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74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456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07篇
  2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分析青海高原藏、汉两族宫颈癌的发病特征。方法:对比分析1995—01/2007—09青海红十字医院藏、汉族宫颈癌发病特点。结果:藏族宫颈癌阳性检出率高于汉族(P〈0.05);藏族≤35岁宫颈癌患者构成比高于汉族(P〈0.05);藏族高发年龄组较汉族提前10岁。结论:青海高原藏族宫颈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呈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高原作业环境对建设职工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和平原的铁路职工进行心功能相关指标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Ⅰ)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观察两组人群的差异。结果高原组人群BNP的异常率为22.4%,高于平原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高原组BNP水平(中位数为52.0pg/ml)高于平原组(中位数为2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cTnⅠ异常的个体,高原组及平原组人群cTnⅠ的中位数均为0,但高原组水平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人群LDH异常率为3.45%,平原组人群异常率为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高原组人群LDH的中位数为192.0U/L,平原组为178.5U/L,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适应人群的心功能可能有生理性代偿增强。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在高海拔地区创伤后机体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40例创伤骨折患者在伤后不同时间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创伤组患者的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TXB2)、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的水平明显的增高,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值在1~3 d内达高峰,随后下降,5d仍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高海拔地区,机体创伤后各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指标有明显变化,表现为浓、粘、聚、凝特性,动态观察可为临床上防治创伤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4.
急进驻高原官兵胃肠应激反应患病率及饮食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进驻高原官兵的胃肠应激反应的患病率和饮食危险因素,为制定饮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抽取4 d内从海拔1300 m急进驻到海拔4500 m的某野战部队官兵408人,采用问卷法,进行胃肠应激反应的患病率和饮食相关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原胃肠反应患病率为22.81%,其中恶心呕吐者26.03%,腹胀者15.07%,便秘者8.22%,腹痛者13.70%,腹泻者23.29%,厌食者13.70%.疲乏、失眠、紧张、情绪差的官兵患病率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进餐不规律(0R=2.648),某顿饭不吃(OR=1.82),暴饮暴食(OR=1.667),挑食(OR=1.727),厌食面条(0R=1.969)为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进餐不规律(OR=2.129),挑食(OR=1.886)为危险因素.结论:精神状态和饮食因素在高原胃肠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5.
脾脏外伤是腹部创伤中最常见的腹腔脏器损伤之一.由于脾组织脆弱,血流丰富,伤后出血量大,抢救不及时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德钦县地处云南与西藏交界的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和交通状况恶劣.  相似文献   
86.
患者,男性,43岁,汉族,移居高海拔地区3个月,因“车祸伤2小时”于2007年6月10日急诊送入我院。查体:病人一般情况可,意识清楚,血压75/55mmHg,心率108次/分,腹部可见皮下瘀血,全腹压痛( ),反跳痛( ),腹肌紧张,腹腔穿刺抽出新鲜积血。CT示:脾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密度减  相似文献   
87.
高原脑水肿又称高原脑病、高原昏迷,是人体由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因脑缺氧而导致的一种严重脑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0·5%~2%[1];死亡率位居急性高原病各型之首,约5%~16·7%[2]。高原脑水肿患者病情危重,如何提高救护水平以挽救患者生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自1999年3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该病共计19例,现将我们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9例,均符合高原脑水肿诊断标准[3]。男性16例,女性3例,年龄15岁~53岁,平均37·2岁,均为汉族。乘车进入高原地区17例,乘飞机2例;初次进藏17例,再次进藏2例。其中神志恍惚9例,谵…  相似文献   
88.
2004年4月24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和日乡某牧民家,因进食风干牛肉发生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9.
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指标的变化 ;方法 :在海拔 2 2 60 m的西宁地区选择了 35例胃溃疡和 2 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进行了氧自由基代谢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GSH- Px)活性和丙二醛 ( MDA)含量的测定 ,并与同一条件下的 5 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了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体内的 SOD、GSH- Px活性明显升高 ,同时伴有 MDA含量的显著下降 ;而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在高原地区氧自由基代谢指标的变化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高海拔地区尘肺病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尘肺患者的死亡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2000-4500m海拔地区1955-2003年间2762例尘肺确诊病例(死亡648例、现患2114例)的基本情况、合并肺结核及死亡等资料逐一填写尘肺流调卡片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尘肺种类以煤工尘肺(1938例)为主,占70.17%;其次是矽肺(670例),占24.26%。全死因病死率为23.4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尘肺平均死亡年龄为(60.6±9.2)岁,随死亡年代平均死亡年龄明显延长(P<0.01)。尘肺合并结核282例,合并率10.21%(282/2762),尘肺结核病死率(63.83%)远高于单纯尘肺病死率(18.87%)。尘肺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肺心病、尘肺和肺结核。[结论]高海拔地区尘肺患者多死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高原地区尘肺病患者健康监护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