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9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72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919篇
口腔科学   139篇
临床医学   2088篇
内科学   24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42篇
特种医学   10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182篇
综合类   3621篇
预防医学   559篇
眼科学   119篇
药学   1189篇
  32篇
中国医学   921篇
肿瘤学   103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1026篇
  2011年   1205篇
  2010年   999篇
  2009年   934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780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733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卅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5例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7%.包括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7例。其临床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至1~2级,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访1~4年,9例患者的肌力均恢复至3~4级,7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并发症之一,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22.
项韧带骨化相关因素及其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8):586-588,I000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项韧带骨化的相关因素及其组织学改变特点.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项韧带有无骨化分为两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颈椎椎间退变和颈椎稳定性情况,对各指标与项韧带骨化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项韧带骨化的组织学改变.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项韧带骨化和颈椎椎间退行性改变及颈椎不稳定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同时还与患者年龄、性别组成有相关性(P<0.05).项韧带骨化的组织学改变以软骨内化骨为主.结论:项韧带骨化与颈椎退行性改变及颈椎椎间关节不稳定具有相关性,组织学改变以软骨内化骨为主.  相似文献   
23.
过量氟化物导致大鼠腰椎黄韧带退变与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氟化物在黄韧带骨化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实验组饮用含NaF(质量分数为1014)蒸馏水,分别于3个月及6个月时,检测骨密度,血清、骨组织标本中Ca、P^3+、Mg、Zn、Cu、Fe、F^-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行大鼠腰段标本X线检查后组织病理观察。[结果]3个月实验组10只大鼠中6只出现氟斑牙:6个月实验组均出现氟斑牙,且大鼠中轴骨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X线检查,6个月实验组中有4只可见黄韧带嵴状骨化影。病理观察,3个月实验组大鼠黄韧带呈退行性改变;6个月实验组部分黄韧带骨化,骨化类型以膜内骨化为主。[结论]过量氟化物可造成SD大鼠腰椎黄韧带的退变、骨化,在黄韧带的骨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计算机导航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的术前规划和手术方法,比较导航技术辅助与单纯关节镜技术中股骨、胫骨隧道位置的优良率。方法根据术前标准正侧位X线片设计股骨、胫骨隧道的理想位置。术中“C”型臂X线机获得正侧位影像后输入计算机,形成虚拟工作界面。膝关节周围分别于股骨、胫骨侧安置“患者追踪器”。前十字韧带胫骨及股骨导向器上分别装配“工具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识别并捕获上述追踪器发射的信号,确定膝关节的位置,实时跟踪手术工具的位置和方向,并将隧道的虚拟路径叠加在工作界面上,供术者实时调整导向器的位置与方向,直至达到术前规划的要求。临床上完成计算机导航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46例。对其中40例进行术后X线片测量,确定胫骨及股骨隧道的位置,并与同期进行的40例单纯关节镜下重建术隧道位置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组胫骨隧道位置平均为45.35%±3.827%(37% ̄53%),股骨隧道位置平均为62.25%±5.610%(52% ̄73%);关节镜组胫骨隧道位置平均为41.05%±6.008%(25%~54%),股骨隧道位置平均为56.62%±7.316%(46% ̄77%)。导航组的股骨及胫骨隧道位置较关节镜组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的标准差小于关节镜组。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可以使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中胫骨及股骨隧道的位置更偏后,提高了手术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5.
后十字韧带重建后移植物组织学与胶原表型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采用半腱肌腱重建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后移植物的组织学与胶原表型的变化.方法取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组18只切除右膝PCL后即刻用双股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实验组于术后3、6、52周各处死动物2只,12、26周各处死动物6只,切取半腱肌腱移植物;对照组2只直接切取半腱肌腱和PCL.标本采用HE、甲苯胺蓝以及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物的组织学与胶原表型变化,并与正常半腱肌腱和PCL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半腱肌腱和PCL在细胞构成上有明显的差别,PCL内可见软骨样细胞;重建后的移植物经过坏死、细胞重新长入、胶原形成和重塑阶段,52周时形成的结构类似于正常PCL,但在纤维排列上与正常PCL仍有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PCL纤维内部仅有Ⅰ型胶原表达,重建韧带Ⅰ型胶原染色随时间延长从少到多,Ⅲ型胶原染色从多到少,52周时移植物内局部仍有表达.结论采用半腱肌腱重建PCL 52周时移植物和正常PCL结构相似,但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26.
朱勇  贾子超  王军 《中国骨伤》2006,19(3):187-187
漂浮膝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骺端骨折而导致整个膝关节呈连枷状。骨折多属于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全身多处复合伤,治疗较困难。在漂浮膝中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使治疗、康复更困难。复习我科漂浮膝合并交叉韧带损伤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三维骨建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韧带平衡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以三维骨建模为基础、无需影像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中韧带平衡的作用。方法2002年11月~2003年6月,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在Ceravision无需影像资料的三维骨建模系统导航监控下,辅助完成TKA21例。男5例,女16例,年龄64~79岁,平均72.4岁。其中2例既往行胫骨近端截骨术,1例行股骨远端截骨术。14例膝内翻,7例膝外翻。术前下肢全长X线正位片测量,内翻13°~外翻13°,平均2.36°;膝关节X线正位片测量,应力下内翻平均8.47°(内翻2°~内翻20°),应力下外翻平均3.63°(内翻7°~外翻12°)。结果术中导航系统测量,额面内翻12°~外翻10°,平均3.3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面应力下内翻平均6.47°(内翻0°~内翻24°),应力下外翻平均4.32°(内翻8°~外翻1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导航系统测得膝内外翻平均0.175°(内翻2°~外翻3°),而术后下肢全长X线正位片测量平均0.3°(内翻3.5°~外翻1.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关节活动度为105~130°,平均115°,膝关节额面松弛度0.2~0.5cm,平均0.27cm。人工膝关节胫、股骨假体取得满意的对位置入和韧带平衡,无关节失稳和髌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以三维骨建模为基础、无需影像的Ceravision系统,具有三维立体定位、优化截骨,并通过旋转对位和韧带松解获得伸屈膝关节等距间隙与韧带平衡稳定的作用,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可在TKA中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28.
膝关节手术常规切口入路最大的问题在于导致手术后粘连、膝关节僵硬,据文献统计,比例高达10%左右,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膝关节镜手术切口小、损伤轻,能较好地减少类似并发症。  相似文献   
29.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节镜下手术是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标准术式,近年来又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着重介绍获得功能重建效果所必须重视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同种异体BPB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优缺点及疗效。方法:6例后交叉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的患者均采用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BPB进行重建。关节镜检查,确诊后去除韧带残端,髁间窝成形,膝内侧有限小切口辅助定点,钻孔,引入BPB后界面螺钉固定,结果:随访4-18个月,关节稳定性良好,下地负重患者无明显不适,同时行前,后交叉韧带一期重建关节活动度差,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结论:同种异体BPB是后交叉韧带重建的理想材料,可达到等长重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等优点,能否一期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尚有待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