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9篇
  免费   821篇
  国内免费   60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55篇
基础医学   480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327篇
内科学   1673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239篇
特种医学   375篇
外科学   534篇
综合类   239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20篇
眼科学   332篇
药学   937篇
  13篇
中国医学   80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513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本院分娩的173例新生儿缺血脑病(HIE)及颅内出血(ICH)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56例进行头颅CT检查。HIE的发生率为活产儿的2.13%,病死率为7.51%,是同期活产儿围产期死亡率的14.44倍。按围产期不同阶段的缺氧将173例HIE患儿分为四组,探讨其与临床分度、预后的关系以及临床分度与CT分度关系。分析CT诊断HIE及ICH的价值,并对HIE及ICH的早期诊断和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介绍17例(34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4例(4髋)正常人骨髓腔静脉造影所见。发现25髋有异常改变,并经病理证实。作者认为:①骨干返流;②2支或2支以上静脉不显影;③多条静脉明显变细;④干骺端瘀积是股骨头坏死的造影表现,前二者是可靠的诊断依据。造影结果提示髓腔静脉造影是一种安全而敏感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73.
TIA对后继脑梗死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预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否对后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根据脑梗死患者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TIA组和无TIA组,分别从TIA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与脑梗死间隔时间及梗死部位几方面同无TIA组比较,采用ADL评分标准,评定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Ⅰ级预后预先有TIA的占72%,无TIA的占63%,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X~2=3.31,P>0.05)。但脑梗死前有TIA且持续时间在5~20min、发作次数2~3次,与脑梗死间隔不超过1周者,其Ⅰ级预后较多,同无TIA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前发生的TIA有可能对人脑产生缺血耐受作用。TIA的神经保护性与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与脑梗死间隔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对犬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的血管再生效果。方法 将 2 0只犬制成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 ,建模后 1周对犬的后肢施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即在胫骨内侧嵴开一个 5cm× 1cm骨窗 ,以特制的支架每天 1mm速度向外牵拉。分别于不同时期处死动物 ,通过皮温测定 ,光镜下测量血管密度 ,血管造影等方法来观察血管再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到伴随着骨的搬移 ,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再生现象 (以第 7~ 2 1天为著 )。结论 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可对犬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产生明显的血管再生 ,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影像学和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对照及意义。方法:对65例缺氧缺血性患儿作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正常6例(9.23%),轻度异常13例(22.03%),中度异常37例(61.03%),重度异常9例(16.94%),脑电图异常率为90.77%。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和局限性癎性放电。影像学异常44例,异常率为67.69%。结论: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血清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和脑梗死体积大小的关系以及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80例,其中脑梗死(CI)组57例,短暂性脑缺血(TIA)组23例,CI组中大体积梗死19例,中体积梗死22例,小体积梗死16例,各取血清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血清Glu和GABA。结果TIA组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低于CI组;CI组超早期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TIA组;超早期梗死灶体积大小与血清中L-Glu、GABA含量呈正相关,含量越高,梗死灶体积越大。结论患者血清中L-Glu、GABA含量高低,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依达拉奉脑保护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以对缺血性脑卒中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防治研究最为深入,而联合治疗策略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就近5年这些热点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 (TH)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16例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 (IP组 )及对照组 (C组 ) ,IP组采取缺血预处理方案 ,对照组不采取预处理 ,其余同IP组。分别于术前、转流中 (最低温 )、再灌注后 5min ,停机、术后 2 ,2 4 ,4 8h采取血样 ,测定血清总三磺甲状腺原氨酸 (TT3 )、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T4)、游离三磺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FT4)、促甲状腺激素 (TSH)浓度 ,组内各时点与术前 ,两组之间各时点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TT3 和FT3 水平在转流最低温时降至最低点 ,术后 4 8h仍低于术前 ,但IP组术后 2 4~ 4 8h二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两组T4,FT4水平术后 2 4h已恢复术至前水平 ,各时点间无明显差异 ;TSH水平术后 4 8h两组均低于术前 ;IP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有 2例发生低心排。结论 :风心病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呈现低T3 综合征 ;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低T3 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9.
血管内机械取栓是治疗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结合病史、发
病形式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病变性质;依据病变性质并参考手术路径,个性化选择支架取栓、
抽吸取栓、球囊/支架血管成形术、动脉溶栓任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取栓;并依据手术方式选择手
术材料,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80.
PURPOSE: In a neonatal rat model of hypoxic-ischemic (HI) brain injury, using T2-weighted imaging (T2WI)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we aim to determine the best MRI method of lesion quantification that reflects infarct siz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nty 7-day-old rats underwent MRI 24h after HI brain injury was induced. Lesion size relative to whole brain was measured using T2WI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maps, applying thresholds of 60%, 70% and 80% contralateral control hemisphere mean ADC, and at day 10 post-HI on pathology with TTC stain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sion size at MRI and pathology. RESULTS: Lesion size measurement using all MRI method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infarct size at pathology; using T2WI, r=0.808 (p<0.001), using 80% ADC, 70% ADC and 60% ADC thresholds, r=0.888 (p<0.001), 0.761, (p<0.001) and 0.569 (p=0.014), respectively. Eighty percent ADC threshold was found to be the only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final infarct volume (adjusted R(2)=0.775). CONCLUSION: At 24h post-HI, lesion size on DWI, using 80% ADC threshold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final infarct volume. Although T2WI performed less well,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superior spatial resolution and is technically less demanding. These ar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for experiments which utilize MRI as a surrogate method for lesion quantification in the neonatal rat HI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