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8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476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68篇
基础医学   691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564篇
内科学   414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231篇
综合类   1487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442篇
  14篇
中国医学   194篇
肿瘤学   110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lacZ基因在NG细胞系及大鼠黑质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标记基因lacZ5型重组腺病毒(Ad5CMVlacZ)转染培养的NG细胞系,X-gal染色检测转染效率.在培养的NG细胞系,当病毒滴度为2×108时,转集率达到50%,当滴度为2×109时,转染率达100%,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固定病毒液度为1010,培养2~16h,细胞的转染率随时间延长而提高,有较好的时效关系。将Ad5CMVlacZ注射到大鼠黑质部位后,分别于注射后3~120d取脑、切片、X-gal染色,发现黑质局部从第7d开始有部分蓝染,第10d达高峰,注射局部感染率100%;90d时开始下降,持续至120d;纹状体等其它部位无蓝染.上述结果提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标记基因可在培养的神经细胞系和中脑黑质部位高效表达,为进一步开展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尤其是帕金森氏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DNA错配修复基因甲基化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MMR)hMLH1,hMSH2和hMSH3甲基化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对38例新鲜HCC组织,相应非肿瘤肝组织,2例正常的捐肝组织及6种肝癌细胞系的hMLH1,hMSH2和hMSH3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培养6种肝癌细胞系,MSP法检测加入5-aza-2‘-deoxycytidine前后hMSH2基因在HCC中的甲基化状态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加入5-aza-2’-deoxycytidine前后hMSH2在肝癌细胞株中的mRNA表达改变。结果HCC标本中13.2%(5/38)发生了hMLH1启动子甲基化,68.4%(26/38)发生了hMSH2启动子甲基化;相应的非肿瘤肝组织中hMLH1,hMSH2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6%(1/38),55.3%(21/38);2例正常肝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6株肝癌细胞系中有5株发生了hMSH2启动子甲基化,而未发现有MLH1启动子甲基化。所有标本中均未发现有hMSH3启动子甲基化。5-aza-2‘-deoxycytidine处理细胞株后,可部分或完全逆转hMSH2启动子甲基化,各细胞株的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加。结论hMSH3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HCC的发生发展关系不大。hMSH2基因甲基化与mRNA表达密切相关,是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CpG岛的高甲基化在HCC中是一个常见的基因改变,DNA错配修复基因尤其是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HCC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是早期事件,其可能为临床诊断HCC提供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3.
对人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DR细胞系CEM/ADM及其亲代药敏细胞系CEM进行了超微结构的体视学定量比较。结果表明,CEM/ADM细胞分裂相较多见、核平均体积增大、核畸形严重、异染色质分布更散在、核仁异型性及边集较多见、多数细胞器不发达,说明CEM/ADM恶性程度更高,CEM/ADM线粒体平均体积增大与MDR主要机制──P-糖蛋白过度表达而致能量需求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64.
To observe potential effect of the engineere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line QXMSC1 secreting IL-6 (QXMSCIL-6) on accelerating immnune reconstitution in syn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mice, QXMSC1 was transfected with the eukaryocytic expression vector pcDNAIL-6, which contained hIL-6 cDNA by liposome-mediated gene transfecting technique. G418-resistance clone was selected by limiting dilution. The highest secreting clone was selected by ELISA assay and used in animal experiments. The recipient mice (BALB/c) were lethally irradiated and cotransplanted syngeneic bone marrow (10^7/mice) and the QXMSCIIL-6 (5×10^5/mic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ConA and LPS, helper T lymphocyte precursor (HTLp), cytotoxic T lymphocyte precursor (CTLp), plaque-forming cell (PFC),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 were examined 30, 60 days in post transplant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to ConA and LPS, HTLp, CTLp increased, DTH and PFC were improved by cografted stromal cells QXMSCIIL-6 on 30, 60 days after BM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line QXMSC1 IL-6 transfected with IL-6 (QXMSC11L-6) accelerated immnune reconstitution in syn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65.
