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60篇
  免费   10388篇
  国内免费   3821篇
耳鼻咽喉   2045篇
儿科学   724篇
妇产科学   557篇
基础医学   4767篇
口腔科学   2907篇
临床医学   23218篇
内科学   7245篇
皮肤病学   721篇
神经病学   1971篇
特种医学   301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5篇
外科学   11081篇
综合类   47989篇
预防医学   12570篇
眼科学   1020篇
药学   26198篇
  276篇
中国医学   16023篇
肿瘤学   5721篇
  2024年   1007篇
  2023年   3584篇
  2022年   3194篇
  2021年   3951篇
  2020年   4128篇
  2019年   3944篇
  2018年   2240篇
  2017年   3552篇
  2016年   4137篇
  2015年   4961篇
  2014年   8521篇
  2013年   8192篇
  2012年   10656篇
  2011年   11279篇
  2010年   10629篇
  2009年   10877篇
  2008年   11541篇
  2007年   10552篇
  2006年   10055篇
  2005年   10267篇
  2004年   8382篇
  2003年   8706篇
  2002年   7273篇
  2001年   6109篇
  2000年   4066篇
  1999年   3577篇
  1998年   3125篇
  1997年   2951篇
  1996年   2740篇
  1995年   2377篇
  1994年   1889篇
  1993年   1331篇
  1992年   1169篇
  1991年   1026篇
  1990年   779篇
  1989年   952篇
  1988年   349篇
  1987年   301篇
  1986年   263篇
  1985年   258篇
  1984年   148篇
  1983年   120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早期胃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但因早期胃癌症状较模糊,缺乏典型表现;X线征象又多种多样或改变轻微,易于误诊或漏诊,本文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早期胃癌,着重介绍我们用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胃癌的一些经验体会,并分析检查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992.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的畸形,特征性的表现为脊柱向侧方凸出以及椎体的旋转。尽管早在Hippocrate时代对此病就有了描述,而且对其临床表现的描述已经是尽善尽美,但是无人能够确切指出该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近年来,脊柱结构的元件、椎旁肌、胶原结构、内分泌系统、血小板钙调蛋白、褪黑素、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基因成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的焦点。本文就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的不同方向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993.
故障现象 一台FSK302-1型500mA X线机在摄片状态下,按下手闸进行曝光时,听到滑轮变压器内发出“轰”的一声,且曝光mA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94.
[倒1]男性,39岁。4个月来反复血便,慢性肝病面容,肝掌明显。内镜:食道重度静脉曲张。查血: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轻度肝功能损害。临床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CT平扫 增强:肝尾叶明显肿大,其它肝叶轻度增大,肝实质密度弥漫性降低.强化延迟(图1),脾大,脾门静脉扭曲扩张.奇和半奇静脉及腹膜后静脉明显增粗(提示肝外大量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995.
游离背阔肌移植术被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后晚期屈肘屈指等功能重建 ,及全身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伤口覆盖。而术后并发供侧臂丛神经损伤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为 1例前臂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行游离背阔肌移植覆盖创面手术时 ,发生了供侧臂丛神经损伤 ,教训深刻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5岁 ,右利手。 1999年 7月 2 5日因车祸致左前臂掌侧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 8小时入院 ,检查 :神清 ,面色苍白 ,体温正常 ,脉搏 70次 /分 ,血压15 / 8k Pa,呼吸 2 1次 /分。左前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30 cm× 12 cm,创面污染严重 ,前臂屈肌群挫伤较严重 ,…  相似文献   
996.
