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560篇
  免费   21010篇
  国内免费   10796篇
耳鼻咽喉   3824篇
儿科学   4934篇
妇产科学   3234篇
基础医学   12313篇
口腔科学   3656篇
临床医学   62396篇
内科学   38128篇
皮肤病学   7259篇
神经病学   10362篇
特种医学   124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6篇
外科学   24117篇
综合类   117522篇
预防医学   31560篇
眼科学   6929篇
药学   53385篇
  636篇
中国医学   45023篇
肿瘤学   17102篇
  2024年   2958篇
  2023年   10214篇
  2022年   9642篇
  2021年   11962篇
  2020年   11481篇
  2019年   11512篇
  2018年   5776篇
  2017年   9579篇
  2016年   10978篇
  2015年   12214篇
  2014年   20977篇
  2013年   20531篇
  2012年   25572篇
  2011年   27454篇
  2010年   25833篇
  2009年   25071篇
  2008年   27779篇
  2007年   25577篇
  2006年   23186篇
  2005年   23493篇
  2004年   18686篇
  2003年   17845篇
  2002年   14577篇
  2001年   12554篇
  2000年   9282篇
  1999年   6887篇
  1998年   6212篇
  1997年   5500篇
  1996年   4950篇
  1995年   4124篇
  1994年   3381篇
  1993年   2192篇
  1992年   1713篇
  1991年   1639篇
  1990年   1274篇
  1989年   1205篇
  1988年   443篇
  1987年   382篇
  1986年   294篇
  1985年   211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英语类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从2001—2007年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疼痛、脱位、感染、皮肤坏死、关节功能等并发症和近期疗效。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与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比较,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总体的比值比(OR)值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7篇相关的文献,以微创与传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的文献共18篇。研究结果提示Q值=13.93,P=0.53,不存在异质性,OR值为0.84,95%CI(0.58,1.20),P=0.34。微创全髋置换术后总体并发症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相当。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血肿、皮肤坏死、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的发生率高于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而以疼痛、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低于后者,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功能更佳。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较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的出血和输血少,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更短,而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得更好,疼痛更少。但是应当重视较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新增的并发症,比如假体周围骨折、血肿等。  相似文献   
992.
2型糖尿病肾病(DN)在患病初始阶段往往容易被忽视,到发现时肾脏的病变已经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失去了有效防治的最佳时机.探讨2型D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意义重大.我们以无肾功能损害的2型糖尿病20例为对照,检测血中血浆凝血酶原片断1 2 (PF1 2)、D-二聚体,以观察2型DN的凝血及纤溶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变化的研究,初步探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自由基水平升高的机制,为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赵三明 《心脏杂志》2007,19(3):372-372
目的 观察心率震荡(HRT)与患者预后关联性。方法 采用Hoher监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患者198例及52例正常人。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频发多源室早(VPB)组、偶发VPB组,并对各组间HRT(TO、TS)等参数与正常人对照观察。同时对室速患者HRT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指标进行预测比较。  相似文献   
995.
黄佩霞 《心脏杂志》2007,19(3):366-367
目的 初步观察经食管电生理术对35例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意义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有心慌病患者35(男24,女11)例,年龄12—64(平均31.9)岁。HR120-234次/min,为明确诊断及治疗而行食管电生理术。结果 其中正发心动过速者14例,常规心电图不能诊断其心动过速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ICAM-1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表达ICAM-1,且神经元表达较明显。结论ICAM-1在人类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最终引发炎性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997.
小骨窗微创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月~2006年3月,我们对20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了小骨窗开颅术或传统骨瓣开颅术,其中男126例,女80例;年龄55~85岁,平均66岁。高血压病史明确172例,在临床及术中排除其他脑血管骨窗直径2.5~3cm,切开脑皮质约1.5cm,  相似文献   
998.
神经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神经组织及血管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可分为:(1)无症状性梅毒;(2)脑膜血管型梅毒;(3)脑实质型梅毒,包括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神经梅毒是可治的,及早诊断对预后有积极意义.本文报道2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经岛阈后入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此术式病人的手术效果,与同期常规经颞上回或颞中回入路开颅47例此类病人进行对比,分析有关文献。结果经岛阈后入路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颅手术。结论经岛阈后入路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肝脏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在临床上少见,术前往往难以确诊。我科近年收治2例在术前,术中误诊,报道如下。例1女,56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6个月,加重10 d”于1993年12月6日入院。右上腹痛为间歇性胀痛,以餐后为重,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及皮肤黏膜黄染,服用多潘立酮后可减轻。10 d来症状加重。入院检查:体温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