
双针微创穿刺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双针微创穿刺术在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出血量 >5 0 m l,GCS评分≤ 8分 ) 4 4例 ,一组行双针微创穿刺治疗 ,另一组行单针微创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血肿清除量和 3个月总生活能力 (ADL)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双针组临床治疗效果、血肿清除量及 3个月 ADL 分级均优于单针组。结论 双针微创穿刺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较单针法治疗时间短 ,血肿清除率高 ,患者长期生活能力好 ,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44.
脊柱侧凸翻修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术失败原因及翻修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的脊柱侧凸矫形术后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患者33例。男10例,女23例。翻修时距初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3.4个月(0.5.66个月)。33例患者共行43次翻修手术,其中29例进行1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3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4次翻修手术。另有4例患者增加脊柱矫形和融合,同时行脊柱前路松解、支撑植骨手术。结果翻修手术时间平均3.9h(1.5—7.3h),手术中平均出血601ml(50—2000ml),平均输血量643.3mk(0-2000ml)。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3—67个月),未出现畸形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手术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一种补救手术。术前完善的手术策略和良好的手术技术是翻修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中药对镍暴露者肝损伤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阐明中西药合用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PD模型,并用中药 左旋多巴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中西药合用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中西药合用可使活性氧、MDA的含量降低,GSH、GSH—Px、SOD含量升高。结论:中西药合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使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中SH3GL2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10例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及10例对照组脑组织SH3G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显示,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SH3GL2 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为(102.23±54.68),对照组为(44.59±17.12),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分析表明,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的SH3GL2蛋白表达相对水平(229.54±89.82)高于对照组(143.88±59.69),两者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3GL2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在无病灶性难治性癫患者脑组织中明显增强,提示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的SH3GL2可能在人类难治性癫的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8.
脑卒中继发癫癎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我院自1999~2003年收治的经CT/MIU证实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344例,其中144例(10.7%)继发癫癎,男性84例,女性60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9.
利用大分规的简易颅内血肿立体定向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柯东风  马少彬 《广东医学》2003,24(11):1155-1155
随着单纯钻孔抽吸术、碎吸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推广应用 ,越来越多的脑出血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而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便成了治疗成败的首要问题。目前 ,临床上定位方法有多种 ,如应用立体定向仪[1 ] 、CT扫描下定位[2 ] 、标志物定位法[3 ] 、331定位法[4]等 ,但这些方法不仅操作繁琐 ,不易掌握 ,而且费用昂贵。近年来 ,我们利用大分规可测量弧面上两点间直线距离的特点 ,摸索出一套简易定位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 ,男 39例 ,女2 3例 ;年龄 39~ 85岁 ,平均 6 3岁…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26例,平均随访2年半(30个月).观察术前、术后、随访时的背痛、腿痛、发热、盗汗、病灶情况、窦道愈合、有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等.影像学观察包括:病变节段的后凸、椎间高度、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系统姿态保持等.结果 术后1年临床症状消失,融合节段前柱高度恢复、保持并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原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恢复并保持腰椎前中柱高度、早期下地活动等,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