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0篇
  免费   1477篇
  国内免费   706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544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1086篇
内科学   815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3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774篇
综合类   2632篇
预防医学   329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2455篇
  45篇
中国医学   682篇
肿瘤学   2504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733篇
  2022年   678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563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666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826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舒尼替尼治疗的25例晚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59 (33~80)岁。25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癌,其中2例为TFE3融合基因相关肾癌,1例部分肉瘤样变,25例患者均发生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评价其生存获益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1.0(2.5~24)个月,2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体人群ORR 36.0%,DCR 84.0%,9例患者部分缓解,12例患者病情稳定,4例患者疾病进展,中位PFS 12.7个月(95%置信区间:10.7~14.7),中位OS尚未达到。治疗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0%,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等,90%的不良反应为1~2级。  相似文献   
102.
何祥梁 《广东医学》2000,21(4):347-348
基因治疗是从分子水平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调控。由Rosenberg[1]1990年首先进行第1次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以来,近 10 a来这一领域发展很快,本文把有关基因治疗的转导方法进行简要综述。1概述 目前,基因转移方法有物理方法(显微注射法、电穿孔法、基因枪),化学方法(磷酸钙共沉淀、DEAE-萄聚糖法),生物学方法(脂质体、原生质体融合法、病毒性载体)等。病毒性载体是目前研究得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核酸运载工具(vector),因此人们通常简单地把基因转递方法分为病毒性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种。2非…  相似文献   
103.
刘健  洪流  孙业忠 《贵州医药》2003,27(7):608-610
目的 探索氩氮靶向冷冻治疗系统(氩氮刀)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颅后,根据MRI及CT设计冷冻范围,应用氩氮刀冷冻-复温-冷冻后切除胶质瘤,并取冷冻前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8例Ⅱ~Ⅳ级胶质瘤患者肿瘤均达到全切,术中出血少,术后短期未见副作用及神经功能缺失。冷冻前后病理切片对比:与冷冻前对比,冷冻后标本在普通显微镜下见有明显出血灶;透射电镜下可见几乎所有细胞核膜肿胀,核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凝结为粗颗粒状,明显边聚,线粒体明显肿胀,部分破裂崩解。结论氩氮靶向冷冻治疗系统治疗脑胶质瘤具有能直接摧毁肿胀细胞、手术安全、出血少、全切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4.
纳米技术及制剂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近年来运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制剂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运用纳米技术制备纳米制剂具有靶向性,增加药物疗效,减少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等功效。结论:纳米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出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以毫微粒的包封率作为考察指标,系统观察法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得到的毫微粒粒子均匀圆整,平均粒径100-200nm之间。包封率较高,平均为87.06%。结论 工艺先进可行,可作为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中药和天然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向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为第四代的药物剂型。采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研究的重点 ,磁靶向 ,酶靶向制剂也是研究热点。此外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OCDDS)也是靶向制剂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是经口服将药物运送到回盲肠后释放并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在我国还仅处于试探阶段 ,目前中药和天然药物的靶向制剂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天然单一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 ,而用中药有效部位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 ,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开展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 ,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 ,靶向制剂是中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7.
肝靶向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东锋  易以木 《医药导报》2003,22(2):113-114
纳米粒具有靶向性,能直接向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靶结构输送药物,同时具有缓释、保护药物、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肝靶向纳米粒可用于肝肿瘤的化疗、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细胞内感染的治疗、抗肝部寄生虫及基因治疗.随着纳米粒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肝肿瘤及非肿瘤领域,纳米粒都将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8.
纳米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81年 ,美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STM) ,可分辨出单个原子 ,是人类首次能够直接观察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显微镜 ,使纳米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1]。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在纳米(1×10-9m)尺寸空间内对物质或者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技术 ,其最终目标是按照人类意志直接用单个的原子、分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由于纳米材料在性质上的奇特性和优越性 ,使其在药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纳米控释靶向系统纳米控释靶向系统包括纳米粒子(nanoparticales)和纳米胶囊(nanocapsules) ,…  相似文献   
109.
盐酸小檗碱结肠靶向给药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盐酸小檗碱结肠靶向给药胶囊。方法 :制定质量标准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线性范围在 2~ 12 μg·mL-1,方法回收率为 99.2 6 % ,该胶囊的含量为标示量的 10 0 .6 3%。结论 :盐酸小檗碱结肠靶向给药胶囊制备简单 ,其质控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构建载多柔比星的普通毫微粒、全抗体免疫毫微粒和抗体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比较它们对肿瘤的体外和体内靶向性,寻找对肿瘤组织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的制剂。方法 采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丙酸酯(SPDF),将兔抗大鼠乳腺癌细胞系Walker-256细胞的多克隆抗体(Wab)和其F(ab’)2片段即WF(ab’)2与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RB)的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粒(DRB-HSA-NP)交联,制备全抗体免疫毫微粒Wab-DRB-HSA-NP和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WF(ab’)2-DRB-HSA-NP,比较它们的体外肿瘤细胞靶向性和体内组织器官靶向性。结果 与DRB-HSA-NP相比,两种免疫毫微粒均有较好的体外肿瘤特异靶向性,瘤体内给药后在瘤体内的滞留量也显著增高,特别是WF(ab’)2-DRB-HSA-NP,由于所偶联的抗体切除了FC段,降低了抗体与巨噬细胞的结合。结论 免疫毫微粒,特别是WF(ab’)2-DRB-HSA-NP具有较好的肿瘤肥向性,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