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09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96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2920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10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916篇
外科学   323篇
综合类   3657篇
预防医学   4652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611篇
  9篇
中国医学   647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483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839篇
  2012年   1044篇
  2011年   1279篇
  2010年   1205篇
  2009年   1231篇
  2008年   1180篇
  2007年   1079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867篇
  2004年   710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本文从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因素方面就手术室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临床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暴露于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中,如果不注意防护,很容易造成对护理人员的损伤。为了减少损伤的发生,应树立防护意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维护临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调查分析消化内镜中心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消化内镜中心11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危害消化内镜中心护士的5大有害因素.结论 消化内镜中心护士应重视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杜绝、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吴海燕 《职业与健康》2008,24(3):261-263
目的通过对2005-2006年邵阳市16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情况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解决的办法与对策。方法将预评价项目及建设单位进行分类,对建设单位申评时点、建设单位预评价相关资料提供的情况及主要评价内容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申评项目的及时申评率为68.75%;乡镇卫生机构为项目申评工作的空白点;建设单位提供的申评资料不够完整和全面;项目的放射防护设计方案不够完整和规范;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结论要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预评价工作的宣传、检查和执法力度,增强建设单位的法制观念和放射防护意识;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防护施工单位和评价机构各方职责,强化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设计的重要性;应重视放射防护设施设置、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和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建立在项目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流动采血车在街头采血已成为血液采集的重要方式.然而流动采血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着环境的不利影响和针刺伤、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职业暴露风险,采血护士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注意车内的环境卫生,以及手卫生,采用锐器盒,戴手套采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相关制度,调节心理压力,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等防护对策,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保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调查白云鄂博稀土矿区矿工头发样本中稀土元素含量,为稀土元素暴露的职业防护以及矿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白云鄂博稀土矿区53名矿工为暴露组,包头市南部距矿区135公里处A村庄57名健康农民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头发样本,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两组人群发样中15种稀土元素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暴露组男性发样中La、Ce、Pr、Nd、Tb、Ho、Tm、Yb含量高于对照组男性(P<0.05),暴露组女性发样中La、Ce、Pr、Nd、Tm含量高于对照组女性(P<0.05);暴露组男性发样中La、Ce、Pr、Nd、Yb含量高于暴露组女性(P<0.05),对照组男女发样中稀土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云鄂博稀土矿区矿工发样中多种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且男性矿工发样中多种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女性矿工。  相似文献   
997.
浅谈对X射线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着重分析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机械性因素及生理性和心理性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针对这些危险性因素分别提出各种应对防护措施及方法。增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把职业危害降到最低,减少和防止职业损伤的发生,促进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99.
<正>甲型H1N1流感(甲流)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故对此病早期快速诊断,切断传染源,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自2009年8月29日—2010年1月19日,西北大学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62例,笔者将治疗过程中采取的应对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朱春梅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205-205,212
护理人员长期处在高危人群之中,经常暴露于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环境里,或直接接触具有传染性的病变部位,职业感染的机会较多,而且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往往由于防护意识不强及患方诊疗环境等多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同时,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和工作中紧张的心态使得她们在心理上需要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些使护士成为职业危害中最为危险的群体之一。鉴于此,本文对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