Objective To evaluate low-dos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p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m (ECG)-triggering using dual-source CT scanner.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using a dual-source CT scanner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group A (38 cases) and group B (30 cases).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 sequence scan mode was employed for group A.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heart rate <70 bpm, sinus rhythm, and heart rate fluctuation less than 10 bpm.Data acquisition was set at 70% of the RR-interval.Retrospective ECG-gating helical scan was performed for group B.In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heart rates < 70 bpm and sinus rhythm.The ex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heart failure and serious arrhythmias.In both groups, patients with a BMI≥24 kg/m2 were examined with a tube voltage of 120 kV, whereas patients with a BMI <24 kg/m2 were examined with a tube voltage of 100 kV.All images were transferred to a workstation for further processing and analysis.The imaging quality was evaluated.The imaging quality of coronary artery segments were compared with rank sum te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adiation dose were compared with t test.Results A total of 476 coronary artery segments were evaluated in group A and 372 segments were evaluated in group B.The mean score of imaging quality for coronary artery segments in group A was 3.48±0.59 and that in group B was 3.53±0.58.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imaging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Z=-1.432, P=0.187).The effective dose was on average (2.51±0.54) mSv (range 1.3--3.3 mSv) in group A, whereas on average (14.55±3.54) rosy (range 7.1--20.2 mSv) in group B.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18.484, P=0.000).Conclusions Low-dose prospective ECG-triggering sequence scan in 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is feasible in patients with low heart rate and regular cardiac rhythm.This scan mode can substantially reduce radiation doses while preserving good diagnostic image quality.  相似文献   
997.
胆管癌误诊和漏诊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管癌误诊和漏诊的原因,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肝门区胆管癌诊断的价值,提高胆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31例临床和病理诊断为胆管癌的病例(ERCP检查31例,B超检查31例,25例CT检查,11例行MRCP检查),回顾性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31例中发生在肝门区的胆管癌25例。2例初次ERCP显示胆管内出血,再次行鼻胆管造影后诊断为胆管癌,4例合并有总胆管结石。6例为总胆管中下段癌。初次诊断准确性为90.3%。11例MRCP中9例显示病变,2例显示不满意,7例显示胆管或胆囊结石。25例CT中23例显示肝内胆管扩张,9例显示肝门区肿块,2例见后腹膜转移淋巴结,1例见肝内多发性转移瘤。12例初次诊断正确(48%)。B超检查23例提示肝内胆管扩张,6例提示总胆管结石,18例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8例提示胆管占位(25.8%)。结论:良好的直接胆管造影是诊断胆管癌的金标准,MRC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准确显示病变的范围,是ERCP的良好补充,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诊断性ERCP;CT诊断的关键在于显示扩张的胆管和梗阻的定位,肝门区梗阻多为胆管癌所致。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结合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对胆管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8.
背景:Sauvegrain方法是通过分析肘部X线片来评估骨龄,常用于青春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两年间的骨龄测定。本文旨在研究该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Sauvegrmn法主要评估肘部的4个解剖标志点:外髁、肱骨滑车、尺骨鹰嘴突以及桡骨近端骨骺。它是一个27分制的评分系统。对上述结构所得的评分进行合计而得出一个总分,然后使用标准图表确定骨龄。让三位观察者分别利用该方法进行骨龄评估。三位观察者通过分析60个男孩和60个女孩样本左肘部的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来测定骨龄,并将该结果与通过分析左手和腕部后前位X线片的Greulich和Pyle图谱而得出的骨龄结果进行比较。间隔4周后每个观察者再测定骨龄一次。 结果:通过分析肘部X线片的方法测定骨龄更为精确,因为采用该方法测定骨龄可以精确到半岁。根据观察者的评定,Sauvegrain法显示出很好的观察者之间的相关性(r=0.93)和可重复性(r=0.96)。Sauvegrain法与Greulich和Pyle图谱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85)。然而,一些肘部生长中心显示出一种中间的发育形态,这种形态学不适合Sauvegrain法的评分。这就导致了数据分析时出现误差。我们建议对于这些样本设定中间评分,并且通过修改原始图表而使评分更为精确。 结论:改良的Sauvegrain法简单、可靠而且可重复性高,它补充了Greulich和Pyle图谱的不足。在临床实践中,骨骼成熟度可以通过骨龄、年生长率以及第二性征而得以很准确的评估。因此,当青春期需要进行骨骺或脊柱关节融合术时,这种方法对于确定手术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可信水平:诊断性研究,Ⅱ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999.
慢性咽炎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治疗中常用口服中、西药、喉片含化,有的甚至静脉给药,效果均不佳,而且费用大,副作用多。笔者在工作中摸索出用咽侧索注射给药治疗,收到了很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制定丹灯活血通络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和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葛根所含葛根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薄层色谱法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专属性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含量重现性好;葛根素在16.4~164.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11250x-4199.4,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6.6%(n=5),RSD=1.9%。结论:本实验结果为丹灯通络活血片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