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51.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但目前对ICH后脑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新的研究表明,铁超载在ICH后脑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脑铁分布和功能、ICH后铁超载引起脑损伤的机制以及铁螯合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Fe2+含量的关系,以及逐瘀安脑丸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 采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测定脑含水量、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尼莫地平组、逐瘀安脑丸组均从脑出血后6h开始出现脑水肿(P<0.05),3 d时达到高峰(P<0.01),且逐瘀安脑丸组、尼莫地平组脑水肿低于脑出血组(P<0.05);AQP4表达同样在3 d时达到高峰(P<0.05).在各时间点脑水肿程度与AQP4表达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6 h时(r=0.920,P<0.05),1 d时(r=0.952,P<0.05),3 d时(r=0.993,P<0.01),7 d时(r=0.947,P<0.05).对照组铁离子含量从6 h即开始上升,3 d时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7 d时仍高于正常(P<0.05); 尼莫地平组各时间点脑铁离子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逐瘀安脑丸大剂量组3 d和7 d时间点上脑铁离子含量均低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 脑出血后AQP4、Fe~(2+)表达明显增加,提示AQP4、Fe~(2+)参与了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逐瘀安脑丸可能通过降低Fe2+的含量以下调AQP4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3.
输液灭菌后引起乳光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灭菌后引起乳光的原因。方法:用去离子水配制0.9 % 氯化钠溶液,每100 ml 分别加0 .1~1 PPM的铁离子溶液,灭菌后检查澄明度。结果:100 ml 含0 .2PPM 铁离子即可引起明显乳光。结论:减少铁离子来源及加EDTA2Na 可防止乳光的产生  相似文献   
54.
水样中微量铁离子浓度测定的微型实验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解决医学院校化学实验的经费和污染等问题,对大学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水样中微量铁离子浓度测定进行了微型化技术探索.方法Fe3+与磺基水杨酸在NH3-NH4Cl缓冲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黄色配合物,通过分光光度法用微型实验仪器对原教材的相关部分进行了重新设计.结果Fe3+与磺基水杨酸在NH3-NH4Cl缓冲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λmax=420nm,吸收曲线为C=-2.88×10-6+8.83×10-3A,相关系数r=0.9996,回收率为94.8%~104.0%.结论所探讨的水样中微量铁离子浓度测定的实验微型化具有理论上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亦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55.
郭艳梅  张宏忠 《中原医刊》2000,27(12):25-25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pHS-3C型酸度计(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232型甘汞电极(上海电光器材厂);选择口部破损但Ag/AgC1电极及连结完好的废弃玻璃电极。 内参比液:称取FeCl30.41g,KC10.19g加去离子水250ml;废液:0.1mmol/L NaNO3溶液。称取NaNO30.85g加去离子水至100ml,此为0.1mol/L贮备液,可置冰箱保存。稀释1000倍即为0.1mmol/LNaNO3溶液;1.0mmol/L FeCl3标准溶液:称取FeC13.0.1624g定溶于1…  相似文献   
56.
目的:考察不同量活性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吸附作用;探讨铁离子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颜色的影响。方法:按处方量配制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分别加入不同量活性炭并在不同温度恒温30min后滤过,测定氧氟沙星、葡萄糖含量。另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精密加入100mg/L标准铁溶液适量,于100℃,40min灭菌,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随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温度升高,氧氟沙星含量明显降低,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颜色随Fe^3 浓度增加而加深,吸收度随Fe^3 浓度增加而加大。结论:在生产中要根据活性炭的量酌情增加氧氟沙星投入量,严格控制配制与灭菌温度及时间,限制外源性铁盐。  相似文献   
57.
盐酸川芎嗪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盐酸川芎嗪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红细胞自氧化溶血、H2O2所致红细胞氧化溶血,肝匀浆MDA生成和Fe^2 诱导的肝匀浆MDA生成,用比色法测定。结果 盐酸川芎嗪体外给药能明显抑制家兔红细胞自氧化和H2O2所致红细胞溶血,并抑制肝匀浆自发性和Fe^2 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 盐酸川芎嗪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对红细胞和肝组织细胞具有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半胱氨酸(Cys)、维生素C(VC)和亚铁离子(Fe2+)等常见还原性物质对五价无机砷[As(Ⅴ)]的还原作用及特点。方法模拟体内环境建立还原体系[37℃、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3μmol/L As(Ⅴ)、60mmol/L巯基化合物(GSH和Cys)、0~30mmol/L VC、0~40mmol/LFe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PLC-HG-AFS)检测各种反应过程中的三价无机砷[As(Ⅲ)]和As(Ⅴ)。结果As(Ⅴ)还原率和As(Ⅲ)生成率随GSH浓度增加(0~60mmol/L)而增加;当GSH浓度为60mmol/L时,As(Ⅴ)还原率和As(Ⅲ)生成率达到峰值;随着GSH浓度继续增加(60~80mmol/L),As(Ⅴ)还原率和As(Ⅲ)生成率反而下降;巯基化合物中的巯基(-SH)在还原As(Ⅴ)过程中起关键作用,60mmol/L的-SH反应30分钟后As(Ⅴ)还原率达到60%,As(Ⅴ)还原率与-SH的具体存在形式(GSH或Cys)无关;单独VC或Fe2+不能还原As(Ⅴ),但是当VC浓度大于10mmol/L或Fe2+浓度大于20mmol/L时,可以增加60mmol/L的-SH的还原作用(P<0.01)。结论巯基化合物中的-SH可以非酶促还原As(Ⅴ),VC和Fe2+可以增强-SH的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细胞外铁离子(Fe3 )浓度变化对人成骨细胞(hFOB 1.19)内Ca2 转运的影响.方法 将成骨细胞34℃培养3~4 d(细胞密度90% )并用胰蛋白酶淌化后分种于12孔培养板上.空白组加入双蒸水;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去铁氨(DFO)和枸橼酸铁铵(FAC).分别干预后立即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结果 CLSM显示,随着hFOB 1.19外Fe3 浓度的减少(DFO终浓度为200~300μmol/L),Ca2 向细胞内的转运量增加;而随着hFOB 1.19外Fe3 浓度的增加(FAC终浓度为50~100 μmol/L),Ca2 向细胞内的转运是降低趋势.结论 hFOB 1.19外Fe3 浓度的减少可以增加细胞内的Ca2 ,而胞外Fe3 浓度增加则减少细胞内的Ca2 .  相似文献   
60.
多糖铁复合物微丸中铁离子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多糖铁复合物微丸中铁离子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将多糖铁复合物微丸用硝酸硝化后,游离出铁离子,加入一定量的邻菲罗啉与之络合成橙红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收度。结果:铁离子与邻菲罗啉生成的络合物,在(510±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0.4~2.8mg.L-1时,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66%,RSD为0.7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为各种有机铁制剂中铁离子的含量测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