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54篇
  免费   4979篇
  国内免费   4248篇
耳鼻咽喉   381篇
儿科学   1678篇
妇产科学   743篇
基础医学   11448篇
口腔科学   1225篇
临床医学   5252篇
内科学   8868篇
皮肤病学   885篇
神经病学   3825篇
特种医学   1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3096篇
综合类   12746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032篇
眼科学   1073篇
药学   4181篇
  4篇
中国医学   1360篇
肿瘤学   7585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1028篇
  2021年   1812篇
  2020年   1598篇
  2019年   1535篇
  2018年   1444篇
  2017年   1630篇
  2016年   1905篇
  2015年   1961篇
  2014年   2943篇
  2013年   3942篇
  2012年   3209篇
  2011年   3950篇
  2010年   3244篇
  2009年   3281篇
  2008年   3557篇
  2007年   3870篇
  2006年   3716篇
  2005年   3499篇
  2004年   3156篇
  2003年   2749篇
  2002年   2408篇
  2001年   2206篇
  2000年   1858篇
  1999年   1545篇
  1998年   1347篇
  1997年   1115篇
  1996年   803篇
  1995年   687篇
  1994年   517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2.
人原发性肝癌中p16基因表达及CpG岛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基因 m RNA转录水平变化与其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的关系 ,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及相应的癌旁、远癌组织及 2例正常人肝组织中 p16基因 m RNA表达水平 ,以甲基化特异性 PCR分析各组织中 p16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的甲基化状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中 14例 (70 % ) p16 m RNA水平比远癌组织显著降低 ;13例 (6 5 % )显示 p16基因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 ,其中 84 .6 % (11例 )伴 p16 m RNA转录水平降低。结论 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高频率的 p16基因表达失活 ,其主要机制可能是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转录 ,在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诱导C57小鼠建立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方法]用基因枪途径给C57小鼠腹部接种含有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质粒,24h后在同一部位注射FBL3肿瘤细胞破碎后的上清液,15d后用3×106个FBL3肿瘤细胞皮下接种攻击.[结果]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基因枪途径局部接种含有GMCSF基因的质粒,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PTEN基因敲除对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EF1和MEF1/PTEN-/-细胞内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2O2和DPI预处理后AKT激酶的表达变化;采用细胞克隆形成率试验分析细胞对60Co γ射线的敏感性。结果 PTEN基因敲除后细胞ROS水平增加,辐射敏感性降低。H2O2和DPI预处理后影响MEF1细胞AKT激酶活性,但对MEF1/Pten-/-细胞无影响。 结论 PTEN基因敲除阻断了ROS对AKT的介导,AKT激酶持续活化,可能是辐射敏感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Severe myoclonic epilepsy (SMEI) or Dravet syndrome is caused by mutations of the SCN1A gene that encodes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alpha-1 subunit. Recently, we generated and characterized a knock-in (KI) mice with an SCN1A nonsense mutation that appeared in three independent SMEI patients. The SCN1A-KI mice well reproduced the SMEI disease phenotypes. Both homozygous and heterozygous knock-in mice developed epileptic seizures within the first postnatal month. In heterozygous knock-in mice, trains of evoked action potentials in inhibitory neurons exhibited pronounced spike amplitude decrement late in the burst but not in pyramidal neurons. We further showed that in wild-type mice the Nav1.1 protein is expressed dominantly in axons and moderately in somata of parbalbumin (PV) – positive inhibitory interneurons. Our immunohistochemical observations of the Nav1.1 are clearly distinct to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our findings has corrected the view of the Nav1.1 protein distribution. The data indicate that Nav1.1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the spike output from PV interneurons and further, that the specifically altered function of these inhibitory circuits may contribute to epileptic seizures in the mice. These information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pathomechanism of SMEI and to develop its effective therapies.  相似文献   
66.
67.
根据现代科学对基因的认识,应用了隐马尔科夫模型(HMM)的算法,以大量核酸序列为信息来源,通过计算机计算来寻找未知基因的大体位置;再通过基因的固有结构特征及密码子使用的偏向性,使用加权距离判别法来准确地定位基因,以图形及文本的形式输出,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考虑到基因的许多特征还不为人们所了解,而且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结构又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还开发了程序自学习功能,不断地存储已知的基因,再据此改变一些已有固有数据,以便更好地适应和了解不同生物基因结构的特异性,更加准确地寻找未知基因的位置。  相似文献   
68.
原位杂交法检测BP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P1同源盒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165例乳腺癌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P1的表达,同时用二步法进行ER、p53、PCNA、bcl2、cerbB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P1基因表达率为67.88%,免疫组化:ER70.30%、p5349.09%、PCNA74.55%、bcl253.33%、cerbB275.52%。BP1与bcl2具有相关性(P<0.01),且均与ER相关(P<0.05),与p53呈负相关(P<0.05)。BP1与PCNA、cerbB2、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结论BP1可能通过某种非依赖p53基因调控机制,与bcl2、ER协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44v7/8基因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986~2000年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随机测定59例宫颈癌、18例尖锐湿疣和18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CD44v7/8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尖锐湿疣及慢性宫颈炎3种疾病中CD44v7/8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27%、11.11%和11.11%,宫颈癌组的CD44v7/8表达分别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宫颈炎组及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4v7/8蛋白的表达增强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和局部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0.
Population-based association studies are powerful tools for the genetic mapping of complex diseases. However, this method is sensitive to potential confounding by population structure. While statistical methods that use genetic markers to detect and control for population structure have been the focus of current literature, the utility of self-defined race/ethnicity in controlling for population structure has been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of 1334 individuals, who self-identified as either African American, European American or Hispanic, we demonstrated that when the true underlying genetic structure and the self-defined racial/ethnic groups were roughly in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the self-defined race/ethnicity information was useful in the control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