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40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2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颞骨为颅一颅面结构最复杂的解剖部位,骨折引起的病情不仅复杂严重,且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更好地诊治颞骨骨折,现将2002—03至2007—12治疗的86例颞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运用“逆向骨窗形成”技术设计并模拟颞骨岩部骨窗形成。然后在3D-DM辅助下对颞骨岩部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 结果 通过逆向骨窗形成技术可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个体化3D-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颞骨岩部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提高术中颞骨岩部磨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耳硬化症的HR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61耳临床诊断明确的耳硬化症的HRCT表现.结果 55耳HRCT表现耳囊骨密度减低区,6耳HRCT未发现异常.HRCT表现异常的55耳中,6耳仅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6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镫骨底板增厚及耳蜗周围低密度区,11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前庭窗后方低密度区及镫骨底板增厚,20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和镫骨底板增厚,10耳表现为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区及耳蜗周围耳囊低密度影,2耳仪表现为耳蜗周围耳囊低密度区.结论 HRCT可显示耳囊骨质及镫骨底板异常,有助于进一步证实耳硬化症诊断.  相似文献   
994.
成人颞骨64层螺旋CT低电流扫描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颢骨64层螺旋CT低电流扫描的I临床应用.方法:东芝64层螺旋CT,其他条件相同(120kV,0.5s/rot,螺距因子HP41)时,用200mA、100mA、50mA、40mA、30mA、20mA、10mA的电流对1具成人尸体头颅标本行颞骨扫描,比较不同电流扫描的图像质量.选取能满足临床需求的最低电流mA值对多个临床中心疑耳疾的400例(800耳)成人颢骨CT检查.评价图像的质量和显示精细结构的情况.结果:标本图像质量保持为优时的最低电流为30mA.用该电流进行颞骨扫描,除4耳(2耳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耳为硬化型乳突)图像稍差,其余均合格,能满足临床需求.颞骨内各结构显示清晰.CTDIVOL平均为9.6mGy,DLP(55.0±4.5)(mGy·cm),有效辐射剂量(ED)为(0.12±0.07)mSv,仅为常规剂量(200mA)的1/5~1/6.图像噪声标准差平均(SD)132±25.结论:64层螺旋CT颞骨低电流扫描(120kV/30mA)方案能满足临床要求,可以常规用于成人颞骨检查.  相似文献   
995.
颞骨骨折致传导性聋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颞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颞骨骨折属于头颅外伤的一部分,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复合伤,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听力下降、面瘫、脑脊液耳漏等,其中听力下降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颞骨骨折常常引起昕骨链脱位,导致传导性聋,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重点就颞骨骨折造成的听骨链中断引起传导性聋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6.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其穿行骨管约3.1~3.3cm,是最易遭受损伤的神经。从大脑皮质的中央前回到面神经末梢之间任何部位的外伤、炎症、肿瘤、病毒及颞骨手术和变性等病变均能引起面部表情肌的部分或完全麻痹,但大多数面瘫是由颞骨内病变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采用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14例,手术方式为经乳突进路面神经移植术。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评估手术前和手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在8例颞骨骨折所致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颞骨骨折的类型均为纵形骨折,面神经受累及的部位主要在第2膝及其附近,术前面神经功能均为Ⅵ级。3例面神经肿瘤中面神经呈多节段受累,病理结果均为神经鞘膜瘤,术前面神经功能Ⅲ级1例、Ⅴ级2例。医源性损伤2例患者原发病均为胆脂瘤中耳炎,损伤部位分别为面神经乳突段和第2膝。1例钢水烧伤面神经损伤部位在面神经鼓室段,术前面神经功能Ⅵ级。除3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Ⅲ级4例、Ⅳ级3例、Ⅴ级2例、Ⅵ级2例。结论:颞骨骨折是导致面神经离断的最常见原因,以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面神经移植后神经功能恢复最佳可达HBⅢ级。  相似文献   
998.
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以郎格尔汉斯细胞大量增生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好发于小儿,发病率很低,只有1/10~50万,不足小儿肿瘤性病变的2%.  相似文献   
999.
患儿,男,7岁,右耳后包块伴疼痛1个月.1个月前患儿突然右耳后肿胀、疼痛,拒触摸,口服抗生素后好转.停药后很快复发,耳后包块渐长大.查体:右耳后肿胀,无青紫,皮温高,无波动,拒按.耳道及鼓膜正常.  相似文献   
1000.
骨巨细胞瘤较少见于头面部,本文报告1例颞骨与下颌髁突同时发生骨巨细胞瘤的病例并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