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采用AFP IgG F(ab′)_2片段与聚苯乙烯空白胶乳致敏成胶乳试剂,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和无需特殊器材的AFP胶乳凝集试验。用该法检测了6249份血清标本,并与对流电泳(CIE)、间接血凝(RPHA)和放射免疫法(RIA)作了比较。结果显示胶乳法敏感性及特异性较理想,试剂稳定期在一年以上,适于常规应用和人群肝癌的普查。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应用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PSSa)微囊化胰β细胞株MIN6作为一种新型人工生物胰岛,采用静态培养胰岛素释放试验和灌流实验,探讨其在体外糖刺激时胰岛素的释放反应.静态培养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显示,低糖浓度(3.3mmol/L)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量为8.824±0.698μU/(100microbeads·h);高糖浓度(16.7mmol/L)刺激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量为28.045±4167μU/(100microbeads·h),约为低糖浓度时的3.2倍,有显著性差异(P<0.05).灌流实验结果显示,用16.7mmol/L糖浓度刺激,胰岛素的释放量逐渐增加,约在高糖刺激后50分钟时胰岛素的释放量达到高峰,约为38.66μU/(100microbeads·h);将糖浓度改变为3.3mmol/L,胰岛素的释放量逐渐下降.实验结果表明,琼脂糖/聚苯乙烯磺酸免疫隔离膜微囊化胰β细胞株MIN6作为一种新型人工生物胰岛,具有良好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反应,为进一步进行实验及临床移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聚苯乙烯纳米粒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PS、氨基聚苯乙烯(PS-NH2)及羧基聚苯乙烯(PS-COOH)纳米粒刺激HK-2细胞0.5h,经DCFH-DA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0.1 μg·mL-1PS纳米粒可引起细胞内的活性氧增加,2、4、100 μg·mL-1PS纳米粒可引起活性氧降低;4、100 μg·mL-1 PS-NH2纳米粒可引起细胞内活性氧降低;0.1、1、2、4、100 μg· mL-1PS-COOH纳米粒可引起细胞内活性氧降低.结论 低浓度PS纳米粒可增加HK-2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高浓度则减少活性氧;PS-COOH纳米粒的活性氧降低效应比PS-NH2强.  相似文献   
44.
使乙醛酸(GA)与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CMCPS)微球发生酯化反应,将醛基(AG)引入交联聚苯乙烯(CPS)微球表面,得到改性微球CPS-AG;再以间氨基苯酚(MAP)为试剂,使微球CPS-AG表面的AG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了表面键合有氨基酚型双齿席夫碱配基的功能微球CPS-AGAP;最后,使微球CPS-AGAP与硫酸氧钒发生配位螯合反应,获得了表面固载有氨基酚型双齿席夫碱氧钒(Ⅳ)配合物的固体催化剂微球CPS-[VO(AGAP)2]。重点考察了主要因素对GA与CMCPS微球的酯化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固体紫外(UV)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微球进行了充分表征。分别将微球CPS-[VO(AGAP)2]用于环己醇和乙苯的分子氧氧化过程,考察其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溶剂的极性有利于GA与CMCPS微球之间的酯化反应,极性较强的N,N-二甲基乙酰胺为适宜的反应溶剂,90℃为适宜的反应温度。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CMCPS微球的氯甲基转化率可以达到82%。在分子氧氧化环己醇和乙苯的过程中,非均相催化剂CPS-[VO(AGAP)2]微球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5.
背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当粒度的聚苯乙烯微球是日常工艺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分散聚合得到的微球具有很好的单一分散性,其粒径在几百个纳米到几个微米之间。目的:观察分散聚合法中分散介质及单体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与分布宽度的影响。方法:在配有机械搅拌和冷凝管进出口的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无水乙醇和水,在70℃下预分散30min,缓慢滴加入溶有偶氮二异丁腈的单体苯乙烯,在70℃下聚合反应8h,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即得聚合物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对聚苯乙烯微球进行了形貌表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结果与结论:当使用一定配比的混合介质无水乙醇和水,在一定的单体用量下,用分散聚合法能制得粒径在1.0~2.0μm之间,分布宽度在0.715~0.965之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46.
以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MPS)修饰的二羟基硅酞菁(SiPc(OH)2)为荧光单体(SiPc,OSi(C9H17O42)、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原位共聚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单分散聚苯乙烯荧光微球(P(St-co-SiPc))。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微球的形貌与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荧光单体与苯乙烯的用量、反应温度对微球形貌与荧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紫外光谱进一步研究了该微球的光敏特性。结果表明,柔性不饱和侧链修饰的硅酞菁单体与苯乙烯的相容性良好,合成的荧光微球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与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47.
利用原位聚合方法将聚苯乙烯(PS)共价接枝到二硫化钼纳米片表面,获得的材料MoS2-PS能均匀地分散在常见的有机溶剂中。开孔Z-扫描实验结果表明:与MoS2、MoS2/PS相比,MoS2-PS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及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样品均表现出更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相对于溶液,在532 nm和1 064 nm激光激发时,MoS2-PS/PMMA固体薄膜表现出最大的非线性吸收系数(βeff),分别达到407.70 cm/GW(MoS2-PMMA:100.69 cm/GW;MoS2/PS/PMMA:116.55 cm/GW)和429.64 cm/GW(MoS2-PMMA:-48.92 cm/GW;MoS2/PS/PMMA:66.31 cm/GW);相应的光限幅阈值分别为0.92 GW/cm2(532 nm)和1.12 GW/cm2(1 064 nm)。MoS2-PS/PMMA固体薄膜经200℃退火处理后,βeff和光限幅性能得到增强(βeff分别为455.67 cm/GW和448.90 cm/GW;光限幅阈值分别为1.07 GW/cm2和0.87 GW/cm2)。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心肌的丙二醛含量随门脉输注ADR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呈正相关联合应用DAC-树脂血液灌流较对照灌流组明显降低了ADR5mg/kg和10mg/kg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心肌MDA含量。  相似文献   
50.
以自制间规聚苯乙烯(sPS)功能化合成的磺化间规聚苯乙烯(SsPS-H)作相容剂,研究其对sPS/PET共混物微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SsPS-H能够有效地改善二者的相容性,当sPS/PET/SsPS-H为85/15/2(重量比)时,冲击强度达到11.4kJ/m^2,为纯sPS的3倍,此时材料的弯曲强度为39.1MPa,下降约8%;DMA结果表明,随SsPS-H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Tg逐渐提高;DSC分析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中sPS的熔点不受SsPS-H含量的影响,而PET的熔点在加入6份SpPS-H时明显降低。sPS在达到最大结晶速率的温度均随SsPS-H用量的增加先提而后下降。SEM观察到加入SsPS-H后,PET分散相的尺寸减小,且均匀程度增加,共混物室温下冲击断裂显著地由脆性转变为韧性,当加入6份SsPS-H后,冲击断裂又出现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