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2篇
内科学   2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41篇
综合类   784篇
预防医学   14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8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91.
【摘要】 目的:探讨经前路部分切除胸骨上端行上胸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10年9月采用胸骨上端部分截骨前入路手术治疗17例上胸椎病变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27~77岁,平均57.7岁。T3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T2~T3结核7例,T3~T4结核3例,T2骨巨细胞瘤2例,T3骨巨细胞瘤2例,T2软骨肉瘤1例。术前分析上胸椎矢状位CT片,确定手术需要显露的范围。半月形去除胸骨柄上部部分骨质,保留两侧胸锁韧带,从头臂动脉内侧窗或外侧窗显露病变部位,行病灶清除或切除、植骨或重建内固定。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经部分切除胸骨上端前入路均顺利完成手术,对上胸椎病灶显露良好。3例患者术中出现心跳缓慢、低血压或气道阻力增加,去除牵拉后很快恢复。手术时间2~3h,出血量200~700ml,平均400ml。术后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声音嘶哑,术后2个月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17~27个月,平均22.7个月,植骨均获骨性融合,颈胸段生理弧度恢复,无内固定失败,脊柱稳定性好。17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部分切除胸骨上端前入路可以在完整保留胸锁关节下有效显露T2~T4范围,操作简易,并发症少,是处理上胸椎病变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双侧胸大肌内侧头转移术治疗心脏术后并发胸骨哆开的方法. 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21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胸骨骨髓炎和纵隔感染的胸骨哆开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为53~72 (64.5±7.8)岁.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9例,心瓣膜置换术2例.采用清创、剔除坏死胸骨、保留部分或全部拔除胸骨固定钢丝、游离双侧胸大肌内侧头使之形成肌瓣并拉至中线位置无张力缝合,完全覆盖胸骨,放置负压吸引引流管,适时拔除,皮肤间断缝合. 结果 21例患者胸大肌肌瓣全部成活,均于术后2周内出院;20例术后愈合顺利,1例拔除引流管后引流口形成窦道并感染,再次手术局部切除窦道后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全组患者均胸骨固定,胸廓外形正常,无反常呼吸,未发现再发或迁延性感染. 结论 双侧胸大肌内侧头转移术是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难治性胸骨哆开的一种确切、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3.
目的介绍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例顽固性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于术后3d内顺利拔除引流管,伤口均为I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6(18~82)d,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0例(83.3%),平均随访6.3(1—14)年,均无胸骨切口感染再发和移植大网膜坏死。结论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顽固性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应用钛板内固定,增强胸骨稳定性,提高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6例应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骨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钛板内固定治疗26例,均为慢性感染患者,感染持续时间均超过3个月.3例深部感染患者采用伤口持续负压吸引(VAC)的方法辅助创面准备.26例患者均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无一例发生钛板感染需再次手术取出,且无一例因胸骨再次感染而需二次手术.结论 应用钛板内固定可以加强胸骨稳定性,减少局部组织渗出,提高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胸骨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在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采用胸骨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法完成甲状腺手术53例(观察组),采用颈白线切口行甲状腺手术44例(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分别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野显露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以及肿瘤大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短(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手术野暴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胸骨端入路行双侧巨大甲状腺手术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手术野显露优于颈白线切口,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
97.
卢德媛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271-1271
患者,男,63岁,于2002年12月19日因“活动后胸骨后疼痛半年,加重1d住院,既往:阑尾切除术后33年,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入院后常规检查18导联心电图示V2~V4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m V,查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Ⅰ均正常,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扩冠,抗血小板,抗凝血酶治疗,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98.
<正>例1男,49岁。因感情纠纷于2 h前用菜刀自刎砍伤颈部,当即出现呼吸困难、颈部出血不止,被家人急送卫生所后转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体检见颈部正中刀砍伤口,长约5 cm,位于胸骨上窝上方4 cm处,伴颈部血管破裂,血流不止并有血凝块。急诊给予手术治疗。术中开辟2条静脉通路,紧急输鲜血800 ml,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清创手术,术中见颈前筋膜、肌层断离,环状软骨与第一气管环间断离,  相似文献   
99.
食管中上段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因“反复上腹及胸骨后疼痛1年,进食轻微梗阻感半年”入院,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及黑便,饮食量无变化,体重无明显下降。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0-23cm食管左后壁可见一蓝色隆起,向食管腔内生长,约占管腔的1/3,表面光滑,未见分泌物及充血糜烂,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100.
1 临床资料 患者50岁,男性,主诉活动时胸闷、气短1年余,加重半个月.患者1年多前开始胸骨后憋闷、气短,偶有胸痛伴出汗,无恶心、呕吐、咳嗽、咯血、双下肢浮肿等,无乏力、盗汗.否认外伤史,否认长期卧床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