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4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13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214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641篇
预防医学   336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56篇
  6篇
中国医学   243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91.
目的:针对当前临床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还缺少一种快速、客观的评估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复杂度算法快速评估癫痫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对同一癫痫患者脑电信号治疗前后的多次采样,使用复杂度算法分析癫痫患者在尺度为120,步长为10,噪声容限为0.15时的脑电波信号,通过对比癫痫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信号复杂度,从而达到评估癫痫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结果:癫痫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的脑电信号复杂度明显大于癫痫患者治疗前的脑电信号复杂度,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癫痫患者脑电波的复杂度变化。结论: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复杂度算法在分析癫痫患者脑电波信号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脑电信号复杂度快速的给医生一个直观的评估参考标准,且只需较短的的数据就可以达到分析目的,可能成为评估癫痫患者治疗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传统的CT迭代算法中为了简化运算,投影系数的计算选择用成像射线路径是否穿过像素内来确定投影系数矩阵中元素的数值,穿过为1,不穿过为0。有些射线只穿过像素的边缘,也被赋值为1,扩大了该射线对相应像素投影值的贡献。为减小图像重建的误差,提高图像重建质量,提出了基于穿越长度权重的迭代重建算法,通过精确建模,选择用成像射线路径在像素内的穿越长度来确定投影系数矩阵中元素的数值。方法:采用MATLAB7.0仿真工具,对Shepp-Logan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扫描,分别以传统投影系数和穿越长度权重计算的投影系数进行ML-EM迭代重建图像。结果:仿真数据表明基于穿越长度权重投影系数的ML-EM迭代重建算法,相比基于传统投影系数的迭代重建算法,可以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结论:基于穿越长度权重的ML-EM迭代重建算法,通过精确建模达到了控制噪声、减小误差、较为准确重建的目的。通过对成像的几何和物理因素进行精确的建模,能有效地控制其中的非随机部分的影响,减小图像重建误差,一方面对迭代重建算法提供一种新的投影系数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迭代算法在CT重建中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利用三维Markov随机场(MRF)模型分割脑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方法MRF的似然概率采用了瑞利分布和高斯混合分布函数,并利用最大期望(EM)算法精确估计出混合参数;先验概率采用Ising—MRF模型,并利用误差试探法估计出正则化参数。为避免利用迭代条件模式(ICM)进行图像分割时常陷入局部最优解,实验提出了基于Metropolis采样算法的模拟退火(SA)技术。结果实现了三维MRF的全局最优解,分割模型可分辨3个体素的细小血管。临床数据采用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提供的患者TOF-MRA数据(1.5TGE MRI scanner),空间分辨率0.43mm×0.43mm×0.50mm:原始数据的像素空间大小为512×512×128;实际采用的空间大小和分辨率分别为256×256×64和0.80mm×0.80mm×1.20mm。实验对每一套临床数据采用SA、ICM、MSA算法分别进行分割比较,分割结果存在有限差异,采用15步迭代计算的时间消耗分别为1029S、463S、560S。结论实验通过三维仿真数据分割结果表明,Metropolis—SA迭代求解算法能够实现更低的全局误差.并且实际脑部MRA数据的分割与最大密度投影相比较.反映出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去伪影前、后CT各组织的CT值和剂量比较,探讨金属伪影消减(metal artifact reduction,MAR)算法对头颈部钛板植入术后放疗计划的剂量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均为术中植入钛板进行下颌骨重建患者。在模拟定位阶段,分别获取常规CT图像和MAR算法后的去伪影CT图像。使用自动勾画软件对基于MAR算法的CT图像进行危及器官勾画,而后将勾画复制到常规CT图像上,分别统计各危及器官的CT值。以颈2椎体前缘作为计划中心点,设置2个40 cm×40 cm的对穿照射野并计算剂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在各组织的平均CT值方面,相比常规CT图像,基于MAR算法的去伪影CT图像的各组织平均CT值发生明显变化,变化范围为5.04%~127.19%,平均变化率为26.29%。除喉部、左右腮腺、咽扁桃体、垂体和甲状腺外,去伪影前、后各组织的平均CT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剂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CT各组织的平均剂量除口腔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AR算法可以有效降低CT图像的伪影,但也改变了无伪影区域的CT值,对剂量造成一定影响,可以将其作为靶区勾画的参照,但不可将去伪影CT图像用于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内1214篇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期刊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与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分析湿疹伴瘙痒剧烈时辨证用药规律;使用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湿疹治疗用药的关联规则及处方规律,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4篇文献,970首方剂,涉及中草药454味.其中内服汤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甘草、白鲜皮、生地黄、苦参等;外用方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等;高频药物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主归"肝、肺、脾"经;湿疹伴瘙痒剧烈者辨证加减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等;通过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对为栀子-甘草、黄柏-白鲜皮-苦参、荆芥-防风、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结论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主,甘草、白鲜皮、荆芥、防风和苦参等药物使用频次高.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于甲状腺术后患者,经验性给药并不能准确预测术后最佳初始剂量,为提高术后患者初次随访时甲状腺功能达标率,我们之前的研究基于患者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建立了一个预测左甲状腺素(L-T4)剂量的回归方程模型,现对这一回归方程进行准确性验证。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回归方程计算L-T4初始剂量,对照组常规经验性给药。4~6周后,患者复查甲状腺功能,并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调整L-T4剂量直至患者TSH抑制水平达标。临床药师观察患者达标情况,并记录患者初次随访达标情况、达标时间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数据等。结果:实验组初次随访达标率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同时实验组过量患者比例明显减少(20.3% vs 57.3%,P<0.05),2组剂量不足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同时,我们发现回归方程对于BMI在正常范围的患者效果更显著,而在超重患者中,并不优于经验性给药。结论:我们的回归方程模型较好的预测了DTC患者初始剂量,明显提高了患者达标率,并显著降低了过量患者比例。但对于超重患者的准确性一般,我们根据患者研究结果对回归方程模型做了修正,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多个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国际上许多研究机构正在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算法,目前已有一些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微生物检测算法流程设计成功并公开发布。该文通过调研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相关文献,研究已发布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微生物检测算法的功能和实现流程,分析几个有代表性算法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对这些检测算法的设计思路进行总结和分类,提出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微生物检测算法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扫描方案A组动脉期100 kV,门静脉期120 kV,B组动脉期120 kV,门静脉期100 kV。各组管电流均固定为250 mAs。A组动脉期和B组门静脉期采用IMR,A组门静脉期和B组动脉期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得到4组图像,包括A1组(动脉期,100 kV,IMR),B1组(动脉期,120 kV,FBP),A2组(门静脉期,120 kV,FBP)以及B2组(门静脉期,100 kV,IMR)。分别比较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 [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 和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图像失真及诊断信心度),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有效剂量A1组较B1组、B2组较A2组明显下降(t=11.05、11.64, P<0.01)。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A1优于B1组、 B2优于A2组(Z=6.391、3.200、6.559、3.409, P<0.01),图像失真和诊断信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A1组低于B1组,B2组低于A2组(t=12.889、15.163, P<0.01),SNR和CNR A1组高于B1组,B2组高于A2组(t=15.458、1.325、15.308、3.136, P<0.01)。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FBP重建相比,低管电压联合IMR重建可显著降低肝脏增强CT的辐射剂量,并提高其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9.
自适应方式是人机交互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解决目前系统、软件功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应用在自适应用户界面的主要方式、自适应算法,以及自适应的属性,并讨论了自适应用户界面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0.
<正>目的与有创性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比较,验证使用现场算法计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资料中FFR的可靠性,测试其诊断价值并与冠状动脉CTA对比。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