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3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68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46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06篇
内科学   95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173篇
特种医学   5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2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6663篇
预防医学   1169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2053篇
  21篇
中国医学   303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734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918篇
  2007年   896篇
  2006年   1003篇
  2005年   1150篇
  2004年   1060篇
  2003年   1055篇
  2002年   1002篇
  2001年   1144篇
  2000年   1354篇
  1999年   1296篇
  1998年   1317篇
  1997年   1118篇
  1996年   960篇
  1995年   612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在2008年的世界无烟日中,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吸烟、被动吸烟的危害之一就是导致动脉健康受损,动脉健康受损则使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病风险大大提高。用中医络病理论来解释,这里的动脉健康受损实质就是络脉受到损害,心脏、脑部的络脉不通可以直接导致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肥胖类型与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胖类型与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将57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126例,脑梗死组447例,脑梗死组再分为脑血栓形成组(215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232例),另外选择277例无脑卒中者为对照组。测量腰围、臀围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和腰臀比(WHR),分析肥胖参数与脑卒中各亚组的关系。结果脑卒中各亚组与对照组肥胖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WHR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WHR增大明显增加脑卒中各亚组的危险性(P<0.05);女性腹围增大患腔隙性脑梗死危险性升高(P<0.05);男性体重增加患脑出血的危险性升高(P<0.01)。结论腹型肥胖是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3.
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旭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31-1433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确诊,以65~90岁脑梗死患者68例为观察组,并设<60岁中年人脑梗死患者7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多个梗死灶为51.5%,双侧脑梗死为42.7%,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高血压、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和)糖尿病是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该年龄组脑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多脏器损害严重,致残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4.
选择脑梗塞患者127例,作OGTT,FPG≥7.8mmol/L,用100g馒头餐法,FPG<7.8mmol/L,用75g葡萄糖法.同时测定血脂、身高、体重、腰围(W)及臀围(H)、血压、肝肾功能等.结果脑梗塞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2%,而糖尿病、糖调节受损、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脂(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6%、25%、30%、90%、26%和5%.结论代谢综合征是脑梗塞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5.
王玮  王秀英 《陕西中医》2007,28(10):1307-1308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配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记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5例采用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配合针刺(内关、水沟、风池、四神聪等穴)。对照组口服脑复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7%,对照组73.77%,两组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补肾化痰醒神开窍法治疗脑梗塞后记忆障碍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超声电丛刺头穴丛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6在沈阳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男160例,女101例。均为首次患病,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丛刺治疗组131例,对照组130例。②丛刺治疗组:采用超声电丛刺治疗仪于头部电丛刺顶区(运动区),以100~200Hz疏密波电针通过6~8h,1次/d,1个疗程30次。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药物同等治疗。丛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干预30d。两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恢复,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③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测定脂蛋白(a)水平。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检测体感诱发电位。④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丛刺治疗组131例中:基本恢复31例,显著进步80例,进步15例,总有效率为96%(126/131);对照组130例:基本恢复14例,显著进步68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72%(96/130);丛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丛刺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A2、D-二聚体和脂蛋白(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丛刺治疗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波潜伏期与传导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结论:超声电丛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梗塞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而脑梗塞的急性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使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急性脑梗死常指在发病72h内的新发病人。由于缺血周边区侧支循环的存在,防止微血栓的进一步形成,保持有效的微循环灌注,阻止病情的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存在阿司匹林抵抗而造成了单药应用的局限性,合理的治疗措施就是联合应用机制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我院选用肠阿司匹林联合丹奥(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我院自2001年2月-2003年6月应用三九企业集团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39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0.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正确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显的日益重要。通过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