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7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362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451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02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122篇
预防医学   508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420篇
  12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154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口咽癌自动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和人工容积旋转弧形调强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等差异,评估自动IMRT计划在口咽癌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5例口...  相似文献   
992.
静态负荷对大鼠离体骨骼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线粒体钙浓度(MCC)、自由基和胞内酶释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细胞内钙浓度升高的来源。方法通过不同Ca  相似文献   
993.
3~6岁幼儿静态直立平衡能力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3~6岁幼儿的静态直立平衡能力,比较分析四种状态下幼儿静态直立平衡机能的年龄和性别特征。方法:以淮南市市区两所幼儿园298名3~6岁幼儿和作为成人参照的76名大学生为对象,使用Tetrax平衡测试仪测定受试者四种状态下(睁眼、闭眼、睁眼-垫上、闭眼-垫上)静态直立时的一般稳定性指数、体重分布等指标。结果:(1)3~3.5岁组与4~4.5岁组、5~5.5岁组相比,在睁眼、闭眼、睁眼-垫上三种状态下一般稳定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2)3~6岁幼儿一般稳定性指数发展有女生优于男生的倾向;(3)体重分布的主要特征为两脚脚跟承受更大的体重,左侧支撑体重大于右侧,并且体重分布有随年龄增长平均分布于左右脚的脚趾与脚跟的趋势。结论:3~6岁幼儿随年龄增长,静态直立平衡能力增长迅速,3~4岁增长幅度大于4~5岁;3~4岁年龄段女性幼儿的前庭功能的发育可能先于男性幼儿;3~6岁幼儿体重分布主要位于脚后跟并有偏左侧支撑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4.
光动力疗法联合适形调强放疗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区域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comformed radiotherapy,IMCRT)治疗的剂量效应,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不同策略的有效综合治疗依据.方法 对手术失败或无手术适应证的空腔或浅表肿瘤患者,采用局部区域的综合治疗手段,观察PDT治疗在不同时间、能量密度、分次(TDF)与IMCRT/中医药治疗的量效关系.即分析在一定能量密度下照射20 min/次、30 min/次或照射1次、3次,以及不同能量密度即200 J/cm2、300 J/cm2下PDT治疗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PDT联合IMCRT和中医药治疗肿瘤,随着TDF的变化有显著统计意义,PDT对中晚期肿瘤特别是空腔脏器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肯定的,对梗阻型、放化疗失败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有较高的姑息治疗价值.结论 采用PDT、IMCRT与中药不同策略的综合治疗,通过TDF的优化方案,创伤性小、不良反应少,可达到减毒增效带瘤生存的目的,使中晚期肿瘤患者"变不治为可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0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术,大部分患者瘤床放置银夹标记.术后采用NE(诺维本+表阿霉素)或TE(紫杉醇+表阿霉素)或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6周期.化疗后全乳接受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瘤床电子线补量10 Gy分5次.ER/PR阳性的患者均给予三苯氧胺为主的内分泌治疗.结果 随访截至2007年12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满1、2、3年的例数分别为108、88、58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8/108)、100%(88/88)、98%(57/58),局部复发3例;放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乳房远期外观形状良好,未出现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及心脏损伤等副反应.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生存率高,复发转移少,副反应轻,达到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目的 .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估算和比较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过程中所受的辐射当量剂量.方法 使用热释光剂量仪对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过程中所受的周边剂量进行了测量,并推算出了患者全身当量剂量.结果 鼻咽癌患者靶区剂量给予70 Gy时调强放疗加速器的平均输出量为25235 MU,患者所受全身当量剂量为73.65 mSv;常规放疗加速器的平均输出量为8575 MU,患者所受全身当量剂量为15.28 mSv.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所受当量剂量高于常规放疗4.8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束流调强放射治疗(IMRT)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IMRT方法,治疗食管癌45例单次分割剂量2.0~2.5Cy/次,1次/天,5次/周,共25~33次,总剂量50~66Gy,中位处方剂量60Gy。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91.1%。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1%、77.8%和62.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68.9%、51.1%。中位生存期36.4个月。仅1例出现3级食管炎,余放射不良反应均为0~2级。结论IMRT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同时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调强放疗技术对减轻患者治疗后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方面的意义.方法 参考EORTC QLQ-C30并结合鼻咽癌的相关症状及副反应,制定了包括35项内容的"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面访问卷调查了142例鼻咽癌无瘤生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随访中位时间为25个月,按不同的放疗技术将患者分为调强放疗组(IMRT组)75例和常规放疗组(CRT组)67例.用SAS 8.1软件包处理数据,比较两组无瘤生存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分析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IMRT组、CRT组在情感认知功能领域评分分别为82.8±14.7、77.5±16.0(t=2.07,P=0.040);在疾病与治疗相关症状、反应领域评分分别为78.9±10.3、69.8±13.3(t=4.59,P=0.000).两组在口干、张口困难、吞咽呛咳、声嘶、颈部活动受限、进食吞咽困难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中,身体功能评分的因素为性别,回归系数为-4.692;总体生存质量自我评分的因素为随访时间和学历,回归系数分别为-0.618和12.316;经济状况评分的因素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回归系数-11.133;疾病与治疗相关症状反应评分的因素为组别(即放疗技术)和年龄,回归系数分别为-9.384和-5.853.结论 IMRT技术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口干、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进食吞咽困难等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同放疗技术、性别、年龄、家庭月人均收入、学历、随访时间等从多个维度上影响着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9.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5例病理明确的T4期患者行IMRT,2.2Gy/次,每日1次,每周照射5天,DT:80Gy/36f,53天完成。观察近期疗效包括排尿改善、PSA变化、肿块缩小以及毒副作用。近期疗效采用WHO实体瘤标准评价,毒副作用采用RTOG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结果:11例有排尿困难的患者放疗结束时症状基本缓解;除2例PSA>100ng/ml外,9例放疗后6个月PSA值明显下降。放疗后1、3、6个月复查有效率(按前列腺局部计算)分别为66.7%(10/15)、66.7%(10/15)和80.0%(12/15)。急性胃肠道放射反应为26.7%(4/15),2级6.7%(1/15),未出现3级,未发现有晚期胃肠道放射反应。急性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40.0%(6/15),2级13.3%(2/15);晚期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20.0%(3/15),2级13.3%(2/15,前列腺电气化治疗患者),未出现3级毒副反应。结论:IMRT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较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10例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与箱式四野放疗各危及器官剂量差别和急性毒副反应,评价IMRT做为宫颈癌常规放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10例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每位患者均同时作调强计划和箱氏四野计划,比较各危及器官的DVH曲线图。结果:两种方法处方剂量均较好的覆盖了靶区。在50Gy水平,IMRT中小肠、膀胱、直肠的体积分别减少了24.1%、38.1%、28.5%,患者副反应轻微,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结论:IMRT在宫颈癌治疗中剂量分布优于箱式四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