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7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56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6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99篇
内科学   104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159篇
综合类   4004篇
预防医学   745篇
药学   1679篇
  35篇
中国医学   732篇
肿瘤学   1315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764篇
  2013年   665篇
  2012年   821篇
  2011年   806篇
  2010年   674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孙东辉 《四川医学》2010,31(3):378-379
目的实践探索更微创型的"三孔法"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6月36例患者开展"三孔法"结肠癌根治手术,以236例"五孔法"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手术用时、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患者恢复等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清扫淋巴结枚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孔法"恢复时间少于"五孔法",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孔法"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可取得与常规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相同的手术疗效,同时手术更微创化,恢复时间更短,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992.
结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其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结肠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而晚期易漏诊及误诊,癌肿导致肠梗阻则是结肠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部分患者最早的临床表现或是作出诊断时的症状。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64例,现就其手术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3.
冯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188-189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年间25例结肠癌合并穿孔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采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姑息性切除术17例,单纯行近侧肠造口术加腹腔冲洗引流术5例。结果 21例治愈出院,4例死亡,治愈率84%.结论解决腹腔及全身感染问题加上抗休克治疗和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结肠癌合并穿孔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基层医院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晓东  廖伟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1014-10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急诊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肠切除吻合中如何运用结肠灌洗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9年我院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中应用结肠灌洗后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术的38例病例,结合文献分析在基层医院中行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如何选用结肠灌洗。结果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应用个体化的治疗充分地行结肠灌洗后,38例患者均于Ⅰ期乙状结肠癌切除吻合,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结论在术中正确灌洗结肠,加强围术期的处理,在基层医院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是合理和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及X线表现。方法对我院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为结肠癌的56例患者的X线征象进行分析。结果X线表现显示肿瘤部位准确率100%,X线诊断与手术病理证实符合率96.6%,主要X线表现为充盈缺损,肠管狭窄,边缘僵硬,不规则龛影和环堤,黏膜破坏。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高,它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IL-15能否协助肿瘤全细胞疫苗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建立小鼠皮下CT26结肠癌模型,将32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00 pL PBS)、CT26疫苗组(200 μL细胞疫苗,含2×106细胞)、mIL-15组(200 μL脂质体-质粒DNA复合物,含20 μg pORF9-mIL-15质粒)和CT26十mlL-15联合治疗组C100 μL脂质体-质粒DNA复合物(20 μg pORF9-mIL-15质粒)和100 μL细胞疫苗(2×106细胞)].阳离子脂质体按3:1的比例包裹真核表达质粒pORF9-mIL-15制成纳米复合物.各组小鼠采用皮下多点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定时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实验结柬时取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肿瘤组织原位凋亡检测.结果 CT26十mIL-15组小鼠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为45%,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CT26十mlL-15组小鼠肿瘤内部坏死区域较其他3组明显增多;肿瘤组织原位凋亡检测显示CT26+raiL-15组小鼠肿瘤内部细胞凋亡增多,凋亡指数为(46.7±7.2)%,与对照组(4.9±1.4)%、CT26疫苗组(5.4±1.4)%和mlL-15组(15.6±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5能够增强全细胞疫苗的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7.
邹毅  张军  夏全  邓思寒  黄斌  蒲敏  黄卫 《西部医学》2010,22(12):2269-2270
目的探讨左、右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急诊处理方法及结局。方法选取47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均急诊行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发生,痊愈出院,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梗阻在术后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如病例选择得当,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者可以同右半结肠一样,进行肿瘤切除后一期吻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5-氟脲嘧啶与γ-干扰素联合应用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的影响.方法 采用Lovo结肠癌细胞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5-氟尿嘧啶与γ-干扰素联合应用后,细胞增殖率下降指数为0.82-1.99,而细胞凋亡率增加指数为2.48~4.89.结论 5-氟尿嘧啶与γ-干扰素联合应用可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的变化,探讨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在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的含量并与良性肠道疾病及正常人群的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结肠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的检出率.结论 运用电化学发光技术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在早期诊断与签别诊断结肠癌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人结肠癌SW 4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DADS处理组和未处理组。MTT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周期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PCNA)表达改变。结果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显示DADS作用SW 480细胞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增加,而集落形成率显著降低;组织学显示处理组细胞异型性降低,核质比下降,细胞器丰富;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DADS明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处理组较未处理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DADS可体外抑制人结肠癌SW 480细胞增殖,使癌细胞阻滞于G2/M期,可能与下调PCN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