新城疫病毒pIRHN核酸疫苗构建和表达及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NDV HN基因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 pIRES1neo为表达载体构建了 NDV HN基因的pIRHN核酸疫苗,在体外转染HeLa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pIRHN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状况,用荧光显微镜、DNA琼脂糖电泳及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HN基因导致细胞死亡的类型;用3,5-二羟基甲苯法测定HeLa细胞唾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pIRHN 转染HeLa细胞后,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能促进肿瘤细胞死亡,其死亡方式主要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主,pIRHN使 HeLa细胞唾液酸含量减少。结论:用 NDV HN基因所构建的核酸疫苗能够在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的 HN蛋白主要位于胞膜,胞浆中亦有 HN蛋白表达;pIRHN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其表达产物与肿瘤细胞唾液酸受体的相互作用,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本实验为迸一步阐明NDV抗肿瘤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为获取有功能的IV型II类反式激活因子基因 (CIITA IV ) ,诱导肿瘤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 ,从IFN γ刺激的THP 1细胞中以RT PCR获得CIITA IV ,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对所构建的pcDNA3 1 CIITA IV型表达载体进行反复测序后发现 ,所获得的CIITA IV基因存在结构变异 ,在 2 87位插入了 3个核苷酸TAG ,使 2 86 2 88位的AAG改变成为ATAGAG(2 86 2 90 ) ,并引起其他 8个座位核苷酸 (及推导的氨基酸残基 )发生改变。将表达载体转入原先不表达MHCII类分子的HeLa细胞中 ,检测到所获得的IV型CIITA变异体具有诱导人II类分子HLA DR表达的能力。空载体和CIITA IV基因导入的HeLa细胞中 ,DR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0 0 1 %和 37 6 4 %。该基因已从GenBank得到登录号 ,表明这是一个具有诱导HLA DR分子表达功能的IV型CIITA新基因。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细胞系SGC7901/VCR、SCC7901和BGC-823,以及永生化胃上皮细胞系GES中B7-H1的表达,探讨B7-H1与胃癌的发生及多药耐药(MDR)的关系.方法 上述细胞系培养于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利用RT-PCR技术、细胞免疫化学染色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与流式细胞术检测4种细胞系中B7-H1 mRNA与B7-H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在4种细胞系中的表达强度.结果 B7-H1 mRNA在4种细胞系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按照GES-1、BGC-823、SGC-7901、SGC-7901/VCR的顺序递增;细胞免疫化学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表明,B7-H1蛋白主要表达在上述细胞的细胞膜和少量细胞浆中.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进一步证实,B7-H1蛋白在4种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与mRNA的表达一致.结论 B7-H1表达在胃上皮细胞上,可能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促进胃癌细胞生长及MDR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8.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三磷酸腺苷(ATP)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的影响,结果表明,ATP能使MGC-803细胞的核仁由网状向环状改变,微丝的组装得到改善,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提示MGC-803细胞的恶性表型在ATP作用下可向正常方向逆转。  相似文献   
69.
三磷酸腺苷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影响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桂芝  姚蓓 《解剖学报》1994,25(2):181-183,T014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三磷酸腺苷(ATP)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影响,结果表明,ATP能使MGC-803细胞的核仁由网状向环状改变,微丝的组装得改善,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提示MGC-803细胞的恶性表型ATP作用下可向正常方向逆转。  相似文献   
70.
基因打靶技术能够帮助人们认识某些动物个体或细胞表型异常的遗传基础,利用该技术构建的模式生物(例如基因敲除小鼠)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基因的研究,截至1999年就已经报道了800多个模式小鼠种系。同源重组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基因敲除或敲入)是判定基因功能的强有力工具。与基因敲除小鼠相比,人类体细胞基因敲除或敲入细胞系构建的报道相对较少,但该项技术在细胞水平上对某些人源基因参与的生化或生理途径的分析是不可替代的。基因打靶技术最常见的应用是通过使所有等位基因连续失活建立基因敲除细胞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