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05篇
内科学   209篇
神经病学   491篇
特种医学   205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618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202篇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3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 36 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一次栓塞成功,临床治愈率为 100% ,患侧颈内动脉通畅率为 88.9% ,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 3 个月~3年,未见瘘口复发。结论 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弓上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但其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尚有待进一步的严格的随机双盲试验论证,因此,进行诸多方面的质量控制迫在眉睫。最近,美国3个学术团体(美国介入和治疗性神经放射协会-ASITN、美国神经放射协会-ASNR和介入放射协会-SIR)联合成立了实践标准委员会,制定了颈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CAS)质量提高指南,希望以此促进对CAS进行仔细的科学研究并合理地应用技术。北京天坛医院在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质量控制方面经历了3年探索,在此介绍我们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相似文献   
43.
自1974年Serbinenko首创同轴可脱性球囊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以来,该技术经过不断改良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现将2000年至2004年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应用球囊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患者男,20岁.左眼外伤后视物不清1月余入院.1996年7月5日患者左面部外伤,即左眼视物不清,无鼻出血,有短暂昏迷史.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意速)注射液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选择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治疗组用意速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15天,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1~2.26,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t=3.56~4.36,P〈0.01)。结论意速可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分析老年人颈内动脉严重狭窄与闭塞后的颅内血流变化。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34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颈内动脉病变程度、颅内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类型以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16例,单侧闭塞18例。颈内动脉狭窄残余管径0.4—1.7mm。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有3种类型侧支循环,前交通开放占85%,后交通开放为55%,颈内-颈外侧支开放占33%。患侧和健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比较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颅内血流明显减低并出现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评价对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患者女,17岁.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半年.偶有耳鸣,无搏动性:临床检查:鼓膜后见红色肿块。CT横断面和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显示:颈内动脉水平段明显迂曲、膨胀性扩大.鼓室内见软组织影,经下鼓室管与颅底外颈内动脉相连,下鼓室管扩大(图1)。增强横断位CT因部分容积效应鼓室内肿块强化显示欠清.MRI扫描:T1WI(图2A)和T2WI(图2B)在耳蜗外下方鼓室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病变,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3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病人经血管内栓塞术后的护理及出院指导,诣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内输注与颈内动脉输注对中低温体外循环大鼠神经元凋亡和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随机分成五组,假手术组(NonCPB组),体外循环组(CPB组),CPB+propofol2mg·kg-1·h-1静脉组(P2V组),CPB+propofol10mg·kg-1·h-1静脉组(P10V组)及CPB+propofol2mg·kg-1·h-1颈内动脉组(P2a组)。术中监测MAP、HR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RTPCR法检测bax和bcl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TUNEL检测结果显示P10V组和P2a组凋亡轻于CPB组(P<0.05);电镜显示P10V组和P2a组神经元损伤轻于CPB组(P<0.05);P2V组与CP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CPB组baxmRNA和bcl2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P10V组和P2a组baxmRNA表达弱于CPB组(P<0.05),bcl2mRNA表达强于CPB组(P<0.05);P2V组与CPB组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blot检测显示相同的变化趋势。循环监测显示P10V组出现HR增快,MAP下降,而2mg.kg-1·h-1的丙泊酚无论何种途径给药,均无明显的循环抑制。结论小剂量丙泊酚颈内动脉连续输注能明显抑制体外循环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且对循环抑制轻微。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与眼部动脉血流状态及视网膜血管形态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01/2018-06因疑似脑缺血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51例,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39例)、轻度狭窄组(80例)、中度狭窄组(83例)、重度狭窄组(49例)。比较四组患者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视网膜血管管径,分析眼部血流参数与颅内段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管血流参数收缩峰流速(PSV)和舒张峰流速(EDV)均低于其他三组,且PSV、EDV与重度狭窄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PCA PSV、PCA EDV对颅内段重度颈内动脉狭窄诊断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26、5.21cm/s。

结论: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与眼部动脉PSV、EDV呈显著负相关,其中PCA PSV、PCA EDV对于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