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0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69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3篇
临床医学   3584篇
内科学   36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68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2843篇
预防医学   646篇
药学   1139篇
  32篇
中国医学   276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655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症状管理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症状评估表、简易疲乏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量表和脑卒中生活质量专用量表对205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44.48±27.69),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肩痛困扰、肩痛频度、肩外旋、疲乏程度和抑郁,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3.3%。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疲乏程度、肩痛频度和肩痛困扰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β_(疲乏程度-生活质量)=-0.252,P<0.001;β_(肩痛频度-生活质量)=-0.147,P<0.001;β_(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317,P<0.001);疲乏程度和肩痛频度亦可通过肩痛困扰来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β_(疲乏程度-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066,P<0.001;β_(肩痛频度-肩痛困扰-生活质量)=-0.064,P<0.001)。结论 临床上应同时关注脑卒中患者疲乏和偏瘫肩痛症状,关注抑郁和疲乏对症状体验的协同作用,提高医护人员症状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
黄江棱  蒙秀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54-1555
脑梗死所致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随着康复医学的进展.康复治疗应从起病到恢复期,贯穿于护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要求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均应积极而系统地进行患肢运动、语育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阱。近2年来.我们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积极观察病情进展,抓紧早期功能训练指导,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在不断地升高和趋于低龄化。患病后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又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早期进行正确的护理及功能训练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4.
介绍1例双侧偏瘫患者6周的恢复过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措施(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自控式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仪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理疗、药物、心理治疗等)对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及治疗。结果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还简要探讨此病例特点和功能恢复机制,肯定了康复治疗对于双侧肢体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确定鞋的坡度和高度对偏瘫患者站姿平衡和负重的影响。方法测量偏瘫患者在安静站立状态下及被迫体位转换时的重力支撑的关系。参加者:为康复医院的9例急性期一侧脑卒中后偏瘫的住院患者,要求在无协助或休息的情况下能够独自站立3~5min,同时符合其他包括的标准。干预:在调整鞋的不同坡度(5°,7.5°,2.5°)和不同高度(0.6,0.9,1.2cm)的情况下,要求患者做体位转动,其重力支撑对称得分用来表示站姿平衡的特征。主要结果测量:重力支撑对称得分。结果在不提高鞋的高坡度时,偏瘫一侧肢体对称负重能力低犤负载体重的(39.9±0.80)%犦。如在患侧肢升高鞋底的高度和坡度,当人体位转动时,可以促进站姿平衡和负重的改善。倘若鞋的坡度为5°时,体质量的分配最平衡犤人体质量的(51.4±1.1)%犦。结论要改善双脚站立时的平衡水平,建议应用调整患侧肢体鞋的高坡度,帮助患者克服患肢失用后的锻炼困难,从而保持运动时的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26.
中风是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以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尤显医疗和护理的价值。随着科技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护理理念的更新使得中风后偏瘫的护理取得了很大进展,减轻了致残程度、缩短了病程、更多的是得到了良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7.
李惠兰  缪鸿石 《中国康复》1993,8(3):122-124
观察了10项因素对偏瘫病人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其结果表明:①下肢功能水平;②平衡功能障碍;③足下垂内翻;④髋关节屈曲外旋挛缩;⑤深感觉障碍;⑥疼痛等几项因素对偏瘫病人下肢功能康复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210-3210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方法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用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2~30d的训练。结果两组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部疾患偏瘫后遗症有显著疗效,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0.
大脑性瘫痪学龄前儿童的患病率为 1 %~ 3 % [1 ] ,其中最常见者为婴儿性偏瘫 ,有些患者还伴有顽固性癫痫和行为异常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关于此病的病因Wilson[2 ]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1 ) 54 %有产伤和胎儿缺氧史 ,(2 )1~ 4岁期间患急性发热性疾病伴惊厥 ,常为局部或单侧肢体 ,在疾病恢复期间出现偏瘫。Ito[3] 把主要原因归结为出生前后患儿的脑血管病变。大脑半球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但早期手术方法出现晚期并发症较多 ,常导致病人死亡。近年来 ,对晚期并发症及死因进行深入研究 ,并对手术方法加以改进。本文就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