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7篇
  免费   1121篇
  国内免费   1453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495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1118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4297篇
内科学   3323篇
皮肤病学   96篇
神经病学   1939篇
特种医学   11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2633篇
综合类   9160篇
预防医学   1288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3455篇
  56篇
中国医学   3539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664篇
  2019年   710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733篇
  2015年   911篇
  2014年   1538篇
  2013年   1451篇
  2012年   1924篇
  2011年   2197篇
  2010年   1893篇
  2009年   1905篇
  2008年   2108篇
  2007年   1826篇
  2006年   1820篇
  2005年   1674篇
  2004年   1310篇
  2003年   1203篇
  2002年   1030篇
  2001年   939篇
  2000年   702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520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384篇
  1995年   367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目的:评价探究贝那普利联合黄葵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来某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按照抛硬币的分组方式均匀分成两组,即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和观察组(贝那普利联合黄葵)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后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选用黄葵联合贝那普利的药物价值高,对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视神经病变的MRI表现差异,探讨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3.0 T磁共振仪对伴有视神经损害的20例MS患者及11例NMO患者行视神经MRI检查,比较MS和NMO视神经病灶断面分布位置,受累视神经的病变节段分布和视神经病变长度的差异。结果MS组视神经病灶周边型的发生率高于N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受累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病变发生率高于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组的视神经病变长度大于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与NMO视神经病变影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视神经MRI在NMO与MS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磁共振多体素频谱技术在早期海马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单侧颞叶癫痫患者行常规MR及双侧海马区多体素频谱检查,测量双侧海马区域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的信号强度,分析双侧海马区代谢物的分布情况。结果 1常规MR检查示4例单侧海马萎缩,4例诊断侧别不一致,20例海马形态学未见改变;2患侧NAA、NAA/Cho、NAA/Cr、NAA/(Cho+Cr)值较对侧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体素磁共振频谱技术能够早期发现海马硬化,进而可对癫痫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测186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1)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的T2DM患者)96例;(2)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性的T2DM患者)90例。并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IGF-1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IGF-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05—2014-05接收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诊断评价不同年龄段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统计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35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分别占38.92%、32.10%,颈动脉狭窄占2.84%;60~85岁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构成比高于50~59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85岁组颈动脉狭窄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1)。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及并发症种类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史、并发症种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颈动脉斑块形成对其的影响作用最大(OR=0.686,95%CI:0.565~0.698,P0.05)。结论年龄、吸烟饮酒史、并发症及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影响脑卒中高危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就诊的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数据,进行病因学分类。结果连续收集134例溶栓医生初步判断为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44例,中位数年龄57岁(四分位数间距50~70),从发病到完成DWI检查的中位数时间266.5 min(四分位数间距205.3~362.5)。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四分位数间距1~3)。33例患者住院进一步诊治。有27例(81.8%)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另有6例(18.2%)诊断为其他疾病。27例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中,9例(33.3%)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灶,5例(18.5%)症状加重后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未加重但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症状加重后复查DWI仍无缺血灶但有可以解释症状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大血管闭塞/狭窄或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低灌注区,6例(22.2%)虽DWI阴性但MRA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大血管闭塞/狭窄或PWI有低灌注区,5例(18.5%)DWI阴性且未见大血管异常。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27例患者,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的分型标准,15例(55.6%)为大动脉粥样硬化,11例(40.7%)为小动脉闭塞,1例(3.7%)病因不明。住院患者中,除1例(3.0%)患者出院时明显残疾外,其余32例(97.0%)患者出院时结局良好。101例患者在急诊治疗后出院。其中80例(79.2%)DWI阴性且未见其他异常,5例(5.0%)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灶,14例(13.9%)虽DWI阴性但MRA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大血管闭塞/狭窄或PWI低灌注区修正诊断为缺血性卒中,2例(2.0%)诊断为其他疾病。结论 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数为小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狭窄和小动脉闭塞是主要病因。在急诊溶栓绿色通道中,溶栓医生初步判断为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读片遗漏、显影延迟的可能和病情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增高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入选9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测量观察颈动脉内膜厚度,粥样斑块的数量及部位。定量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合并颈动脉粥硬化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9.94±8.95mg)VS(4.12±2.85mg),P<0.05。颈动脉内有多个斑块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的患者(12.68±8.34)VS(9.94±8.95)mg,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内膜厚度,斑块数量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998.
系统性硬化病肺间质病变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系统性硬化病 (SSc)肺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方法检测了病例组 (SSc 2 0例 )及正常对照组( 3 0名 )的血清VEGF ,并分析血清VEGF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血清VEGF ( 3 63± 178)ng/L较正常对照组 ( 183± 5 9)ng/L明显升高 (P <0 0 0 1) ,VEGF升高的SSc患者肺间质病变的发生率 ( 87 5 % )显著高于VEGF正常的SSc病患者肺间质病的发生率 ( 3 3 3 % ) (P <0 0 5 ) ,SSc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VC % )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DLCO % )呈负相关 (r =- 0 86,P <0 0 0 1;r =- 0 87,P <0 0 0 1)。结论 血清VEGF水平的测定 ,对评估SSc肺间质病变的病情活动性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老年人肾小球肾炎的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老年人易发生肾功能障碍 ,透析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多 ,日本 1999年新导入透析患者中 ,6 5岁以上患者占 5 0 % ;而随着老年患者实施肾活检的增多 ,老年肾小球肾炎的诊断率也明显上升 ,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UnitedKingdomMedicalResearch ,UKMRC )Glomeru lonephritisRegistry数据 ,英国 1990年肾活检患者的 30 %为 6 0岁以上患者。因此 ,在社会老龄化不断进展的今天 ,了解老年肾小球肾炎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地防治和延缓其肾功能的进展 ,不仅对从事老年医学的专业医生…  相似文献   
1000.
柳澄 《山东医药》2002,42(14):58-59
随着 CT和 MRI的应用 ,尤其是 MRI多种扫描序列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逐渐成为多发性硬化 (MS)的重要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方法。1 CT检查七八十年代 ,由于 CT扫描可以直接观察到脑灰白质的改变 ,注射含碘对比剂 (旧称造影剂 )后扫描能够显示血脑屏障的破坏 ,使其成为诊断多发性硬化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髓鞘脱失与 CT成像有关的病理改变是水成分增多 ,所以病变区域显示为低密度 ,大小不等 ,形态以圆或椭圆形为主 ,部分为片状 ,大多数无占位征象 ,部分急性期有轻度占位征象 ,即邻近脑沟和 (或 )脑室变窄。病灶多位于侧脑室体部周围的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