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0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51.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颏部受力瞬间关节盘及髁突软骨的应力变化。方法:建立5个不同张口度(闭口位、1 cm、2 cm、3 cm、4 cm张口位)包含下颌骨的颞下颌关节(TM J)三维有限元数字模型;于颏部正中矢状面内分别施以与眶耳平面(参考平面)垂直、呈60°夹角、平行3个不同方向的1 000 N压力。获取受力后TM J(左侧)的关节盘和髁突软骨产生的平均主应力的分布情况及其峰值大小。结果:1)在不同施力方向、不同张口位时,关节盘EQV应力峰值多位于后带,髁突软骨则多位于前斜面;2)不同施力方向对比,平行施力时关节盘和髁突软骨平均主应力峰值明显较大;3)闭口位时,3个方向的力在TM J上产生的平均主应力峰值都明显较小。结论:1)本组模型较精确的反映了实物,并且实验结果与临床实际相接近,成功地解决了以往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TM J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2)关节盘后带病变及髁突器质性病变可能由下颌骨创伤后造成的TM J间接性损伤引起;颏部受到平行于正中矢状面的外力时,由前方打击颏部较下方打击引起的TM J间接性损伤更严重。3)稳定的咬合关系可以明显减小TM J的间接性损伤。  相似文献   
452.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与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这2种方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ADDWOR患者,分为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和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各5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即刻、1周后、1个月后、 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AS)、下颌运动范围(包括最大主动张口度、最大前伸及侧方运动范围)进行评估,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即刻、1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VAS评分及下颌运动范围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注射联合牙合垫组最大主动开口度、最大前伸及侧方运动范围大于手法联合牙合垫组(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改善急性ADDWOR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关节腔注射联合再定位牙合垫在改善下颌运动度方面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53.
目的 比较3种磁共振高清类动态检查方法评价颞下颌关节盘及髁突运动情况的图像质量。方法 对25例疑诊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进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稳态进动平衡序列(FIESTA)、扰相梯度回波序列(SPGR)的斜矢状位检查。由2名放射科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内容包括髁突、关节盘关节盘周围软组织、翼外肌的信号强度,关节盘与髁突、周围软组织间的对比度,髁突、关节盘及其运动的显示情况;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图像的信号强度、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对3种序列图像质量的主客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关节盘SSFSE序列信号强度显著低于FIESTA和SPGR序列(P均<0.001),髁突和周围软组织SSFSE序列信号强度显著高于FIESTA和SPGR序列(P均<0.001),翼外肌SPGR序列信号强度显著高于SSFSE和FIESTA序列(P=0.017、P<0.001);3种序列中,关节盘结构在SSFSE序列显示最清晰(χ2=41.952,P<0.001),关节盘与髁突(χ2  相似文献   
454.
目的:评估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97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85例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法,电话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第三磨牙拔除情况。结果:ADDwR并未表现出与病例组更明确的相关性,比值比(OR)为1.24,95%置信区间(CI):0.91-1.68;同时,只有31例(15.7%)报告在确诊AD-DwR前5年内接受过第三磨牙拔除术。结论:就大多数患者而言,拔除第三磨牙并不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相似文献   
455.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进行颞颌关节关节盘的再造。方法: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收集兔耳廓软骨细胞,将细胞按5×10^7/ml的终浓度接种于纤维蛋白原中,固化成为膜片状后,将负载软骨细胞的纤维蛋白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2个月后取材,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颞颌关节关节盘的构建情况。结果:植入术后2个月,在裸鼠背部形成了膜片状的组织,为亮白色,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组织学检查见新形成的组织由软骨构成,纤维蛋白己完全吸收。结论:纤维蛋白负载软骨细胞,可以有效进行颞颌关节关节盘的再造。  相似文献   
456.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关节盘复位与否对错畸形正畸疗效的影响,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畸形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单侧或双侧)且不伴髁突明显吸收的患者40例, 患者年龄(17.5±3.8)岁(12~25岁), 男性8例, 女性32例。将完成关节镜下颞下颌关节盘复位术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将未行颞下颌关节盘治疗的20例患者纳入未复位组。通过模型测量(包括覆盖等项目)、头影测量分析[包括ANB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与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等项目]及颞下颌关节MRI检查(测量患侧髁突高度), 比较两组各测量项目差异, 通过客观评级系统评价两组正畸疗效。结果正畸治疗后未复位组和对照组均获得理想覆盖, 分别为(2.19±0.76)和(1.92±0.94)mm,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 P=0.314)。对照组ANB角治疗前后变化量(-1.97°±2.87°)显著大于未复位组(0.09°±1.82°)(t=2.72, P=0.010)。未复位组和对照组患侧髁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