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1篇
  免费   741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985篇
口腔科学   583篇
临床医学   1048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41篇
特种医学   367篇
外科学   562篇
综合类   2374篇
预防医学   577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1537篇
  5篇
中国医学   676篇
肿瘤学   371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829篇
  2010年   637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653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半导体量子点(或称半导体纳米微晶体)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和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通过改变量子点的材料或粒径大小可在同一波长光激发下获得从紫外到近红外(或从蓝色到红色)波长范围内任意点的发射光谱。随着近年来生物亲和性功能化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半导体量子点用于多通道、高通量对活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直接观察研究这一国际未解决的难题提供了可能。概述了生物功能化半导体量子点在活细胞生理条件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可视化研究的最新进展,评价了其作为荧光探针对活细胞蛋白质分子进行实时动态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2.
纳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纳米生物学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技术和医学相结合形成的纳米医学必将大大改善医疗方法,提高治疗水平;被誉为21世纪制造技术的纳米技术将允许我们廉价地制造一些复杂的分子机器,也允许我们制造一些比细胞还要小很多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更方便地来探究生命的奥秘。可以使医疗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也能够让我们以不可思议的细节来检查生物组织和器官。  相似文献   
83.
本实验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 (CNP) ,包裹小鼠白细胞介素 2基因 (mIL 2 )真核表达质粒 (VRMIL 2 ) ,肌注接种 2 1d昆明小鼠 ,观察mIL 2基因体内表达及其对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CNP包裹VRMIL 2注射小鼠血液中IgG、IgM和IgA不同程度地增多 ,均显著高于CNP包裹空白质粒组 (P <0 .0 5 ) ;其血清中IL 2、IL 4和IL 6的含量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外周血液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免疫后 35d以大肠杆菌口服攻毒实验小鼠 ,检测发现 :CNP包裹VRMIL 2组小鼠的上述免疫指标除中性粒细胞外均显著多于对照小鼠 ,VRMIL 2接种小鼠均健康存活 ,而对照小鼠均发病 ;尽管CNP包裹VRMIL 2接种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与未包裹VRMIL 2免疫鼠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剂量仅为后者的 1/ 5。这些结果表明 :壳聚糖纳米颗粒包裹VRMIL 2可显著提高外源IL 2基因体内表达水平 ,明显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的效应 ,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抗病力 ,提示壳聚糖纳米颗粒包裹IL 2基因可明显增强动物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可作为有效的抗感染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84.
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在高频磁场中的发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一种在高频磁场中能感应发热的用于治疗肿瘤的阿霉素纳米微球,研究其在磁场中的热效应。用超声搅拌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药物微球,平均粒径200nm左右。电镜观察其形态为球囊状。将其置于不同介质中于高频磁场中测其温度变化值,实验表明该微球在交变磁场中使介质升温。升温速度与平稳时的温度和微球的量及磁场强度成正比,介质流动性好,升温快。  相似文献   
85.
评价用聚乙二醇系列的表面改性剂PEG、F127及PELA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亲水性和溶胀性,先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后,再综合用传统的溶液共混、流延法及热压法将改性的和未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与聚乳酸制备成复合薄膜。检测结果表明:改性剂分别被涂敷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改性处理能够改善纳米颗粒在基材内的分布;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比未改性的对比材料的表面接触角小、表面能大、亲水性好、溶胀度大,达到饱和溶胀度的时间长。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比未改性的羟基磷灰石改善基体聚乳酸的亲水性和溶胀性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将Arg-Gly-Asp(RGD)肽偶联到壳聚糖(cH)材料表面,并制备成包载质粒DNA的纳米粒子,以未偶连RGD的壳聚糖载质粒DNA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内皮细胞转染,观察其是否能提高对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 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为偶联剂,通过酰胺键将RGD肽偶联到壳聚糖表面,对其进行表征,并以未偶连RGD的壳聚糖作为对照,制备载pEGFP-C1质粒DNA纳米粒子,比较2者对Hy926细胞的转染效率.结果 壳聚糖-RGD(CH-RGD)载基因纳米粒子转染Hy926细胞的效率明显高于未偶连RGD的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35.7%vs 14.3%,P<0.001).结论 RGD肽表面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可用于体外细胞转染,其对细胞的转染效率明显优于未偶连RGD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87.
抗VEGF单克隆抗体偶联5-FU纳米微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提高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的抗癌活性,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 5-FU 聚乳酸纳米微粒交联结合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免疫纳米微粒。 方法: 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已制备的 5-FU 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以化学键偶联连接的方法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5-FU免疫纳米微粒(5-FU-Ab-NPs),考察其形貌、粒径分布、体外释放和免疫活性等性能。结果: 5-FU-Ab-NPs仍呈规则球形,粒径约为(202±23)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5-FU-Ab-NPs与5-FU-NPs具有相似缓释特性,免疫学检测和电镜检视显示偶联后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免疫活性保持原活性的80%以上。结论: 5-FU-Ab-NPs保持原5-FU-NPs缓释药物的特点,具有双重活性功能,即免疫导向和缓释药物,有利于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88.
纳米羟基磷灰石骨修复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骨修复材料,但是由于脆性而限制了它在承力部位的应用。天然骨本身是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和胶原的复合材料,从仿生的角度看,n—HA与其它材料复合可以提高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目前研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可分为两类:非降解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和可降解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前者包括n—HA/聚乙烯、n-HA/尼龙以及n—HA/聚丙烯酸。后者主要有n—HA与胶原、明胶、壳聚糖、聚乳酸和聚酸酐等的复合材料。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力学性能以及生物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
葛风  陆华  徐杰  吴卫江  朱剑虹 《中国微循环》2007,11(6):372-375,414
目的探索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重组逆转录病毒和菲立磁(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体外双标记神经干细胞的可行性及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用病毒介导的GFP基因转导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用SPIO和Lipofectamine体外磁化标记经GFP标记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双标记神经干细胞,并行普鲁士蓝染色,了解转染成功率。MTT(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标记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增殖活力。结果双标记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见发出绿色荧光,普鲁士蓝染色呈阳性。而未标记神经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未见发出绿色荧光,普鲁士蓝染色呈阴性。MTT法检测发现GFP和SPIO双标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活力与未标记神经干细胞相比无改变。结论绿色荧光蛋白重组逆转录病毒和菲立磁可以有效地标记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双标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力与未标记神经干细胞相比无改变。  相似文献   
90.
阐述了骨的微米结构、纳米结构、表征参数与测量方法、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