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06篇
  免费   1595篇
  国内免费   342篇
耳鼻咽喉   340篇
儿科学   550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1541篇
口腔科学   1366篇
临床医学   3180篇
内科学   2393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1339篇
特种医学   75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598篇
综合类   7016篇
预防医学   1682篇
眼科学   144篇
药学   1569篇
  38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209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692篇
  2021年   1143篇
  2020年   1095篇
  2019年   956篇
  2018年   1064篇
  2017年   1132篇
  2016年   1100篇
  2015年   933篇
  2014年   2120篇
  2013年   1748篇
  2012年   1709篇
  2011年   2152篇
  2010年   1889篇
  2009年   2019篇
  2008年   1793篇
  2007年   1767篇
  2006年   1502篇
  2005年   1229篇
  2004年   937篇
  2003年   948篇
  2002年   914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616篇
  1999年   486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48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16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91篇
  1981年   92篇
  1980年   64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输卵管卵巢脓肿与卵巢良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探讨CT对输卵管卵巢脓肿与卵巢附件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和11例卵巢良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绝经前患者输卵管卵巢脓肿12例(12/13例),良性肿瘤组4例(4/11例)。脓肿13例(13/13例)、良性肿瘤9例(9/11例),CT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脓肿和良性肿瘤边缘轮廓模糊不清分别为11例(11/13例)和4例(4/11例),两组显示囊壁增厚和边缘层状增强分别为10例(10/13例)和2例(2/11例)。脓肿的子宫骶骨韧带增厚和骶前直肠周围脂肪模糊分别为10/13例和9/11例,而良性肿瘤组无1例发生。结论:附件脓肿壁增厚和层状增强,子宫骶骨韧带增厚及骶前直肠周围脂肪模糊有助于鉴别输卵管卵巢脓肿和卵巢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通过椎弓根的投影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椎弓根的解剖及椎弓根投影的影像解剖研究,探讨通过椎弓根投影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可行性,临床上前瞻性地利用该法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50枚,腰椎椎弓根86枚,术后CT复查。胸椎植入的成功率与经典Margel法对比,腰椎植入的成功率与经典的AO法对比,利用SPSS13.0的Pearson Chi-Squaretest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该法与AO及Margel法的成功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椎弓根的投影就是椎弓根行径在X线片及CT片上的投影,临床利用椎弓根的投影法植入胸椎螺钉16例50枚,Margel法31例74枚,投影法植入腰椎螺钉23例86枚,AO法32例142枚,投影法胸椎的成功率明显高于Margel法,腰椎的成功率与AO法没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结论椎弓根投影法植入螺钉的方法是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
王安果  向敬池  伍季  范俊 《西部医学》2004,16(2):160-16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7例拟诊为膀胱肿瘤的患者作前瞻性增强研究 ,分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和排泄延迟期扫描 ,注射对比剂 80 10 0ml后 60秒和 3 0分钟分别行盆腔CT扫描 ,回顾性重建间隔 3mm ,采用多轴向多方位重建 (MP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重建。结果 膀胱充盈显示佳 ,肿瘤软组织影更为凸出 ,病灶与膀胱壁关系表现更全面。结论 螺旋CT三维膀胱造影有助于膀胱肿瘤的术前诊断及分期 ,对不能耐受膀胱镜检查或尿道狭窄的病人尤为适用 ,无盲区。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电视纵隔镜和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28例肺癌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颈部纵隔镜检查术23例,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5例。肺癌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测纵隔淋巴结转移N3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结果 术前怀疑或已确诊的肺癌共28例中,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20例(鳞癌11例,腺癌9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阳性中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1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M(4例)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3例、肺鳞癌1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肺炎性假瘤2例,肺结核瘤2例。