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超声诊断儿童鳃裂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鳃裂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5例鳃裂畸形患儿的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6例为鳃裂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内回声均匀;6例为鳃裂囊肿并瘘管形成,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并有条状低回声与体表或咽内相通;3例为鳃裂窦道形成.全部鳃裂畸形患儿中13例病灶位于颈前,1例位于锁骨下缘前胸壁,1例位于耳前腮腺区.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6.70%.结论 超声诊断鳃裂畸形较准确、可靠,可明确其位置及毗邻关系,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病例行手术切除。结果 18例患者中,第一鳃裂瘘 10例,外瘘口均位于耳垂后与乳突之间,内瘘口位于外耳道,其中位于骨与软骨交界处后下壁6例;囊肿8例,其中耳垂后4例,位于下颌角2例,腮腺筋膜内2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鳃裂囊肿或瘘管,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少见,易误诊、误治;影像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该病治愈的关键,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性 ,2 4岁。颈部肿物一个月 ,生长缓慢。查体 :颈部偏左侧胸锁乳突肌深部可及一 3cm× 4cm× 4cm肿物 ,活动佳。病理检查 巨检 :灰褐色肿物 4cm× 3cm× 1.5cm。表面光滑 ,包膜完整 ,切面灰褐色 ,质稍脆 ,可见多个小囊腔 ,囊腔直径 1- 1.5cm不等。腔内含棕色稀薄液体 ,内壁可见乳头状突起。镜检 :肿物内可见大量淋巴组织 ,并有淋巴滤泡 ,可见边缘窦 ,淋巴窦道杂乱不清 ,由增生的鳞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及假复层柱状上皮构成大小不等的囊腔。上皮细胞增生成复层突向腔内 ,少部分区域囊壁上皮增生呈乳头状 ,乳头较细 ,分…  相似文献   
34.
鳃源性耳畸形包括各类外,中耳畸形和鳃裂囊肿畸形,后者约占鳃源性畸形的1%。鳃裂囊肿与源于第2鳃弓神经之面神经解剖关系密切,术后避免误伤已为临床工程师所重视。文献中则罕有报导鳃裂囊肿并有外,中耳畸形者(如外耳道骨性闭锁或外耳道狭窄畸形),  相似文献   
35.
目的:总结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和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999~2005年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和瘘管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治疗,疗效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未见复发。结论: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和瘘管易误诊、易复发,以彻底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会厌鳃裂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鳃裂囊肿临床上多位于颈部,位于会厌极为罕见。我科收治会厌鳃裂囊肿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鳃裂囊肿来源与鳃裂瘘管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鳃裂囊肿来源与鳃裂瘘管治疗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陈伟良,任材年,陈光晔,张志光,庾尧炜,潘朝斌Tunczovsky(1785年)用颈侧囊肿描述鳃裂囊肿至今,关于它的组织学来源有数种理论,命名不一[1]。腮裂瘘管的治疗仍然是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38.
鳃裂囊肿和瘘管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鳃裂囊肿影像学表现和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经临床诊治,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和瘘管21例的超声、CT、MRI表现.结果:①12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颈中、上部两侧与胸锁乳突肌、颌下腺、腮腺、颈鞘血管关系密切的低回声囊肿或囊实性病灶.②10例CT检查表现为位于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囊性肿块;合并感染时,病灶边界模糊,囊内密度增高,囊壁强化.③1例MRI检查表现为颈侧部、胸锁乳突肌深面、下颌角后下方、颈动静脉外侧的囊性肿物,为短T1长T2信号,边缘异常对比增强,与周围组织界限清.仅有1例第一鳃裂瘘管未能显示.结论:超声的诊断价值有限,CT和MRI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密度和信号较佳,多断面成像和信号变化使M RI在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9.
1临床资料病人,女,30岁。因左上颈肿物3个月,红、肿、热、痛1个月,于2003年12月4日以左颈鳃裂囊肿继发感染收入院。入院检查:病人神志清,痛苦病容,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上1/3区域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升高,明显压触疼痛,疼痛放射至头部及胸部,扪及约6cm×6cm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偏后侧,质较软,有波动感,边界欠清,活动度受限,心肺听诊未见异常。颈部彩色B超显示为左侧颈部囊肿继发感染。于2003年12月15日在局部麻醉和神经安定下行左颈囊肿切除,术中见肿物呈囊性有较完整包膜,囊内有淡黄色较稀薄脓液和鱼肉状组织,并已侵犯颈内静脉及颈总动…  相似文献   
40.
男性患者,40岁,因“左咽侧肿胀二月”,于2000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无咽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不适,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左咽侧明显隆起,腭弓不充血,于隆起处穿刺抽出大量深褐色液体,有臭味,双侧颌下淋巴结可扪及肿大。考虑“扁桃体周围脓肿”,遂作切排,术后患者回家自行治疗。约一周后患者来复诊,见左咽侧隆起如故,穿刺液呈咖啡色,送病检报告:囊肿。建议手术而人院。人院体检:左咽侧隆起,质软,局部无充血及压痛,左侧扁桃体Ⅱ°肿大,表面无脓。[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