28例肺癌纵隔淋巴结经CT和纵隔镜检查,分别与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对照,CT(诊断标准按淋巴结≥1.0cm为阳性)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7例证实为转移癌,5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CT诊断纵隔淋巴结阴性16例,其中病理证实4例均为转移癌,12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术后病理证实20例均为转移癌;诊断8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术后病理证实其中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CT灵敏度63.6%,特异度70.6%,阳性预测值58.3%,阴性预测值75%;电视纵隔镜灵敏度95.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结论 电视纵隔镜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大大高于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检查与术前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食道吞钡均能发现食管癌,且已处于中晚期;术前CT检查基本能发现病变,同时还能发现有淋巴或周围软组织侵犯征象.结论:食道吞钡是食管癌首选的检查方法,术前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型骨折的CT扫描价值.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88年至2001年骨科7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16例.年龄19岁~73岁,平均49岁.全部患者均摄取普通X线片,然后依据X线片提示的骨折部位作CT扫描,采用估算法重建图像,应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部分病例进行矢状面重组.结果:70例受检者中受损椎体87个,C5损伤1例,T12~L1损伤1例,L1~2损伤1例,其他均为单椎体损伤.按Denis[1]三柱理论,63例病例为爆裂骨折,累及二柱和二柱以上,7例为椎体单纯压缩型骨折,1例伴有严重的脱位.结论:CT在显示椎体骨折尤其是脊柱后结构损伤方面优于X线平片,对判定脊柱稳定程度及损伤有否手术指征帮助最大.当X线摄片之后考虑为爆裂性骨折时,应抓紧作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Dandy—Walker综合征的临床及cT与MR!影像特征。方法采用cT与MRI常规扫描,对12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CT与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与MRI表现归纳为①小脑蚓部缺失,小脑半球发育不良、完全分离,分离的小脑半球可以不对称;②第四脑室呈囊状、扇形、三角形显著扩张或后颅窝巨大囊状阴影与第四脑室相通;③窦汇异常抬高,越过人字缝/天幕抬高;④幕上脑室对称性扩张,脑积水。结论对Dandy—Walker综合征的诊断,CT扫描能够显示后颅凹及天幕上下脑的形态与结构,其CT表现具特征性;MRI可多平面扫描,无骨质伪影,显示后颅凹优于CT,在矢状面上可显示小脑、第四脑室、导水管、后颅凹囊肿以及与天幕的关系。CT与MRI扫描对Dandy—Walker综合征能够做出定性诊断,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检查无痛苦,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20例共52个病灶,其中脑干4个、基底节14个、丘脑1个、胼胝体8个、枕叶10个、顶叶5个、颞叶5个、额叶4个、硬脑膜1个。位于脑深部近中线区域占78.8%;形态不规则(71.2%),内部发现囊变(15.4%),均未见钙化、出血。CT平扫均呈等或略高密度。T1WI呈低信号(30.7%)等信号(63.5%),T2WI等信号(69.3%),高信号(26.9%),增强后均呈显著增强。周围水肿(84.6%)。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熟悉其临床及表现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9.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CT表现和特点,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CT影像特征及临床资料,共16个病灶,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临床证实。同时抽取局限型甲状腺癌65例,就部分征象作对照分析。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局限性3例,弥漫性7例。CT表现分3型:①局限于甲状腺一侧叶的低密度病变,病变甲状腺肿大,峡部可受累,3例;②甲状腺两叶各有一低密度病变,呈不对称肿大,病灶之间有正常甲状腺组织,6例共12个病灶;③甲状腺两叶及岬部均匀肿大,略不对称,1例。CT平扫病变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后呈轻到中度均匀强化(15/16),腺内更低密度结节少见(1/16)。病变处甲状腺边缘模糊(16/16),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界限不清(15/16),而局限型甲状腺癌病灶与正常甲状腺腺组织分界清楚(62/65),两者极不一样(P<0.01)。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CT表现有一定特点,熟悉这些特点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病(CTD)肺间质病变(ILL)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2例CTD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应用MSCT附带的Pulmo自动评估软件进行上、中、下肺区的密度测定,并同时进行肺高分辨扫描(}-IR(_1、),分析二者的变化与CTD伴ILL的关系。结果222例cm患者中197例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5例平均肺密度正常。157例HRCT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65例HRCT正常。50名正常对照者HRCT均正常,8名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2名平均肺密度正常。结论采用MSCT与HRCT对CTD伴ILL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双侧),因此MSCT平均肺密度测定对早期诊断CTD伴ILL比HRCT更敏感,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